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MU(惯性测量单元)中的陀螺仪是实现姿态感知的核心部件,惯性陀螺仪 IMU 已形成 “消费 / 汽车 / 工业 / 高端” 分层市场,MEMS 为主流,融合与智能化是增长主线;2025 年全球约 48.41 亿美元,至 2032 年 81.26 亿美元,CA
IMU(惯性测量单元)中的陀螺仪是实现姿态感知的核心部件,惯性陀螺仪 IMU 已形成 “消费 / 汽车 / 工业 / 高端” 分层市场,MEMS 为主流,融合与智能化是增长主线;2025 年全球约 48.41 亿美元,至 2032 年 81.26 亿美元,CAGR 约 7.68%。
传统陀螺仪(如机械陀螺仪、光纤陀螺仪)的核心逻辑是利用 “旋转物体的角动量守恒”—— 当旋转体(转子)高速转动时,其自转轴方向会保持稳定,若载体(如飞机、船舶)发生旋转,转子轴与载体的相对角度变化可直接反映载体的旋转状态。
目前 IMU 中最常用的是 MEMS(微机电系统)陀螺仪 ,其体积小、成本低、适合量产,原理不再依赖旋转转子,而是通过 “振动结构” 和 科里奥利力 (Coriolis Force)检测旋转。
1. 核心原理:科里奥利力的 “动态检测”
科里奥利力是 “旋转参考系中,运动物体受到的惯性力”—— 当物体在旋转系统中沿某一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垂直于运动方向和旋转轴的 “偏转力”。MEMS 陀螺仪通过设计 “振动质量块”,将 “旋转角速度” 转化为 “科里奥利力的大小”,再通过检测质量块的微小位移计算角速度。
音叉式是 MEMS 陀螺仪的常见结构(类似 “U 型音叉” 的微型化版本),核心由 “振动质量块”“驱动电极”“检测电极” 和弹性梁(连接质量块与基底)组成
科里奥利力会推动质量块沿 “检测方向”(如竖直方向)产生微小位移(通常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而检测电极与质量块之间的距离变化会导致 “电容变化”(MEMS 陀螺仪多为电容式检测)。
通过电路测量电容的变化量,可计算出质量块的位移,再结合结构参数(如弹性梁的刚度)反推出科里奥利力的大小,最终根据公式换算出载体的旋转角速度。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