摘要:近段时间,事关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计划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系统。
近段时间,事关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计划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系统。
此言一出,可是引起外界一片哗然。
对此,很有可能是美日已经达成一致,由特朗普将其公之于众。
可是日本很显然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第一,当初韩国部署萨德之后,那可是老惨了。
乐天玛特撤离中国市场。
如今谁还记得三星和LG这两个韩国品牌?
甚至连现代和起亚的汽车,都出现了销量暴跌的情况。
韩国的艺人和电影,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同年,去韩国旅游的人数骤降。
也是在那一年,韩国人连白菜都吃不上了,更别提辣椒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敢部署堤丰导弹系统,真的想好了吗?
根据了解,堤丰主要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或者标准6导弹攻击地面目标。
其中,战斧的射程达到1800公里,属于战术战斧导弹。
标准6防空导弹,也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射程超过了460公里。
从数据上来看,战斧是可以从日本覆盖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城市的。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敌国条款,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
德国与日本这两个二战战败国,如果再次发动战争,或者感受到来自两国的威胁,不需要安理会同意,可以直接对两国进行军事打击。
【美国要在日本部署堤丰,亚洲有巨变】
如果日本要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对于我国是具有一定威胁的。
换句话说,这小日本儿是有点皮痒了。
就算不用热武器制裁,仅经济制裁就足以让日本感受到什么叫做来自“天堂的爱”。
日本做好汽车撤离中国市场的准备了吗?
做好动漫永久离开中国市场的准备了吗?
换句话说,美国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导弹给日本。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真正的事实。
如今的美国真的是很拉胯,连导弹都生产不出来,所谓头号强国的美国,居然发展到这一地步?
比如说,强大的美国陆军有一个伟大的目标,要在2025年实现每月生产10万枚炮弹的目标。
在俄乌冲突之前,美国军工厂每个月只能生产14400枚炮弹。
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军工厂也不会提速和增产。
如今也不过每月六万枚左右。
你敢相信吗?
除此之外,再比如说爱国者导弹,在2024年,美国和洛马签署了一份合同,要求洛马每年的爱国者导弹产量要达到650枚。
注意,是一年650枚。
说实话,君明看到这一数据,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结果还真的没有冤枉美国人。
几年之前,洛马的产能只有350枚。
还有俄乌冲突中频繁能听到的海马斯火箭弹,美国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幅度提升产能,目标是每年达到19000枚。
之前只有14000枚。
至于堤丰系统发射的战斧导弹,年产量只有两位数。
什么?战斧的年产量只有两位数?
对,你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
眼下美国海军正在努力将战斧的产能,扩大到每年的90枚。
还寻求通过出口销售来提高产能。
近期,美国向包括荷兰在内的盟友出售战斧导弹,生产周期为两年。
按照美国海军公布的文件,去年的战斧导弹订单,在今年年初完成交付。
每次交付数量为每个月5枚。
合着,这些进口战斧导弹的国家,被迫分期接收战斧导弹。
如果这个月刚收到就打光了,那么对不起,只能等着下个月再交付。
看到这,我都感到“害怕了”。
【谁敢相信,美军战斧年产两位数】
就这德行,还要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弹药从何而来?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对胡塞发起袭击之际,打不过胡塞。
最大的原因就是弹药不足。
这也是为何君明将美军称之为“一次性军队”。
即便如此,依旧不耽误美国全球贩卖军火,而欧洲和中东也看明白了,于是纷纷表示要采购美国军火。
在他们看来,买不买是自己的事,但是美国要是造不出来,那他们只能寻求新的卖家。
这个时候,我们就明白,特朗普为何要让美国政府入股军工复合体、英特尔等企业。
这是准备搞美国政府牵头、企业搭台、私企加入。
这与我国当初建造LNG船的初期,所使用的方法很相似,相当于美国政府出去谈业务,拿到合同之后交给军工复合体,然后军工复合体交给私企,形成一个产业链,提高产能,还让大家有钱赚。
可是中美的体制不同,美国从何而来的底气,认为自己一定能学会?
