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赶出钓鱼岛后,日本还打算效仿菲律宾、借鉴其在南海的方式来对付中国,对此,中方已经先发制人。那么,日本的举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中方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被赶出钓鱼岛后,日本还打算效仿菲律宾、借鉴其在南海的方式来对付中国,对此,中方已经先发制人。那么,日本的举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中方又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不断升级,但屡次遭到中国海警的坚决反制。据报道,3月21日至24日,四艘日本渔船“理惠丸”“第八琴海丸”“第八泰生丸”“善幸丸2”号非法闯入中国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依法采取管控措施并驱离,同时明确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敦促日方停止违法行为。
事实上,此类事件并非孤例,过去几年,日本多次派遣船只试图接近钓鱼岛,均被中国海警拦截。例如,2023年11月,日本“鹤丸”号船只闯入该海域后遭驱离,日方却仍宣称对钓鱼岛拥有“实际控制”。事实上,中国通过常态化巡航和《海警法》的执法授权,已牢牢掌握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实际管控权,日方的所谓“主张”不过是政治作秀。
然而,不甘沉寂的日本又学起了菲律宾在南海的搅局模式。众所周知,菲律宾马科斯政府自2022年上台后,频繁在黄岩岛、仁爱礁等地挑起事端,近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还提议扩展(SQUAD)“小分队”,意图纳入印度和韩国强化针对中国的联合行动。
眼见菲律宾动作频频,日本也打算效仿,在东海引入外部势力对抗中国。据路透社报道,日本防卫省2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日本支持建立一个多层次联盟,支持与韩国和印度在印太地区开展密切的安全合作。,不过,日方拒绝透露是否同意或考虑扩大美日澳菲(SQUAD)“小分队”。
而在此背景下,美方也展开行动。3月21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开启任内首次亚太之行,罕见将菲律宾列为重点访问对象,并高调宣称要“强化美日菲三边合作”。此前,美国已通过“太平洋威慑计划”大幅增加亚太军事预算,并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系统,直接威胁中国南海岛礁安全。
美国的战略意图明确:利用日菲与中国的领土争议,构建从东海到南海的“弧形封锁链”,牵制中国海洋维权行动。然而,这种冷战思维下的阵营对抗,与亚太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驰。
面对美日菲的联动施压,中国展现出清晰的反制思路,在美国防长抵达日本之前,中方便先发制人强调,任何国家间的防务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地区和平”。此外,中方还直接点名警告菲律宾“引狼入室只会引火烧身”,并揭露日本企图通过军事松绑重塑“正常国家”身份的野心。
除了摆事实、讲道理,中方还付出实际行动,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已实现常态化,南海维权力量也通过岛礁建设和联合演习不断增强。不难看出,中方如今的应对策略已然兼具力度和智慧。一方面,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经济手段反制日本,迫使其在经贸与地缘投机间权衡。
另一方面,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瓦解外部势力的干涉基础。此外,中国国防力量的现代化进程显著提升了区域控局能力,例如福建舰航母的服役和远程反舰导弹的部署,有效遏制了美日菲的军事冒险倾向。
总的来说,在当前局势下,日本试图效仿菲律宾的做法,无疑是一步险棋。随着中国对海洋事务的掌控力增强,日本选项已越来越少,寄望外部干涉改变现状,无异于痴人说梦。未来,东海局势或仍有波澜,但中国态度明确:寸土不让,坚决反制任何挑衅,日本若执意挑衅,只会遭遇更加强力的反制。
来源:任驰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