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吕叔简先生曰:“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人问之,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节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吕叔简先生曰:“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人问之,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节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清康熙年间,一部《呻吟语》风靡朝野,作者吕坤在宦海浮沉三十年后,于知天命之年写下"五不争"的处世箴言。
这位被尊称为吕叔简的理学大家,在历经半世沧桑后终于参透:人生至境,不在争强,而在守弱。
不争富,与物欲和解,吕坤初入仕途时,也曾羡慕同僚的紫袍玉带。直到某日,他见富甲一方的盐商在暴雨中护着账本跌落泥潭,才惊觉财富原是困住人心的枷锁。
他在《呻吟语》中写道:"居积之人,其心常戚戚。"
"世人追逐的锦缎珠玉,不过是织就欲望的罗网。真正通透之人,懂得在陋室中品茗听雨,于粗茶淡饭间见天地清明。
不争贵,破心中樊笼。万历初年的科举场上,吕坤亲见十年寒窗的举子因落榜投湖。这让他顿悟:功名不过是他人眼中的虚影。三十年后,当他在刑部侍郎任上目睹权谋倾轧,更坚信"不与进取人争贵"的智慧。就像庄子笔下的鹓鶵,何必与鸱争腐鼠?
真正的尊贵,是活成不为外物所役的逍遥客。
不争名,守精神净土。京城文坛曾流传一段佳话:某清流名士屡次挑衅吕坤,他却在对方落魄时赠银相济。面对不解,吕坤笑言:"矜节之人如抱雪松,看似高洁实易摧折。"
真正的气节不在标榜,而在暗室不欺。就像深谷幽兰,不求闻达却自成芬芳,这种不为浮名所累的从容,才是最高级的风骨。
不争礼,修通达之境。吕坤任山西巡抚时,有幕僚因他未按官场惯例接待而愤然离去。他在日记中写道:"简傲者如冰棱,近之伤人。"
世间最深的教养,是理解他人的局限。
正如老子所言"上德不德",真正的礼节不在虚文缛节,而在将心比心的慈悲。这种超越形式的通达,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争理,得自在乾坤。晚年归隐的吕坤,常与樵夫对弈山亭。有人讥其自降身份,他却说:"盛气之人如湍流,争之必溺。"想起年轻时与同僚争辩至面红耳赤,如今只觉恍如隔世。
真理从不靠声高,就像明月不争辉而自明。放下执念的刹那,他终于在晨钟暮鼓中听见内心的清音。
三百年后的今天,地铁里的扫码声取代了古驿道的马蹄声,可人心的焦虑从未改变。吕叔简的"五不争",恰似一剂穿越时空的解药。
当我们不再困于比较的囚笼,停止在他人赛道上狂奔,方能看见:生命最曼妙的风景,原来就在不争之处的云淡风轻。
那些真正活明白的人,终将在自己的时区里,修得一身静气,满目清明。
欢迎来到席上文化空间,这里有您想要的茶器物,文人植物,向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发声。
来源:金鱼涂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