甚至可以说,美国要给日本部署堤丰,很有可能就是个空壳子。
装装样子就算了。
这样一来,日本就会招恨,反正日本死不死,美国又不在乎。
美国不死就行了。
此举可以视为,特朗普为了让美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为了能提高武器的产能,在明知中国不同意的前提下,依旧选择将空壳子部署在日本。
这不就是典型的“卖队友”吗?
对于日本而言,这些堤丰不是堤丰,而是美国向日本脖子上套的新狗链子。
第二,日本忘记了,东京的强大不过是一个偶然,或许注定要昙花一现。
很多人每当提到德国和日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战败之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再次发展起来?
要知道,德国在1914年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战败投降。
战败后德国被炸成了废墟,而且被要求支付巨额赔偿。
可是只过了20年,德国再度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还在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险些横推整个欧洲。
如果不是苏联和英国的顽强抵抗,以及美国的参与,如今的欧洲也许早已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了。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德国最终还是败了,整个国家化为废墟,还被要求赔偿更多的赔款。
可是在二战后不到三十年,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一直领先到现在。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的身上。
二战后期,为了逼迫日本投降,美国对日本所有的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几乎摧毁了所有工业设施。
同时美国还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
但是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便再度恢复起来,在1978年超过苏联,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这两个战败国是如何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崛起?
对此,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那就是日本与德国均具备“工匠精神”。
比如说“德国百年油纸包”。
在2010年,有这么一个段子,那就是在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高效率使用了百余年之后,一些零部件需要更换,当年的公司已经不存在。
一家德国企业发来一份电子邮件,声称按照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的三米之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
城建公司在下水道中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部用油布包好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这种消息当时传得沸沸扬扬,于是“德国油纸包”就成为德国匠人精神的代表。
由于编造的故事太过离谱,德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我国也迅速进行辟谣。
但是这件事没有结束,在2013年,有的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个升级版的油纸包段子。
声称德国在青岛待了17年,没有修建别墅大楼,也没有修建喷泉,而是把下水道给修好了。
【德国油纸包,压根就是一个谎言】
可是100年之后,全中国人都看到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下水道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的零件需要更换,当年修建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经不存在。
经过德国联络,青岛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这个谣言被一个很有影响力,但是没有脑子的名人给转发了,然后再度引爆了全网。
而事实的真相是,青岛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度为3000公里左右,德国造的排水系统所占据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网传的油纸包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但是辟谣没有传播的速度快,于是就有了“德国油纸包”,以及德国具有“工匠精神”的说法。
甚至也传出,日本人也有“工匠精神”的说法。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德国和日本“重视教育、有信仰、是民主国家”等等。
那么真正让日德在二战失败之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有四个,一个是德国和日本在战前就进入工业社会,具有完备的工业基础。
二是沾了“美苏争霸”的光。
三是依靠战争赔款,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四是以“放弃”国防为代价,发展经济。
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
在1834年,德国就进入工业社会,在一战中,德国已经在工业社会待了80多年,各种工业体系比较完备。
当时,主要以纺织、化工、建筑、汽车、飞机制造等为主,因为当时的工业种类没有今天这么多。
同时,日本也是在那个时间段进入工业社会。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国力日渐旺盛。
在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战争。
当时,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但是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基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
我们的军舰都是从西方国家花大价钱买来的。
当时,日本已经可以制造先进的战舰。
正是因为日本和德国比我们提前接近100年的时间,进入了工业社会,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
所以,日本和德国才能在战败后再次快速发展起来。
这就相当于和打游戏一样,我已经100级了,而你才20级。
这个时候,如果我的号被封了,从头开始玩,但是升级的速度远比你要快。
因为我经历过0级至100级这个过程,哪个地图有好的装备,哪条路走不通,哪个怪给的经验多,刷不同的副本需要什么样的技巧。
这些我都非常清楚,所以升级会比较快。
虽然日本和德国在战后,整个国家都被破坏了,但是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基础还在技术、人才、管理经验都还在,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这就是德国和日本在战后能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一个原因,他们在战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业基础。
第二个原因就是美苏争霸。
二战之后,美苏展开争霸,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在这颗蓝星上开启长达40年的争霸模式。
日本和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也是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
美国和苏联均在这两个地方囤积了重兵,防止对方向己方势力范围内进行渗透。
比如说美军和苏军同时攻进了德国,将德国一分为二。
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叫做民主德国。
美国控制了德国的西部,叫做联邦德国。
双方在对抗前沿布置了大量的军队、武器等等。
为了便于对抗,美国和苏联在东德和西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
试问,你从美国生产大量汽车、飞机和大炮,运到德国划算,还是在德国本土直接生产更加划算?
