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 卷日记、400 篇文章、接近 4000 封信件,庞大的数字笼统地拂过她一生所写,“没有任何一位作家的生命被这样完整记录过”。


30 卷日记、400 篇文章、接近 4000 封信件,庞大的数字笼统地拂过她一生所写,“没有任何一位作家的生命被这样完整记录过”。
伍尔夫的文字是高密度的连贯整体,它永恒流动,包裹万物。世界的表面由此被撬开,更多刹那的、悬浮的、难以清楚阐明,却如水或光线般确切存在,伴随海浪韵律,涌入文本。
私人的“存在的瞬间”塑造了她,隐藏在普通日子的普通事件里。我们从传记、日记截取了一些瞬间,幼年度假时、《奥兰多》创作念起时、《海浪》最后修改前、在泰晤士河岸散步时等等,借助 AI 技术手段,试图与伍尔夫的时时刻刻重逢。
她既是锐化感官的形容词,也是为现代困顿提供轻盈出口的动词。站在书店里内,面对的不止是四面墙,更是四扇通往女作家的窄⻔,笔下文字——《海浪》《到灯塔去》《奥兰多》《达洛维夫人》——幻化成四处肉身。
从今天起至 2025 年 5 月 7 日,大师穿过大谷仓特辑 「我有根,但我流动」伍尔夫的房间互动展在单向空间·良渚大谷仓店进行。



墙面书写的潮水会漫向走廊,光影穿透镜面,花香将渗入缝隙。基于文本和想象,我们将以聆听、触摸、行走等形式,多⻆度踏入伍尔夫之海。
#第 1 个房间:海浪
我们被词语淹没,
却靠词语呼吸。
初读《海浪》,伍尔夫的姐姐⻉尔感到“自己仿佛淹在水下,只剩下喘气、呛咳,快溺毙了”。伯纳德、苏珊、珍妮、奈维尔、路易斯和罗达,是书中围绕的 6 种生命轮廓,他们行走向同一方向 ——“不同的生命历程具有何种共同形态?如果存在一个典型形态,其关键节点是否一定与出生、成⻓、求偶、死亡这些生物学意义上的标志事件相一致?”伍尔夫将传统叙事中关于人物描绘的细节剥离,只剩下他们的声音。在彼此交谈间,伴随一日之内不同的日照⻆度、海浪搏动,他们走完一生的不同阶段。大量的词语,充当⻆色的命途,也是读者生命的共通脉博。
3 月 30 日至 4 月 7 日下午,叶禹含将在透明的充气空间内,持续书写《海浪》文本。文字是潮汐, 涨落于墙上。
另一边则有礁石、波浪、贝壳,你可以在海浪声中,倾听 6 个角色的独白。在这里,语言不是叙述的工具,而是呼吸本身。#第 2 个房间:到灯塔去为什么必须完成?为什么不能只是存在?
“这就是那座灯塔了,对吗?”“不,那另外一座也是灯塔。因为,没有任何事物简简单单地就是一件东⻄。另外一座灯塔也是真实的。”短篇小说《存在的瞬间》中,伍尔夫让⻆色在某个时刻,完成对那一刻生命的顿悟。时间的意义变形了,它们比起外部社会默认的人生阶段节点,更能表示人在混沌生活的存在与成⻓。到灯塔去,借着拉姆⻬夫夫人的视⻆,实现回忆与靠近,是拉姆⻬先生的顿悟。拉姆⻬夫人手中摇晃的毛线,是莉莉的顿悟。每个人生命中不经意的一瞬,都波及到另一人,它不必是完成、完美的状态。
我们将经典章节《岁月流逝》投喂 AI,重新想象百年前的画面。照片的旁边,贴有黑色温变贴纸。用手掌覆盖,真实的体温与触碰会让你看⻅文字。
墙的另一面,每天中午的 11:30— 12:30,将成为阳光照射下灯塔与思绪的最佳观赏时间。#第 3 个房间:奥兰多当我说我即自然,他们判我精神失常。
伍尔夫有分辨和扮演数个不同的自己的能力,她的好友薇塔也一样。薇塔穿衬裙,也穿⻓靴和⻢裤,喜欢和女人交往,她是跨越四百年、雌雄同体的奥兰多的原型。“那么我们是不是无法了解任何人?只能了解我们眼中的他人,而那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变体”,伍尔夫在写作《奥兰多》期间与薇塔探讨的问题,亦是作品的重要主题。自我与时间、性别一样,同样流动,是可捏造的造物——“她此时可以穿上直率的⻓裤,彼时又能套 上诱人的衬裙,还能同时享用男人与女人的爱”。
我们在房间内铺满大小不一的镜面,上面附着文字碎片。
同一时刻,不同镜子的多重映照中,你可以完成一场自我拼贴性别的实验,提示今天的自己“同一个灵魂可以栖居在不同性别的躯壳里”。
镜中倒影既是肉身的历史,也是身份的寓言。错位的镜面,让“自我”成为一场无限增殖的游戏。#第 4 个房间: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小说开篇的第一句,现代意味无穷,暗示着自我与存在的在场。花的生命周期是她的一天;被无限放大至意识幽微的一天,又是主⻆的命途循环。承受着自我意识明暗闪烁的克拉丽丝,同样每日扮演着因欲望的重力而随波逐流的达洛维夫人。她不得不专注在眼前的世界,如“她只是为了外部世界才这样把自己组合成一个中心、一粒钻石、一 个坐在自己的客厅里给大家提供聚会场所的女人,无疑是某些生活枯燥沉闷的人生活中的一点光辉,也许是孤独者寻求的一个庇护所”;不得不专注于花朵。可她的力量也来自于每当沉沦入庸常之际,便清醒地察视自我。我们让两张墙面与地面共同构成立体斑⻢线,放上巨型花朵,让金句成为当下可体验、拍照留存的戏剧。
也将达洛维夫人的叙述,做成自我状态的投票,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相同的感受,寻找同类: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同时又说不出的苍老。她现在没有怨气,没有好女人身上那种令人厌恶的道德感。她具有他两倍的智力,却不得不通过他的眼睛来看待事物。他们会“窒息她的灵魂”,仅仅把她变成一个主妇,鼓励她发展世故的为人处事本领。……

