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2024年年报解读:零售与财富管理承压,私人银行韧性凸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2:42 1

摘要:昨日晚间(3月25日),招商银行公布了2024年年报,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其净利润逆势增长1.22%至1483.91亿元。凭借零售客户总资产(AUM)1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的规模优势,再次巩固“零售之王”地位。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昨日晚间(3月25日),招商银行公布了2024年年报,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其净利润逆势增长1.22%至1483.91亿元。凭借零售客户总资产(AUM)1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的规模优势,再次巩固“零售之王”地位。

但是,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占比下降至50.74%,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22.70%,私人银行AUM增速延续放缓趋势,折射出低利率与资本市场波动对轻型业务的深层冲击。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下零售金融、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

一、零售业务: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的"双面性"

核心数据:2024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68.35亿元,同比增长1.29%,但税前利润同比下降9.28%至906.44亿元,成本收入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至32.52%。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达1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2.05%,零售客户突破2亿户,金葵花及以上客户达523.57万户(+12.82%)。

横向来看,招行零售AUM增速(12.05%)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约8%),与国有大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速,零售AUM规模有望在近两年进入行业前五位。

但纵向对比,其零售利润贡献占比从2023年的56.57%降至50.74%,主要受存款成本上升(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至50.34%)和消费贷不良率攀升(1.54%)影响。

战略突破点:通过"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覆盖客户1,037.56万户(+13.84%),数字化渠道MAU达1.23亿户,智能客服"小招"应用场景超120个,推动服务效率提升。但需警惕零售存款占比过高(25.63%)带来的成本压力。

二、财富管理:量增价减的"结构性悖论"

核心矛盾:非货币基金销售额同比翻倍至5,980亿元,但代理基金收入下降19.58%至41.65亿元,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下降22.7%。


这折射出行业性困境:在监管降费(股票型基金费率下降40%)和客户风险偏好转向稳健(债券基金占比提升至68%)的双重挤压下,规模增长难以抵消收益率下滑。

业务亮点与隐忧:

• 理财产品余额达3.93万亿元(+12.38%),"短债三宝"等固收产品贡献显著

• 保险代销逆势增长21%至1,172亿元,把握住低利率环境下的保障需求

• 但招银理财净利润下降14%至27.39亿元,招商基金非货规模缩水3.15%,显示资管子公司面临转型阵痛

招行的困境具有行业代表性。数据显示,头部银行代销基金收入普遍下滑20%-30%,而招行通过加大债券类产品配置(占比提升至72%),仍保持市场份额优势。未来需关注权益市场回暖对产品结构的改善机会。

三、私人银行:客户增长与AUM增速的“剪刀差”

增长质量分析:

私人银行客户数达16.91万户(+13.61%),增速较2023年的10.42%明显提升,但未披露AUM具体增速。

结合整体零售AUM增速(12.05%)低于2023年的14%,推测私人银行增速可能同步回落,AUM增速可能已回落至15%左右(2023年为18%)。

主要原因是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趋于保守,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权益类资产规模缩水,另外同业竞争加剧(如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加速布局),服务同质化问题显现。不过,客户资产集中度持续提升:金葵花及以上客户AUM占比超80%,显示高净值客群粘性增强。

服务模式创新:

• 提升"人家企社"综合服务体系,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创新服务增长显著

• 资产配置可视化系统升级,投资组合年化波动率下降2.3个百分点

对比同业,招行私行户均AUM约2,800万元,仍保持领先优势。但需注意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的追赶态势,特别是在企业家客户综合服务领域的竞争加剧。

四、战略展望:数智化转型与生态重构

科技赋能

三年累计科技投入416亿元,金融大模型"一招"覆盖120+场景,替代人工工时3,400万小时,推动运营成本下降1.07个百分点至31.89%。但需平衡短期降本与长期创新投入。

生态建设

财富开放平台"招财号"入驻机构159家,"千鹰展翼2.0"服务科技企业16.25万户(+18.71%),构建起B端+C端的协同生态。未来需强化投研能力输出,突破"销售渠道"的单一角色。

结语:韧性之下的转型阵痛

当前,银行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招行的转型实践或将为行业提供重要范式参考,在低利率时代,其非息收入占比(37.4%)、AUM复合增长率(18%)构建的护城河依然坚固,但利润下滑与收入结构矛盾凸显了行业转型期的共性挑战。能否通过数智化赋能与差异化服务实现“轻资本”突围,将是未来估值重塑的关键。

-END-WEALTH APAC往届榜单

来源:财策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