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救人,她曾毫不犹豫的拔掉了全部的牙齿,不到50岁就戴着满嘴的假牙,这为医生就是我国传染病方面的泰斗陈菊梅,一个让我国摘掉“肝炎大国”帽子的优秀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为了治病救人,一个人医生能够做到怎样的地步?她救下的患者虽然没有详细统计过,但至少救过上百万人。
为了救人,她曾毫不犹豫的拔掉了全部的牙齿,不到50岁就戴着满嘴的假牙,这为医生就是我国传染病方面的泰斗陈菊梅,一个让我国摘掉“肝炎大国”帽子的优秀医生。
学生时代的超级学霸
有不少网友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生都是隐藏的学霸,毕竟想要成功考入医科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一个很好的分数,再加上后续的考研、读博等,可见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多大。
可是在众多医学生中,依然有一些人可以脱颖而出,不仅在学生时代就展露出自己的锋芒,在从医后,更是救下了成千上万的患者,陈菊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陈菊梅出生于1925年,经历过动荡年代的她十分清楚,一个优秀的医生可以拯救多少患者,中国对医生的需要有多大,因此在经过努力学习后,她顺利的考入了浙江医学院,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
由于成绩优异,在毕业后她很快就来到了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医师,这是上海第一个由我国自主创立的重要医院,其在全国医疗系统中的地位非常强,能够在毕业后立刻入职,可见陈菊梅的实力。
但陈菊梅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提升的脚步,在1954年,她决定前往列宁格勒儿童医院进行深造,而他当时所攻读的博士学位,是学习人数较少,但治疗难度较大的传染病学。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2000年之前,对我国威胁最大的疾病并不是癌症等疾病,而是各种传播性极强,且有大量后遗症的传染病,在医院见到大量的痛苦的患者后,陈菊梅决定一定要深造,一定要为病人解决问题。
可殊不知陈菊梅的这次留学经历,却在列宁格勒医学院留下了一段“神话”,很很多学校相同,这所学校所采用的也是学分制,也就是说你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
但这可是医学院啊,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毕业要求已经不错了,可陈菊梅却不这么认为,她只想要用最短的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治病救人,于是她用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还以满分的成绩毕业。
甚至她的老师还表示,满分只是学校的极限,而不是她的极限,她完全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
在毕业回国的时候,陈菊梅也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她没有购买一些纪念品或者国内见不到的东西,而是带上了大量有关传染病的书籍,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她就是我国传染病治疗的先驱。
治疗病患,造福后代
那么陈菊梅为何对传染病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当时传染病的严峻形式说起,以肝炎为例,曾经我国有着“肝炎大国”的称呼,肝炎的传染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难以解决,而类似的疾病在当时非常多。
陈菊梅刚一回国,就被派往了解放军320医院,这是一家刚成立的医院,所针对的就是各种不同的传染病,因此在当时被很多一生所排斥,毕竟这里的传染病实在是太多了,稍有不慎医生就会感染。
可陈菊梅却不在意,直接就在这所医院扎根,并且一直干到了退休。
当时陈菊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首先,很多传染病都没有特效药,这意味着众多病患的疾病无法得到根治;其次,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也非常容易被感染,陈菊梅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多次感染。
一开始,陈菊梅感染的事扁桃腺炎,可这个问题还没有出来好,就接连感染了多种疾病,并且身体开始出现发烧、浮肿等不同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快速的重新回到岗位,陈菊梅对自己下了“狠心”,既然扁桃体一直发炎,那干脆就切掉扁桃体,而其他部位的疾病,陈菊梅也选择了类似方式,一路“切”过去。
最终,陈菊梅发现自己的病根是出现在牙上面,那么这个时候陈菊梅又该怎么做呢?由于不知道具体是哪一颗牙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拔掉几颗牙后会不会反复,于是她一狠心,干脆拔光了所有的牙,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时间省下来,研究治疗传染病尤其是肝炎的特效药。
经过她的努力,大量的特效药相继面世,肝炎的传染了和死亡率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这并不是她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得益于之前的研究和药物的研发,他开始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大幅度降低我国慢重肝患者的病死率,这可不是单纯的治病,而是拯救人的性命。
那么陈菊梅的努力最后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呢?在她成功之前,这项疾病的病死率是83%,这相当于每四个病人中就有三个病人会死亡,这是多么可怕的病死率。
可在陈菊梅不断努力后,病死率直接降低到了惊人的38%,可以说她直接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除此之外,在肝衰竭等疾病方面,她通过自己的研究同样降低了死亡率,虽然没有人统计过陈菊梅究竟拯救过多少患者,但作为一个肝炎大国,陈菊梅至少拯救了百万人的生命,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每一个重症肝炎的患者,都应该感谢陈菊梅的出现。
但陈菊梅的优秀事迹不止于此。
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前几年的特殊时期,让不少人想起了2004年的“非典”,那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要求戴口罩,实施区域内封禁的时代,在那段时间,钟南山医生和他的团队,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才让情况得以好转。
可在同时期,陈菊梅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那么陈菊梅当时都做了哪些贡献呢?
由于当时的媒体传播能力有限,大部分人接受外界讯息的方式还是电视,因此陈菊梅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视等渠道,开始让大家了解非典,用正确的方式对待非典。
她进入央视的访谈节目,用最朴素的话语向大家讲解非典相关讯息,还加班加点的写出了《非典防治手册》,让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预防非典,可以说她的出现,让无数陷入恐惧的人安了心。
作为我国传染病相关的专家,陈菊梅的身体情况并不好,但她永远奋斗在一线,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大家。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传染病最容易在混乱的地方爆发,一旦爆发,传播率和死亡率都非常的恐怖,而在非战争时期,什么地方最容易出现混乱呢?当然是灾难现场。
2008年,我国爆发了巨大的汶川地震,死伤无数,但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由于道路被毁,我国大量的医护人员和救援人员都无法快速到达,所以很多病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而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一种可怕的情况:“瘟疫”。
在历史中,每次出现瘟疫,由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要远远超过战争死亡人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时已经83岁的陈菊梅不顾众人的阻拦,来到了一线灾区进行查看,并很快推动了当地防治工作的建设。
要直到当时一直有瘟疫的传言,可随着陈菊梅的出现,这些传言全部都不攻自破,为了让灾区人民安心,陈菊梅在战区查看情况的时候一直都不戴口罩,这让灾区人民瞬间有了信心。
对外,她也说出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话:“这是灾区,不是疫区,这里已经非常安全了”。
正是靠着陈菊梅的努力,当地的救援工作和防治工作都进行的十分顺利,让不少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她已经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
但陈菊梅的光辉履历依旧没有结束,由于常年的劳累再加上早年间身体的各种伤病,让陈菊梅在2009年患上了帕金森,可即便如此,她依旧坚持行医,每周有五天时间在医院坐诊,直到91岁才选择了退休,陈菊梅的行医时间,高达67年。
在学术方面,她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获得的奖励和出版的著作可以写满一大张纸,但和她的经历比起来,这些东西又仿佛失去了色彩,因为她是实实在在的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她让无数患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结语:2021年,陈菊梅去世,享年96岁,她的一生几乎全部贡献给了治病救人,即使在她去世后,她也要为医学做出自己最后的一份贡献。
她在生前就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在她去世后,她的遗体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用来帮助更多的医学生进行研究和学习,也让后来的医学生,可以学习她的精神和态度。
【信源:
】
来源:文曰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