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自从养成两个“有意识刷内容”的习惯,现在的我不仅能靠自媒体月入过万,思维和心态也比以前通透太多——原来很多人不是没机会,而是把刷手机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无意义的消遣”上。
“刷手机也能改变人生?”半年前我要是听到这话,肯定会觉得是噱头。
但自从养成两个“有意识刷内容”的习惯,现在的我不仅能靠自媒体月入过万,思维和心态也比以前通透太多——原来很多人不是没机会,而是把刷手机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无意义的消遣”上。
以前刷手机,我总挑喜欢的八卦、搞笑视频看,刷完只觉得空虚。
后来才明白:真正能帮你成长的内容,从来不是“让你爽”的,而是“让你有启发”的。
现在我只刷两类内容:观点类和故事类,刷完不记笔记,而是立刻打开微信,给自己发一段语音。
比如刷到“人要培养输出型爱好”的观点,我会对着语音说:“今天看到一个说法,说输出型爱好比输入型更有用,比如写东西、拍视频,因为输入是被动接受,输出才会逼你思考。
我之前总喜欢囤课,却从不实践,其实就是缺输出思维……”;刷到“理想L9车主靠定制杯架赚300万”的故事,我会复述:“有个博主买了理想L9,发现车载冰箱没有杯架,搜遍全网都没卖的,就找厂家定制,最后靠这个小产品赚了300万。
这说明真需求藏在细节里,不是大机会才赚钱……”
不用在意语音是否流畅,也不用管逻辑是否严谨,重要的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考”。
这些语音转成文字后,就是最鲜活的素材——很多人问“做自媒体没素材怎么办”,其实素材不是找的,是刷出来、说出来的。
光有素材不够,还要把粗糙的语音,变成有网感的内容。
我总结了一个万能公式:开头加感受,结尾加金句。
还是用“理想L9杯架”的例子,加工后可以写成:“我真的服了!原来赚钱可以这么简单!今天刷到一个博主的故事,他买了理想L9后,发现车载冰箱没有杯架,饮料会晃洒,搜遍电商平台都没找到合适的,就自己找厂家定制,最后靠这个小产品,从8000块启动资金赚到300万。
想想我们总觉得赚钱要靠大机会,其实身边的小痛点才是商机——就像他说的,‘当你放弃抬头找月亮,俯下身会发现满地都是六便士’。”
这个公式的妙处在于:开头的感受能拉近距离,让读者有代入感;中间的内容是核心,讲清故事或观点;结尾的金句能引发共鸣,甚至让人想转发。
哪怕你没学过写作,用这个公式也能快速做出有流量的内容。
坚持这两个习惯半年后,我收获了3个惊喜:
首先是认知提升。以前看问题只看表面,现在刷内容会主动思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比如看到别人赚钱,会想“他抓住了什么需求”,而不是只羡慕“他运气好”;其次是表达能力变强。
以前说话总卡顿,现在脑子里有想法,嘴能立刻跟上,这都是每天发语音练出来的——能力从来不是想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最后是有了小流量。
我在小红书发的内容,虽然没有爆款,但每条都有200+播放量,还收获了几十个粉丝,有人甚至找我咨询怎么做内容。
更意外的是,身边人说我“面相都变了”——以前总焦虑,眉头总皱着,现在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整个人变得舒展。
其实面相的变化,本质是心态的变化:当你每天都在吸收有价值的内容,每天都在输出思考,焦虑会变少,底气会变足,整个人自然会越来越有精神。
哪怕你不想做自媒体,这两个习惯也值得养成。
因为一个能“主动思考、持续输出”的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现在的铁饭碗,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
从今天开始,别再无意义刷手机了。
每天花30分钟,用创作者视角刷内容、发语音,定期加工素材做输出。
坚持一年你会发现:你的思维、认知、甚至财富,都会和以前判若两人。毕竟,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给你回报。
来源: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