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B站影视 2024-12-01 22:37 2

摘要:一直有朋友催促我们尽快出一条埃及游学线路,我们也心驰神往。在和梁永安教授、韩伟华教授沟通了几轮之后,终于,洞穴推出了埃及人文游学线路,主题是“沙鸣:古埃及的辉煌与磨难”,寓意着埋藏在黄沙之下的古埃及文明的嘶嘶悲鸣,诉说着古埃及的过去与今天的故事。

一直有朋友催促我们尽快出一条埃及游学线路,我们也心驰神往。在和梁永安教授韩伟华教授沟通了几轮之后,终于,洞穴推出了埃及人文游学线路,主题是“沙鸣:古埃及的辉煌与磨难”,寓意着埋藏在黄沙之下的古埃及文明的嘶嘶悲鸣,诉说着古埃及的过去与今天的故事。

我们将从开罗开始,沿着尼罗河,带大家探索古埃及的心脏——卢克索与阿斯旺,最后抵达亚历山大里亚,感受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罗马文化在这座地中海城市完美融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深入了解古埃及文化,两位教授会安排两次行前讲座两次行中讲座,介绍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文学家笔下的埃及文明。做足功课,才能更深入地感受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我想,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这只是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我在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是我们过去比较忽视的。

受此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通常会逐渐递减。

为什么?因为我们后来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挑战是错的。因为经常受到打击和否定,所以客观上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连爱因斯坦都曾经感叹,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所以两者的合力让我们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功利主义扼杀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二,是有更高追求的价值取向。

创造性思维不仅取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所以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社会,盛行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不久前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2017年毕业生典礼上的演讲,主题是讲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我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三种价值取向:一、短期功利主义;二、长期功利主义;三、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后面的比前面的有更高的追求。

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有更高的追求,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

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具有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有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是具有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导致更多的抄袭、复制,而较少真正的创新,更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改革不易,但变化令人鼓舞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认为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

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这就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多、不够深,学得不够实用、不够前沿。但是如果我们更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

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传统的观念、市场的压力、社会的环境都是制约因素。但是,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关注,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共鸣;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被上升到越来越高的高度。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变化。

所以,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人才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END——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岁月印记,那时的杂志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在一年的开始,比对着杂志名单订月刊,每个月末的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到......

或是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如武侠,似小说......

然而,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纸媒已死”的论调早已不新鲜。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在浩大汹涌的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在短视频的快餐文化中失去思考。

你也许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团队就是这么一群人。

给大家推荐一套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多次“神预测”经济形势,许多人因为它,财富获得了很大增值,甚至迈向了财富自由。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2003年—2007年的经济暴涨期。

2007年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它却提醒大家提防“泡沫经济”,相信的人最终就躲过了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只是这本杂志神奇之处的冰山一角。

2024年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首前三个季度,你都收获了什么?2024年最后三个月又该何去何从呢?

它全年52期,从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消费、理财、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娱乐,都能在里面找到,包罗万象。

各界大咖,作家、主持人、经济学家、歌手等领域的大佬们,都是ta的忠实读者。很多朋友一爱就是十多年。

说实话,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

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几多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

它就是中国备受尊敬的周刊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

原价:780元

立减360元

全年52期限时特惠420元!

价值超百元du家赠品:1本增刊+3本教育专刊

特价仅限3天!

它是备受欢迎的都市生活指南。

从“出轨如何应对”“丧偶式育儿”、到校园霸凌,它都以独到的笔锋进行深入报道,给我们启发与反思。

它是中国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周刊。

从土耳其地震、诺奖热门,到女性主义,ChatGPT......它始终坚持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内容的独特思考。

它更是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努力用看得更高的价值观,更多元的视角,带读者摆脱碎片化信息的包围。

热读杂志TOP:《为什么都想测试人格:MBTI,社交爆款的狂热》《规划老年:心态 人际 医疗 财富》《“更好的自己”与陷阱:如何避免完美主义》

52期杂志,针对每个人的精神困局、职场问题、消费理财、家庭角色、个人成长。

提供「站得更高」看问题的维度,帮助读者做出明智决策。

创刊近百年来,收获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一位三联8年的老读者,分享说:

这本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精神气质的塑造。我喜欢它的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至今每一天,都有新的读者,表达着对三联的喜爱。

小编以为,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份拒绝与低俗为伍的杂志,值得走入更多中国家庭。

它自带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吸引着我们一口气就想读完。

每一期近一本书的体量,一年看下来,成年人会变得更有气度,孩子会变得更有见识。全家人的碎片化时间,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有了更多可交流的共同话题。让家人的陪伴,变得更有质量。

很多年以后拿出来,每一期杂志,也都是一个个关于时代的鲜活记忆。

小编给大家争取到了超值团购价!原价780元的,直降360,到手只要420元!这个优惠力度之大,其他同行看到后,都懵了!

2024年10月~2025年9月跨年订阅,共计52期,每月4~5期新内容,包邮到家~ 每个月末邮寄到家,中途如需修改地址,联系客服即可。

现在订阅,还du家赠送价值超百元的超值赠品:

赠品1:增刊1本,价值88元

封面暂定,2025年1月底发货

赠品2:独家赠送三联精选教育专刊3本,价值45元

《衡水模式及其复制者》、《“00后”求职前要跨过的N道坎》、《好的职业教育》

(上图期刊仅为赠刊示例,请以实际发货为准)

每天只需一块多,就能让全家人收获一整年紧跟时事,深刻、有质量的阅读乐趣。

这笔投入太划算了。超值订阅活动,仅限三天。

《三联生活周刊》2024-2025年跨年刊订阅

原价:780元

立减360元

全年52期限时特惠420元!

特价仅限3天!

来源:哲思学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