再加上还有大量军队驻扎在德国,这些大兵总要吃、要喝、要用吧?
一个小小的德国承担着两个超级大国对峙需要的海量物资,经济发展自然会加快。
日本和德国稍微有点区别,日本可不是美苏争霸最前沿。
但是日本得到的好处更多、更大。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在二战期间,苏联的海军相对比较薄弱,无法和美国争夺日本。
于是双方将争霸的前沿阵地转移到朝鲜半岛。
美苏在欧洲对峙只是冷战,但是在朝鲜半岛形成了热战,虽然苏联没有和美国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代替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发生了一场大战。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让日本飞速的发展起来。
于是在1950年6月25日的拂晓,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日本距离朝鲜战场很近,是美军驻扎的主基地,日本立刻就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
而战争对纤维、金属以及汽车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美国将大量订单给了日本,加速了这些行业迅速恢复。
比如说在1950年7月31日,美国第八军后勤部向丰田公司订购了1000辆军用卡车。
在1951年3月1日,又从丰田订购了各种卡车,累计有3679辆。
对此,丰田公司也记载着这段历史,声称正是因为美军的订货而摆脱了危机。
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会长,石川七郎表示,朝鲜战争是上天对日本经济的恩赐。
就连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都表示,由于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在日本订货,以及海外市场的全面繁荣,才让日本的商品输出有了质的提升。
对此,我们可以说,美苏争霸原本就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
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那么对苏联的威胁更大。
因为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主战场在欧洲。
苏联的亚洲部分是比较贫瘠的西伯利亚地区,兵力比较薄弱,一旦朝鲜半岛完全被美国占领,那么苏联就会被美国东西夹击,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苏联才会答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就是后来“苏联援建156项工程”的由来。
所以,日德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们都是美苏争霸的前沿,美国和苏联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促进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三个原因就是,战败后的巨额赔偿,反而加快了对周边国家的市场占领。
一战之后,德国战败。
战后在是否要德国战败赔偿款的问题上,很多人提出了异议,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提出,如果希望德国支付赔款,就需要允许它大规模出口。
而德国的出口必然侵蚀英法的国际市场。
于是,德国越能支付赔款,就会越削弱英法的制造业,等到德国支付完赔款,英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结果还真的被凯恩斯说中了。
一战失败之后,德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商品,快速占领欧洲市场。
在短短20年之后,就发起了二战。
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是这样。
朝鲜战争之后,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产能开始大量过剩,想要保持经济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占领别国市场。
然而,由于二战刚结束不久,整个亚洲的反日情绪非常严重,日本商品根本就卖不动。
当时,亚洲国家也因为战争的破坏,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需要进口大量物资发展经济。
于是日本就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那就是用廉价商品代替战争赔偿款。
比如说,我是农民,欠了你100万,根本还不起。
如果你想让我在短时间内还上这笔钱,只能购买我的粮食抵债。
由于我欠你很多钱需要还,肯定会把粮食便宜点卖给你。
这样一来,你的农业就被我彻底整废了,未来都得依靠我。
而日本采取了同样的办法。
二战之后,日本需要赔偿亚洲国家很多钱,如果日本给他们钱的话,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亚洲国家拿着赔偿的钱,去日本购买各种物资、商品和技术。
这就等于我给你钱,然后你拿着我给你的钱,购买我的东西。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完全可以直接让日本赔东西。
二是亚洲国家拿着赔偿款,去其他国家购买物资、商品和技术。
对于日本而言,自然是希望大家选择第一种。
为了让大家真的选择第一种,而不是第二种,日本采取了措施。
第一是提供全套服务,价格更加低廉。
比如说日本对缅甸的2亿美元战争赔偿,更换为向缅甸提供运输设备。
包括公共汽车、小轿车、铁路运输车辆以及其他能源设备。
比如说缅甸首都仰光的巴鲁河水电站等等,全部技术人员和成套设备均由日本提供。
如果要买美国的商品,美国人不可能提供全套服务,价格还会更昂贵。
第二是日本赔偿给战胜国的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赔偿日元有什么好处?
