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土专家”王刚: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8:30 2

摘要:3月20日,在银川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人才培训班上,作为“智慧农业导师”的他,结合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对50余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人才倾囊相授。

王刚并非出身于农民家庭,但他大半辈子却与农业紧密相连。他亲历传统农业的艰辛,见证农业机械化的崛起,如今是当地智慧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一年的忙碌,从春季开始。

3月20日,在银川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人才培训班上,作为“智慧农业导师”的他,结合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对50余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人才倾囊相授。

如今的王刚在智慧农业领域得心应手,但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1996年成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服务部的“编外人员”,到如今的“土专家”,他用29年时间,经历了宁夏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华丽转身。

王刚查看无人农场水稻种植情况。(资料图)

“上世纪末,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靠人种地、靠经验管理、跟风种植是常态,手扶拖拉机都是罕见的农机具。”王刚回忆。

当时,王刚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秋闲、冬闲之际为百姓普及农技知识。然而,当时的农民既怕花钱,又希望农业见效快,对王刚普及的农技知识和农机使用不感兴趣。

“为吸引大家上课,我带上洗衣粉、肥皂等日用品,‘哄’着大家了解生物制剂农药与低浓度农药对农作物的好处。”王刚说。

2007年,是王刚事业的转折点。当年,凭借1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农业政策的了解,他先后成立了种子公司、农资公司、专业合作社,以及宁夏绿先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想干好农业,没那么简单,要顺应天时地利,还要让老农民开窍。”王刚深有体会地说。

2010年,灵武市鑫旺植保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为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现代农机带来的便利,王刚和他的团队推行“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方式做示范。

“比如一亩地按照以前的用药方式需要15元的费用,而通过植保专业化防治农作物,用药只需12元,农民一亩地再出8元,合作社就能完成机械化打药。”王刚解释,看似一亩地多出5元钱,却让大家看到“统防统治”的效果,又推广了低度农药和生物制剂农药使用。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民逐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转变为直起腰来站在田边、坐在家里利用现代农机和智慧农业种田。

2016年,王刚率先在梧桐树乡杨洪桥村创新推广水稻生产“全托管”种植服务模式,将小农户农田规模化集中生产,采取“五统一”新型种植模式,应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方式,实现平均亩节本增效180元,解放劳动力3400余人,带动农户增收5900多万元。

无人收割机现场作业。(资料图)

打造数字化“无人农场”,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一直是王刚的梦想。

2023年,王刚在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借助物联网及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打造了全区首个数字化“无人农场”。通过一台智能终端,农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都可通过无人农机完成,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在帮助农民种好地、收好粮的同时,王刚也想办法让农民把粮食卖出好价钱。于是,他与宁夏兴唐米业、昊王米业等多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签订水稻优质优价收购协议,保证当季收获的优质水稻原粮收购价高于市场价5%至8%,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4年来,订单销售带动6000余户农户增收260余万元。”王刚细算账。

“塞上平原在三大主粮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已超过98%,位居全国前列。”王刚因地制宜,与宁夏大学等高等院校对接,计划创建宁夏主粮作物智慧创新中心,搭建科创平台,引进人才,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大转型,少投入多产出,增加农民收益,真正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行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英/文)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