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蚊媒防控策略及技术要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20:47 1

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基孔肯雅热预防

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

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传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基孔肯雅热蚊媒

防控策略及技术要点

PART01

基孔肯雅热蚊媒防控策略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症状多为发热、关节痛、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和皮疹。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会在一周内好转,然而,关节痛偶尔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基孔肯雅热与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有一些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导致在这些疾病流行的地区出现误诊。

我国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家栖型,孳生于小型积水,特别喜欢容器积水,水质相对清澈;上下午两个活动高峰,上午8-10时、下午5-7时;一生产卵6-8次,每次产卵200-300粒;大多在孳生地、栖息地周边100米范围内活动(较白纹伊蚊局限);可多次、反复吸血(较白纹伊蚊更为频繁)。

白纹伊蚊:

半家栖型,户外植被较为茂密环境,靠近居民区;孳生于小型积水,特别喜欢容器积水,水质相对清澈;上下午两个活动高峰,上午6-9时、下午5-7时;一生吸血/产卵6-8次,每次产卵300-400粒;绝大多数在孳生地、栖息地周边200米范围(99%)内活动;可多次、反复吸血。

媒介伊蚊分布区及活跃期

分布区:范围非常广

埃及伊蚊:我国海南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台湾嘉义县以南和澎湖县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北至沈阳,经河北秦皇岛,山西太原,甘肃天水、陇南,四川雅安,至西藏墨脱一线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

活跃期:空间异质性

全年活动:海南、广东以及云南边境县;3-11月:其他I类省份(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浙江);5-10月:Ⅱ类省份(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6-9月:Ⅲ类省份(北京、河北、山西、天津、山东、陕西、辽宁)。

媒介伊蚊生活史及基孔肯雅病毒传播循环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有可能感染。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一般可获得较长时间(大于6年)的免疫力,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再次感染或不同型病毒引发加重情况。

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痛长期持续,影响生活质量。

病毒血症期(传染期):基孔肯雅热患者在发热前1天至发热后7天内,血液中病毒水平较高,具有较强感染性。

伊蚊在此期间叮咬患者后,可能获得病毒并进入传播链条。

来源:益谈法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