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赖掉中国4亿美元?还驱逐中国企业三高管?理由:想加工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11:06 1

摘要:2025年三月十三号,尼日尔军政府的领导人发布了一道紧急政令,目标直指中国企业。

2025年三月十三号,尼日尔军政府的领导人发布了一道紧急政令,目标直指中国企业。

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津德尔炼油厂、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位中国高管,在四十八小时内离境。

这种处罚不可谓不严重。

通常情况下这种紧急政令,要求其他国家的人员在限定时间内离境,往往是这么几个原因。

其一、对其国家的安全产生危害,这种情况一般是从事间谍活动。

其二、两国外交博弈的结果,通过这种手段给对方施加外交压力。

其三、违反了该国的法律,比如非法就业、逾期滞留,隐瞒身份等等。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尼日尔军政府对中国企业的高管,下这样的紧急政令呢?

当时没有给出原因。

那么事情到这里结束了吗?没有,随后又查封了炼油厂账户,然后关闭中资阳光国际酒店,还限制中国员工住宿。

这些事情从十三号折腾到了十九号,可以看得出对中国企业是步步紧逼,甚至做一些小动作就是为了让中国企业难受,比如限制中国员工住宿。

吃喝拉撒睡是人的基本需求,在住宿上做文章,做的也就不厚道了。

那么事情走到现在,总得知道为什么吧?

毕竟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结果等到事情都走到绝路上了,在三月二十一号尼日尔的石油部长站出来,这才给出了理由。

什么理由呢?

中国员工的薪资过高。

显然这个理由就有些过于单薄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因为这个理由,让中国企业的高管限制离境。

当然了就算是给出了理由成立,其实至少出现两个疑问。

其一,为什么不在事情发生前,或者是在驱离中国企业三位高管之前提出呢?

要知道中国这些年来,在国际上做事,本着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方式方法来和各个国家相处。

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是通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过的。

不作出任何理由,就先一步将中国企业高管离境,不是有所图谋,就是因说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恼羞成怒。

其二,等到事情做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给出理由,为什么?

这种情况往往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之所以要找台阶下,无非有两个原因。

其一,外部的压力;其二,内部的压力。

外部的压力就不说了,尼日尔能这么做,外部压力是不会考虑的。

显然是内部的压力让其受不了了。

后续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离开了中国企业的管理,相关设施和工作几乎就停滞了。

尼日尔发现离开了中国企业,他们什么都做不了了?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尼日尔的地理环境并不好,位于非洲中西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南边是撒哈拉沙漠,东南部是被地质学家成为噩梦的乍得盆地,地表温度最高可以上到五十度。

当然了这里有一点很好,有石油。

但作为一个内陆国,石油的开采条件根本就没有,不说设施了,连基本的道路,电力,供水系统都缺乏。

不过石油是个好东西,西方国家对这里的石油进行了开发,但结果不是很好,因为成本高,导致利润很低。

当时间走到2003年的时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始进入到尼日尔。

而这个时间点,也是西方国家的企业开始从这里撤离的时间。

进入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和尼日尔政府签署了一体化项目协议,投资五十亿美元,建设开采石油的相关设施。

这种设施不是说想建设就可以建设的,尤其是尼日尔的条件很差。

不然之前的西方国家的企业也不会撤离的,毕竟这种投资周期长,见效慢。

所以到了2011年的时候,阿加德姆油田的一期工程才开始投产。

但这一期工程也让尼日尔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

后续中国企业对尼日尔的石油相关设施再进行投资,在2024年完成了一条全长两千公里的对外输油管道,日设计能力可以输送九万桶石油。

而石油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了尼日尔的经济命脉。

比如石油项目已经占到尼日尔GDP的10%,税收贡献更是占据了八分之一,还带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除此外,中石油还对当地的学校、医疗设施、水井等等进行了投资,从而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比如赛义尼·孔切将军大桥、尼日尔第三大桥、凯大吉水电站、阿尼哥公路四期保通项目等等。

所以从2003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尼日尔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到了2025年这些投资开始起了成效,克服了当地的极端环境,变成了一个可以投资的环境。

中国已经成为了尼日尔最大投资国。

而中国做的这些,是对尼日尔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

按理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双方友好相处各取所需。

但偏偏就在2025年的三月份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为什么?

难道就是因为工资?

原因

主要原因是钱,也就是经济原因。

尼日尔军政府是在2023年通过政变上台的,而上台之后就面临了财政危机。

于是就向中石油进行了借款,额度为四亿美元,约定一年后偿还。

结果到了2025年三月本应该偿还了,结果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事情。

所以整件事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想通过这些政治小手段进行赖账。

先看工资问题。

中国员工月薪是八千美元,尼日尔员工是一千二百美元。

如果单独看数字的话,确实差距巨大,但问题是任何事情不能单独看,要整体看。

中国员工往往负责的是技术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技术岗,而尼日尔员工是基础的操作岗。

技术岗和操作岗本身的工资就不一样,再加上中国员工是远离家园来这里的,当然会有高额的津贴,甚至技术上也会有保密费用。

能比吗?

那么将这个问题深挖一下,尼日尔得到了什么?

前文已经提到尼日尔财政出现危机,不然也不会向中石油借四亿美元了。

所以尼日尔想要分得更多的利益,是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算盘可谓打的啪啪响,但尼日尔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开采石油也是一项技术活,不是会操作就能开采的。

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当中国企业的高管离境,限制中国员工的住宿,尼日尔的石油开采停摆了。

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尼日尔的加油站没油了,黑市油价飙升了三倍。

这可不是好现象,油气是一个国家运作的管道,管道空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油气停摆,导致交通瘫痪,交通瘫痪影响企业运输,企业运输出了问题,企业又会出问题,企业出了问题,尼日尔的经济会怎么样?

这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算尼日尔能将石油开采出来,还会将石油通过炼油厂提炼出来,可作为一个内陆国怎么运出去?

两千公里的输油管道,想用?中企高管都被迫离境了。

所以这就出现了尼日尔给出理由的事情发生。

中国爱好和平,也喜欢将问题摆在桌面上谈,中国尊重任何国家,对方也得有对等的态度。

有句老话说得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

来源:梁老师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