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郎咸平教授曾在一次直播中,动情地回忆起自己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时他正值四十岁上下,事业尚未真正起飞,人在香港打拼,而妻子和孩子则生活在美国。
郎咸平教授曾在一次直播中,动情地回忆起自己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时他正值四十岁上下,事业尚未真正起飞,人在香港打拼,而妻子和孩子则生活在美国。
由于工作不顺,收入微薄,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给家人寄去生活费。渐渐地,妻子的态度变得冷淡,电话里的语气也愈发敷衍,甚至带着几分怨怼。
终于,他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笔钱,咬牙买了张经济舱机票,跨越重洋飞往美国,满心期待与家人团聚。落地后,他满怀欣喜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希望她能来机场接他。
然而,电话那头却传来冷漠的回应:“你自己回来吧。”他心中一沉,但想着毕竟多年夫妻,见面总会好些。可打车费用高昂,他实在舍不得,于是辗转公交、地铁,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
然而,迎接他的并非久别重逢的温情。
孩子对他陌生而疏离,妻子更是冷眼相对,连一句问候都吝于给予。那一刻,他站在自己曾经的家中,却仿佛成了一个外人。
心灰意冷之下,他当天便收拾行李,悄然离开。这段婚姻最终在几年后以离婚收场。讲到此处,郎咸平教授眼眶泛红,言语中满是遗憾与痛楚。
他以此为鉴,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年男性:人到四十,必须未雨绸缪。未来五到十年,正是人生“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高峰期。
若能在事业稳定期就提前布局,无论是发展副业、学习投资理财,还是提升专业技能,都能为未来的生活“削峰填谷”,在低谷时仍有缓冲,在危机来临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否则,一旦失去经济支柱的地位,家庭关系也可能随之崩塌。
他进一步指出,现实中有些男性或许还能依靠父母接济,勉强维持生活,这尚属次选。而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只知及时行乐、沉迷于当下享乐的人,每天与同事喝酒、唱K,挥霍时间与金钱,看似潇洒,实则透支未来。
一旦遭遇失业或家庭变故,面对房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重担,将毫无招架之力。
郎咸平的这番话,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反思,更是对中年危机的深刻警示:真正的成熟,不是享受当下的安逸,而是为未来的风雨提前撑起一把伞。
强烈建议未雨绸缪的人去读一读《低成本生活》以及这本《内向者的副业奇迹》,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副业,为未来的自己未雨绸缪。
来源:建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