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体的优越性胜过分田单干 私有制分散了心 没有互助力成不了大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13:29 1

摘要:“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时我在农村长大,记得那时候生产队一到农忙时节,全村人都齐上阵,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至今难忘。一块地里几十个人一起干活,你扶犁我播种,他浇水你施肥,效率特别高。相比之下,现在土地承包到户后,每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轻时我在农村长大,记得那时候生产队一到农忙时节,全村人都齐上阵,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至今难忘。一块地里几十个人一起干活,你扶犁我播种,他浇水你施肥,效率特别高。相比之下,现在土地承包到户后,每家每户各自为政,虽然自由度提高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说我们村吧,以前大集体的时候,哪家盖房子或者办喜事,整个村子都会来帮忙。现在呢?别说帮忙了,连到场的人也越来越少。为啥?因为每家都忙着自己的小日子,没人愿意操那份闲心。这不是说现在的人都自私了,而是体制变了,人心散了。

历史上看,这种变化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当时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经营。这确实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让很多人过上了好日子。可时间长了才发现,单打独斗的问题慢慢显现出来。比如种粮大户遇到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就很弱;再比如搞农业产业化,单个农户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拿我自己来说,前两年我儿子想回乡创业,搞特色种植。本来计划联合几家农户成立合作社,结果谈了好几个月都没成功。为啥?大家都怕吃亏,担心别人偷懒自己多干。最后只能放弃这个想法,改成个体经营。结果可想而知,投入不少钱,收益却寥寥无几。

其实单干也有它的优势,比如灵活性强、决策快。但问题是,很多事光靠个人根本搞不定。就像盖一座高楼大厦,一个人再能干也得找帮手不是?同样道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单靠一家一户的力量很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农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既缺乏资金又缺少技术。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谁规定非得大集体不可?资本主义国家不也是私有制为主吗?”这话没错,但别忘了人家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咱们国情不同,人口基数大、城乡差距大,如果继续沿用那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迟早会出问题。

我觉得未来还是要走一条介于两者之间的路子——既要保留私有产权,又要强化合作意识。比如说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同时保留自主经营权。这样既能发挥市场的活力,又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的一个故事:有只狼掉进陷阱里,怎么也爬不出来。这时一只山羊路过,狼苦苦哀求说:“救我出去吧,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山羊摇头说:“要是我把你放出来,你肯定会吃掉我。”狼发誓:“不会的,我保证!”于是山羊壮着胆子用角把狼顶了出来。结果狼刚站起来就扑向山羊,一口咬死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单靠利益驱动的合作往往靠不住。真正长久的关系需要建立在信任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种超越个人的小团体精神,就像当年的大集体那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到过去那种‘一大二公’的状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时代在进步,观念也在更新。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当前发展阶段的新模式,既要继承传统的优势,又要吸收现代文明的精华。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现在有不少电商平台正在尝试搭建共享经济平台,帮助农民对接市场资源。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个体经营的灵活性,又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未来的农村发展一定会有更多可能性。

总之,无论是大集体还是单干,都有其利弊。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取长补短。希望我的这些思考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自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