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关于“理想销量被蔚来时隔34个月反超”这件事,风向变得比天气预报还快?前两年,理想还凭借“奶爸神车”的精准定位,一路高歌猛进,销量屡创新高,让多少人感叹“增程才是真香”。可谁能想到,才短短几个月,局面就彻底变了。
#26款eπ008六座版上市##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你有没有发现,关于“理想销量被蔚来时隔34个月反超”这件事,风向变得比天气预报还快?前两年,理想还凭借“奶爸神车”的精准定位,一路高歌猛进,销量屡创新高,让多少人感叹“增程才是真香”。可谁能想到,才短短几个月,局面就彻底变了。
8月份,其他新势力品牌几乎都在增长,唯独理想,不仅同比大跌超40%,环比也在持续下滑,已经连续三个月走低。
更令人意外的是,零跑、小鹏、蔚来、小米等品牌,交付量纷纷创下新高,势头一个比一个猛。这一冷一热的反差,看上去是市场波动,其实背后藏着一场属于理想自己的“战略迷途”。不是用户不买单,也并非产品全线崩盘——而是理想汽车,正站在从增程红利时代迈向纯电竞争新阶段的关键岔路口。
而这一次,它走得有些踉跄。
一、战略转型阵痛:增程红利吃完,纯电开局不利
理想曾经靠增程式路线,精准切中了家庭用户“续航无焦虑”的痛点,尤其是理想ONE、L系列“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成功打动中产家庭。
但如今,增程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问界、零跑、岚图等品牌纷纷推出同类型产品,配置不输、价格更卷,理想的增程先发优势正在快速消退。更关键的是,理想意图通过纯电车型打开新市场,但其首款纯电MPV理想MEGA却出师不利。
外观设计争议巨大,被网友调侃为“棺材车”“高铁头”,再加上过高的定价,让这款车上市后销量远不及预期。随后推出的纯电SUV理想i8,本想打一场翻身仗,却再度引发舆论危机。发布会上安排的“卡车对撞测试”被质疑是虚假宣传,上市后更因“高价低配”被广泛吐槽,逼得理想火速调整配置、宣布降价。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仅没带来销量爆发,反而让品牌的技术形象和用户信任度大打折扣。
二、护城河变浅:差异化优势不再明显
理想过去能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率先定义了“移动的家”这一家庭用车场景。“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它的标签,也成了用户买单的理由。但如今,这些配置几乎成了行业标配。问界、极氪、蔚来、小鹏,甚至很多传统品牌的新车,都开始堆沙发、彩电和冰箱。
理想的差异化优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相比之下,蔚来有换电体系和服务生态、小鹏主打性价比和智驾、小米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华为问界强在智驾技术——而理想在核心技术方面的辨识度,反而越来越模糊。
三、品牌形象与舆论危机:从“家庭友好”到争议频发
近期,理想在舆论场上也并不好过。先是“理想车主素质低”“乱停车”等话题在社交媒体不断发酵,无形中消解了其“家庭友好”的品牌调性。尽管理想法务部很快发文称将追究法律责任,但负面印象已经传播开来。
再加上MEGA和i8两次发布会引发的舆论危机,理想汽车一度陷入“越宣传越被黑”的怪圈。品牌形象的波动,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四、内部管理与渠道调整:组织变阵的短期阵痛
理想在6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将销售与研发部门合并,成立“智能汽车群组”。本意是提升效率、打通研发与市场反馈,但短期内却导致战区制管理出现混乱,订单转化效率下降。
虽然理想在8月已完成销售体系优化,调整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的新架构,但调整期间的阵痛,显然对终端销售带来了影响。
五、理想的应对:快速调整,但时间不等人
面对销量下滑和舆论压力,理想也在努力调整方向:
1、产品策略方面,理想表示将减少SKU,回归“单一配置”模式,希望把每款车做成极致产品;
2、i8上市后的“听劝式”快速调整,也显示出理想对市场反馈的响应速度;
3、技术方面,理想正在推进自研VLA司机大模型,并加快平台迭代;
4、渠道与补能网络上,理想已建成超3190座超充站,服务体系仍在优化。
但这些举措,能否在短期内扭转局面,仍存疑问。
总结:理想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理想汽车8月销量的下滑,不是一个偶然的波动,而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依靠单一增程路线和产品定位成功的时代,正在结束。纯电转型开局不利、竞争对手集体发力、品牌形象遭遇挑战、内部架构仍在调整……
理想能否在2025年重新找回节奏,关键看两辆车:i8能否在9月底实现交付破万,以及即将发布的i6能否一炮而红。
长期来看,理想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当行业进入“技术+生态”的双核竞争阶段,理想的下一道护城河,到底是什么?它手里还握着1069亿元的现金储备,有试错的资本,但没有太多试错的时间。理想的困境也提醒整个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的玩家。
来源:LUKY伍拾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