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代书法史上,伊秉绶是一位极具创造性的大家,其行书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行书的固有范式,以 “以隶入行” 的独特风貌,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行书《李中丞治杭回舟》内容本为蔡襄曾用小吴笺抄录了杭州知州李及的一则逸事。“蔡君谟尝书小吴笺云:“李及知
伊秉绶 行书《李中丞治杭回舟》
纸本 镜片 30X91cm
释文:
李中丞治杭回舟,但市《白集》一部,余无所有,亦可谓寡欲也。伊秉绶。
钤印:
伊秉绶印、归去来堂
鉴藏印:
汀州伊立勋峻斋甫考藏印、伊远昭藏、玉庐主人
出版:
1.《伊墨卿先生真迹》,商务印书馆,1926年。
2.《默盦集锦》二册,商务印书馆,1932年。
3.《墨迹大成》,日本兴文社,昭和十三年初版,昭和五十四年翻刻版(1979年)。
4.《书道グラフ特集 清·伊秉绶书法选集》第20页,近代书道研究所,1990年。
5.《默盦集锦》第161页,台北蕙风堂,2005年。6.《伊秉绶书法精品选》第6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在清代书法史上,伊秉绶是一位极具创造性的大家,其行书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行书的固有范式,以 “以隶入行” 的独特风貌,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行书《李中丞治杭回舟》内容本为蔡襄曾用小吴笺抄录了杭州知州李及的一则逸事。“蔡君谟尝书小吴笺云:“李及知杭州,市《白集》一部,乃为终身之恨,此君殊清节,可为世戒。”—《梦溪笔谈》苏舜元看后觉得过于简略,便作了扩写,增添了不少内容,这就有了流传下来的《时相帖》,其内容主要是围绕杭州知州李及在离任杭州时的逸事展开,宋人文献载:李及赴任杭州前,曾承诺 “不市吴物”(不购买江南地区的特产),以避 “搜刮地方” 之嫌。但离任时,他却破例买了一部《白乐天集》(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其诗集在江南影响深远)。这一 “违诺” 之举,既显示了他对白居易的仰慕,也流露了文人对典籍的珍视,被后人视为其 “不拘小节、唯重真趣” 的体现,更与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契合。
伊秉绶于嘉庆四年(1799)至嘉庆六年(1801)间担任杭州知府,在任约两年时间。任内以清正廉明、务实勤政著称,伊秉绶因仰慕李及逸事,于是临写了苏舜元的《时相帖》,即本幅《李中丞治杭回舟》,伊秉绶对《时相帖》的临摹,并非简单的 “复制”,而是以自身书法语言进行的再创作,集中体现了他 “以隶入行、熔碑铸帖” 的独特追求;是作笔法以中锋行笔为主,线条厚重凝练,以 “融隶入行” 的独特笔法、沉静古雅的气质,既有金石的坚硬之气,又不失文人的书卷之韵。布局上,体势疏朗流动,通篇章法疏朗,字与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偶尔的牵丝连带或笔断意连,呈现出独特的韵律感,在平正安宁中保证了书法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书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