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星火点亮天山学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00:10 1

摘要: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中学,一座外墙镶嵌着“晋建馆”三个鎏金大字的现代化体育馆矗立在雪山脚下。室内恒温系统让零下30℃的寒冬也暖意融融。这座由山西援建的场馆,不仅终结了当地师生“冬天体育课靠晒暖、夏天活动一身土”的历史,更见证着晋疆教育协作的深情

山西援疆答卷(3)

本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中学,一座外墙镶嵌着“晋建馆”三个鎏金大字的现代化体育馆矗立在雪山脚下。室内恒温系统让零下30℃的寒冬也暖意融融。这座由山西援建的场馆,不仅终结了当地师生“冬天体育课靠晒暖、夏天活动一身土”的历史,更见证着晋疆教育协作的深情厚谊。

晋资筑梦 边疆校舍展新姿

“以前,有些孩子上到四五年级就辍学了,我骑着马翻越雪山去把他们带回课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学校党组副书记、副校长赛力克在新体育馆里感慨,“体育馆建成前,学生肺活量优秀率仅32%,如今已跃升至68%。”这位土生土长的北塔山人已在校园坚守26年,亲历了学校从简陋校舍到现代化校园的蜕变。

改变始于山西援疆资金的持续注入。2015年,350万元建成的风雨操场让孩子们告别了“雪地体育课”,2016年,625万元的室内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成为牧场冬季活动的心脏。“近年来,山西先后派来4批援疆教师,从风雨操场到体育馆,处处体现了山西援疆跨越千山万水的心血。”赛力克细数着变化,“昔日简陋的运动场地变成了标准化场馆,孩子们眼里的渴求化作了脸上的自信。这些不仅是建筑,更是晋疆同心、守望相助的丰碑!”

2010年至2025年的十五年间,山西省在教育援建方面共实施44个建设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幼儿园项目9个、中小学项目30个、职业院校项目5个,让“操场靠天吃饭”“上课挤破屋”的日子彻底成为历史。

晋智播火 课堂沃土绽新知

“花生壳保护着里面的‘白胖小子’,这就是种子的力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第五中学的菜地里,援疆教师钱鹏飞举着带泥的花生给学生上“农科劳动课”。他身后的菜畦里,西红柿、油麦菜长势正旺,这门创新课程让孩子们在劳作中体会兵团精神与晋疆情谊。

课堂变革不止于田间。在更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的物理实验室里,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的援疆教师冯雪良带领学生们调试无人机。“看到他们紧锁的眉头突然舒展,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他专注地指导着孩子们啃原理、练操控,让科学的星光在戈壁深处闪烁。

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幼儿园里,欢笑声伴随着篮球的拍打声。“山西援疆教师张志英带来的篮球课成了我们的特色招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田付梅喜悦地说,“每年‘六一’展演都满堂喝彩。”自2016年起,山西省先后派出10名援疆教师来到这里,通过“传帮带”,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深植于这片沃土。

晋疆连心 协作之桥通未来

“我是赛力克校长的学生,牧场人都感激山西人民!”北塔山牧场晋北社区副书记努尔巴那的“逆行”回家,是援疆精神生根发芽的生动注脚。2023年,她告别繁华都市回到家乡,用青春守护这片滋养她的土地。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教育领域处处可见。北塔山牧场学校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师范附属小学结对共建,线上线下培训计划已然成型。今年6月,援疆干部梁玉芳带着山西教师深入牧场,细致指导教研工作。“希望我们的老师也能去山西看看人家的课堂。”赛力克的期盼道出了边疆教育者的心声。

协作的桥梁在云端延伸。“汾水连天山”云平台集结22名山西专职教研员与60名本地骨干,打造“24小时在线智库”,开展云端备课42场,共享精品课件1200余项,覆盖昌吉州80%中学教师。据了解,对口援疆以来,晋疆共112所学校、5.35万名学生结对,交换书信2.4万封。阜康市晋阜小学的师生们踏上山西研学之旅,在太行山下讲述天山故事。

最硬核的成果在高考战场闪耀。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全链条帮扶让昌吉州第二中学2025年高考实现“三级跨越”,600分以上人数从7人飙升至40人,本科上线率突破92%,诞生建校62年以来首位清华、北大学子。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