你也能拍下展览内容发布小红书,带tag #大师穿过大谷仓 并 @单向空间 @大屋顶 @大谷仓BigBarn,即可打开信箱,领走“灵魂花束”一支。细长卡片上是伍尔夫爱的铃兰、郁金香等花,她的句子如温柔刀细剖:爱使人孤独,她想。不要害怕,那颗心说。不要再害怕,那颗心说,把沉重的负担交付给大海,它为一切的忧伤叹息,然后复苏、开始、聚拢、跌散。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兴奋得顾不上了解别人。

时间是现代性的把戏。放大、截取、停顿、快进、跳跃、省略,小说家们切割时间,使原本水平的动向变成了停顿的垂直形态,往深扎根。
沿文字的航道,我们汇出一张「伍尔夫的流动书桌」。








左右滑动查看,伍尔夫书桌在这里,你可以带走一份随机的伍尔夫主题盲盒书袋,又或走进主题自拍机,定格一刻伍尔夫式的永恒。
在留下的文字里,伍尔夫以极度的坦诚面对自我的不同分身:热情机敏在信件与日记,逻辑客观在演讲与批评。其中源自童年记忆的铺天海浪与梦中反复出现的未知⻥鳍,则是她终生描述的精神世界所在。“从这件事轻松地滑到那件事,没有任何阻碍。我想越来愈深地沉下去,远离表面,远离它坚硬的、孤立的事实。”她想借由词语实现。“一天天地过去了。有时我自问是否被生活迷住了,一如孩子痴迷银色的星球一般,是否这就是星球?” 她沉迷于生活。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情,让一天的时光也能支撑起伍尔夫的文本创作。“文学评论者张秋子说:“这里有一种郑重其事的贪恋,它恰恰是我们对待生活漫不经心的态度的反面。”伍尔夫抚慰着每一个被琐碎与崇高撕扯的人,用文字搭建一间隐形的房间,只属于你。欢迎进入伍尔夫的房间。

达洛维夫人
说她自己去买花
展览同款帆布包
预售开启
大师穿过大谷仓我有根,但我流动——伍尔夫房间互动展展期:2025.3.26-5.7 每日10:00-22:00地点:单向空间·良渚大谷仓店参与方式:无需预约,免费观展主办方:大屋顶文化、大谷仓、单向空间
协办方:上海译文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磨铁经典、中信·无界、艺文志eons、果麦文化
监制:李二狗、奕苗
策划:杀手、洪思聪、晓明、郑愉
项目统筹:洪思聪
现场支持:吉晨、腾飞、张勋桐、董伟
马建芳、谢琳楠、韦桂月、王飞飞、陈欢
视觉:心野舍
摄像&后期:YU、K、张勋桐
编辑:杀手、康妮、小树
全媒体运营:黑白
👇
在一个春天的星期五,伍尔夫决定……
来源:单向街书店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