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刻起,世界或演绎地缘政治新版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8:40 1

摘要:莫迪与普京在近期峰会中紧握双手的画面,已成为国际格局深刻嬗变的标志性场景。或许从这一刻起,预示着由非西方力量主导的地缘政治新版图正在加速形成: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度重构期,传统联盟体系松动,新兴合作机制不断涌现,世界权力中心呈现向欧亚大陆转移的明确趋势。

莫迪与普京在近期峰会中紧握双手的画面,已成为国际格局深刻嬗变的标志性场景。或许从这一刻起,预示着由非西方力量主导的地缘政治新版图正在加速形成: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度重构期,传统联盟体系松动,新兴合作机制不断涌现,世界权力中心呈现向欧亚大陆转移的明确趋势。

莫迪在中国紧拉普京的手

一、经济领域:中俄印日四方合作新格局快速显现

西方制裁未能如愿击垮俄罗斯经济,反而促进了欧亚经济链条的重组。在能源贸易领域,俄印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印度商业和工业部数据显示,仅2023年,俄印原油贸易额同比增长超80%,俄罗斯稳居印度第二大石油供应国地位。印度通过进口俄罗斯低价原油,不仅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还通过加工出口成品油,提升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中俄经济互补性持续增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表明,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设备,支持了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而俄罗斯的能源和矿产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

日本虽在政治上维持西方阵营立场,但其企业积极拓展亚洲供应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报告显示,日方承诺未来十年向印度投资680亿美元,联合研发半导体和关键矿产供应链。这种合作既提升了印度在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也为日本企业开拓了新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在2024年达512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以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协作为纽带的经济互动,正在形成事实上的“中俄印+”亚欧经济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二、美国遏制战略乏力,中国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尽管从拜登政府开始,美国不断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将数百家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但中国通过供应链调整有效应对了挑战。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总额达2.7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其中对越南出口1100.63亿美元,增长20.7%。中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分工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对中东地区出口保持强劲增长。2025年1-7月,中国对阿联酋出口达401.01亿美元,增长9.8%。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机电产品出口达5576.6亿元,增长22%,其中机床、船舶、工程机械等高端制造产品增长均超4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通过拓展新兴市场,有效抵消了传统市场波动带来的压力。

前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曾直言遏制中国是“徒劳之举”,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报告也承认:“美国缺乏有效工具阻止主要新兴国家开展对华合作”。美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限制不仅未达预期效果,反而促使中国加快自主创新,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美国冷落印度,促印日关系升温

三、日澳对华出口依存度不断升高,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遭遇结构性挑战

日、澳与中国经济利益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对抗的成本高昂。日本和澳大利亚虽在安全上追随美国,但对华贸易依存度不降反升。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出口额同比增长12%;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也显示,其上半年对华出口关键矿产金额达680亿澳元,同比增长15%。这种经济上的“压舱石”效应,使得日澳在安全政策上必然保持战略模糊,无法全力配合美国的脱钩断链战略。

特别是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关系降温,多次尝试通话遭冷落,并表态取消秋季的印度之行。美印紧张关系源于双方在贸易、诺贝尔奖提名以及巴基斯坦问题上的分歧,特朗普政府随后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硬也影响“四方安全对话”

再者,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QUAD)原本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其核心矛盾在于各成员国的战略优先事项存在根本性分歧。印度奉行“战略自主”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唯一导向。因此,它可以在印太地区借助QUAD平衡中国影响力,同时又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批评俄罗斯,以保障自身的能源与军事合作利益。这种“议题式合作”模式使得QUAD难以形成坚固的对抗阵营。

日澳对中国出口依赖以及特朗普近期对印施压等等,加速了“美日澳印”所谓四边安全机制结构行矛盾显化,“美日澳印”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式微。

印中关系也因为特朗普升温

结论:新兴力量崛起,地缘政治新版图浮现

与QUAD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合组织已扩容至9个正式成员,金砖国家扩员后其GDP总量占全球3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显著提升。上合组织在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金砖国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潜在的中俄印日协同板块所依托的人口基数巨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口约14.16亿,印度约14.64亿,俄罗斯约1.44亿,日本约1.23亿。四国人口总量超过31亿,加上四国超过28万亿美元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坚实基础。

从消费市场看,四国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制造业领域,四国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中国制造业完备,在电子信息、家电等领域竞争力强;印度在软件服务、制药等领域具有优势;俄罗斯在能源、军工等领域实力雄厚;日本在高端制造、汽车等领域技术领先。通过加强产业合作,四国可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共同发展。

地缘政治学家卡普兰指出:“欧亚大陆正在回归历史常态——成为世界权力中心。”中俄印日经济互动催生的协同发展趋势,可能改变500年来以海洋霸权为主导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多元、平衡的方向发展。

莫迪与普京紧握的双手,既是新兴力量战略自主的宣言,也是多极化世界成型的生动注脚。当经济互联超越意识形态隔阂,当大陆国家协同打破海洋霸权垄断,全球地缘政治棋盘正在重划经纬线。历史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欧亚大陆倾斜,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国际新秩序正在孕育之中。世界各国需要适应这种深刻变革,在新型国际合作中寻求自身定位和发展机遇。#当下中美印关系##莫迪##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声明:本文为首发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

数据来源:

1.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1-7月贸易统计数据

2.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相关报告

3.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报告

4. 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数据

5. 澳大利亚统计局贸易数据

6. 世界银行人口统计数据

7.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地缘政治研究报告

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来源:司徒大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