因为日元是日本的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其他国家是不承认的。
当你拿到日元之后,只能购买日本的商品。
相当于变相赔偿商品。
试想一下,用日本的赔偿款购买了日本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些商品的技术服务、零部件供应、标准都是日本的,其他国家还能发展起来吗?
未来还得靠日本。
比如说,如今全球的电压主要有美国型,也就是110V和130V,以及欧洲型的220V与240V。
而日本比所有型都要低,只有110V。
只要用了日本人电厂提供的电,就得配日本的电器产品,否则根本带不动。
将来维修的话,也需要日本的技工。
如果要更新换代,最方便替换的也是日本产品。
这就相当于我国将220V的电压更换为110V,是同样的道理。
就是这样,日本依靠战争赔款出口成套商品、技术和服务,很快就偿还了战败赔偿款,甚至还占领了整个亚洲市场。
【日德能迅速崛起,与冷战有关】
直到今天,很多亚洲国家依旧没有摆脱日本战争赔偿带来的严重后果。
很多国家依旧采用的是日本标准。
二战之后,我们没有要日本的战败赔偿,这让很多人一直耿耿于怀。
如今看来,这不是一件坏事,老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知识,没有知识和头脑,就算是给你100万,你也留不住。
如果你有头脑、有知识,哪怕身无分文,也能白手起家。
所以,日本和德国在战败后经济很快迎来崛起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依靠战争赔偿迅速占领了周边国家的市场,让他们离不开自己。
此举也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四个原因就是,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战败国,所以他们在军事上被阉割了,不得发展军事重工业和重点航空业。
这就让它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拿国家安全来换取经济发展。
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局势没有问题,如果一旦发生战争,那就是“养肥的猪”,任人宰割。
看到这,大家就会明白,为何日本和德国能在战败之后,完成二次崛起。
这与所谓的“工匠精神”没有任何关系。
在全球范围内,哪个国家没有勤劳的民族,哪个民族没有大量工匠?
欧美和日本的强大,不过是他们优先发现和发展了科学技术。
在绝大多数国家尚未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威力之前,优先站在了风口上。
拥有了所谓的先手优势。
这只是一个偶然,不是一个常态。
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钓鱼爱好者,并没有多么好的钓鱼技术。
只不过是偶然发现了一条从来没有人钓过的小河,里面有很多鱼,能获得远超别人的“渔获”。
【堤丰导弹系统,对中国威胁极大】
但是伴随着大家都知道了这条河的存在。
大量钓鱼技术好的人也来到这条河。
然后逐渐熟悉了鱼的活动规律,那么这名钓鱼爱好者自然就没有优势了。
总之,欧美和日本的强大,只是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个偶然,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而中国的强大才是人类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常态。
对此,我们当然可以说美国计划在日本的本土部署堤丰导弹系统,不仅面临没有足够弹药的情况,甚至还面临重蹈覆辙的后果。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日本都是毫无胜算可言的,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要给脸不要脸,主动送上门挨揍。
原本我们就窝着火,没地方发泄,敢同意美国在本土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就要做好挨揍的准备,甚至还要做好新账旧账一起算的准备。
我们一旦出手,不可能心慈手软,一定会马踏东京赏樱花。
来源:ZG君明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