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随着技术的迭代和产业的升级,市场对不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于是,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导向标”与“检测站”,发挥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重要作用,赛事、赛项不断更新。在各式各样的新增赛项中,青岛职校持续稳定发力
职业教育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随着技术的迭代和产业的升级,市场对不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于是,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导向标”与“检测站”,发挥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重要作用,赛事、赛项不断更新。在各式各样的新增赛项中,青岛职校持续稳定发力,以教学加创新的“不变”应对赛事调整的“万变”,夺金喜讯频频传来。
青岛房产学校师生赛前集训中。
对于“外行人”来说,BIM技术听上去高深莫测,而在“内行人”眼里,BIM让设计图“可视化”,通过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建筑信息的三维模型,实时展示项目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数据,它的出现让“建筑人”为之振奋。在青岛房产学校,学生已经将这种先进技术不断吸收,而小将孙裕航更是代表学校出战省赛,捧回金牌。
“通过比赛,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建模技术员岗位的核心能力认知,提升施工图识读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以及BIM建模软件实操能力。”青岛房产学校建筑专业教师王逸晨向记者介绍道。“BIM技术贯穿建筑工程全产业链,是建筑业数字化的基础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王逸晨告诉记者,学校常设BIM技术兴趣社团,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赛的难点之一是图纸的数量庞大,非常考验学生的识图能力,而且比赛使用的是工程实际图纸,复杂性高,课堂上比较难接触到。”王逸晨说,所以参赛选手2022级学生孙裕航所具有的沉稳、爱钻研的性格特点,正是应对比赛的宝贵品质。“孙裕航其实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兴趣社团中,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有关BIM技术的大量专业知识,孙裕航在社团活动中一直特别爱动脑,喜欢提问题、解决问题,和老师们的交流也很多,最终他在赛场上的表现也不负众望。”
不管是在专业课课堂上还是在兴趣社团里,“老带新”“小组作业”一直是青岛房产学校的课堂风格。“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程度有差别时,学长或者头脑较为灵活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探讨难点,为一个问题讨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大家的进步都很快。”王逸晨笑道,这样的课堂让老师格外省心。
参赛选手生孙裕航告诉记者:“赛前集训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我们拆解比赛项目,讲解难点要点,为我们补充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虽然每天的高强度训练很累,但是和老师并肩战斗很充实也很幸福。最终获得省赛一等奖,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更清晰了,也油然而生出职业自豪感。”孙裕航说。
作为青岛市唯一一所建筑类专业特色中职学校,青岛房产学校始终行走在行业前沿,第一时间将触角伸向新技术、新需求。“2015年8月,住建部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国家标准,BIM技术走进大众视野,令每个‘建筑人’为之振奋。学校迅速作出反应,派遣我和团队侯庆梅老师去‘拜师学艺’。”在头部公司进行培训后,王逸晨回到学校,将这个“新事物”传递给同事们。2016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国家标准,青岛房产学校也率先将BIM技术引入中职课堂,开设Revit建模课程,让建筑类专业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新技术的神奇,学校成为山东省首个开设BIM专业的中职院校。
2023年,“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设赛项,青岛房产学校凭借多年的教学成果和经验积累获得三等奖。2024年,学校又承办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主场作战,一举夺金。荣誉的取得背后是专业建设的久久为功。学校是国家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点。如今,学校拥有6间BIM专业机房、8名国家级考评员。学校与德才装饰、中建联合等名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能,提升学生BIM创新实践应用能力。2021年,学校与山东汇颐、广联达等企业合作成立BIM校企协同孵化中心,开展BIM教学、培训及技术研发,成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建筑业转型关键期,学校将参与青岛城发集团市政、住宅项目等信息化升级改造过程,计划以“师生团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教学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屡获殊荣: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金牌、2019年建筑工程测量赛项银牌、2024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多项一等奖等,仅2024年获省级以上奖项就有23项。
青岛卫生学校师生在赛场留念。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首次加入了康复技术赛项。作为全国首批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中职院校之一,在2019年和2021年,青岛卫生学校康复专业分别在省级赛事中获得了金牌和银牌,当省冠军走上国家级舞台,教师团队的日夜协作、创新性的演绎和学校专利技术助他们再捧金牌。
“学校的备赛工作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对比赛的准备精细到了每一个细节,选手们的技能水平也日益提高。今年升级后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流程评分标准与往年相比有了重大改变,要求各个参赛团队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和包含的内容、自主选择比赛设备。团队立即行动,重新解读大赛标准和流程,挖创新、找亮点,好在选手们的技能功底都很扎实,足以应对改变。”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老师徐筱潇告诉记者,这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是卫校人的坚守和奋斗。
“我们确定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主题,因为康复科80%的患者以脑卒中为主。我们设计了涵盖从患者发病到治疗康复整个过程的项目,全面而系统,这也是我们能够得高分的一个方面。我们考虑到了患者的病程发展全过程,进行了完整的展示。”徐筱潇告诉记者,康复治疗分为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临床康复等。“我们在作业疗法中有一个创新点,就是通过主题为‘美丽中国’的手工制作活动达到康复治疗效果。”徐筱潇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树叶制作中国地图环保画,用卡纸制作鞭炮,用豆子拼福字,用太空泥捏饺子,既达到了治疗效果,又产生了精美的作品,赢得了大赛评委的一致认可。“在运动疗法中,我们通过一款VR游戏,让患者跟随视频演示完成各种动作,达成训练目标。”徐筱潇说。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取得的专利技术应用到比赛中,一款多功能助行器的亮相也惊艳了评委。”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指导教师段亚飞说,在他看来,大赛真正体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参加本次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也让学生们深入行业,体会职业责任感与自豪感,从而有更坚定的学习信心和更清晰的职业规划。”段亚飞说。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基于CBE理论,提出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理念。将‘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实践‘岗课赛证创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真正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的既定目标。”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党委书记姜瑞涛表示。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