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觉醒来痒得不行?不是螨虫,可能是它悄无声息地侵入你的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8:21 1

摘要:她和儿子、还有母亲睡一张床,从七月开始,三个人身上陆续起了红疹。她带儿子去医院,医生说是过敏或者螨虫引起的,开了药,吃了、擦了,可红疹还是反反复复,就是治不好。奇怪的是,她的老公和女儿睡另一张床,一点事没有。

睡了一晚上,身上又红又痒,越热越痒得不行。”这是张姐最近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她和儿子、还有母亲睡一张床,从七月开始,三个人身上陆续起了红疹。她带儿子去医院,医生说是过敏或者螨虫引起的,开了药,吃了、擦了,可红疹还是反反复复,就是治不好。奇怪的是,她的老公和女儿睡另一张床,一点事没有。

张姐一开始也怀疑是床上有螨虫,毕竟夏天湿热,很多人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她又是买除螨喷雾,又是把席子拿出去暴晒,甚至还把被褥拿到楼下反复拍打,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可结果呢?红疹依旧。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视频像晴天霹雳般劈进了她的生活:“几乎绝迹的床虱又回来了!”

视频里,不少网友晒出自己身上被咬出的一串串红肿包,有人甚至在床垫缝隙里发现了褐色的小虫子,被确认为“床虱”——那个曾经在老一辈嘴里被反复提起的“吸血鬼”。

什么是床虱?它到底有多可怕?

床虱,听起来像个老掉牙的名词,实际上它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属于半翅目臭虫科,专门在夜间出来活动,靠吸食人类的血液为生。通俗点说,它就是你睡得正香的时候,悄悄趴你胳膊上“喝血”的小恶魔。

它体型不大,成虫也就米粒大小,褐色,扁平,藏在床垫、床缝、墙角、地毯这些地方,白天不声不响,晚上出来“加餐”。被它咬过的地方,会红肿、发痒,有些人还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引发皮炎或者感染。

以前,这种虫子在南方潮湿地区比较常见,如今却在北方多地频频现身。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网友吐槽,很多宾馆都有,用杀虫药都没用;河南一位父亲表示,儿子被咬得夜里睡不着觉,点熏香、挂蚊帐全都不顶用。

这让人不禁怀疑:床虱真的“灭绝”过吗?还是它只是换了个地方“躲猫猫”?

面对这些“小吸血鬼”,人们也不是毫无招架之力。最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是:热水消杀太阳暴晒

用开水烫洗床单被套,拿毛巾擦拭床垫缝隙,再用太阳暴晒棉被和枕头,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尤其是夏天,洗完晒完一身汗,还得搬床、拆垫子,简直比搬家还累。张姐试过几次,可没坚持下来。

还有人选择化学手段,比如购买市面上的杀虫剂。这些药水有的是喷雾型,有的是粉末状,宣传语都写得天花乱坠:“一喷即死”、“杀虫不留痕”。但网友反馈褒贬不一,有些人用了之后,效果确实不错;也有人表示,喷完几天后,虫子又冒头了。

“杀不死它,它就要了你的命。” 这句老话用在对付床虱这件事上,简直再贴切不过。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虫子特别会“藏”,它们不喜欢光,喜欢缝隙,尤其是床垫的褶皱、床架的接缝、甚至墙纸的边缘。你要是没彻底清理,它们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还有人怀疑,宠物可能成了它们的“运输工具”。现在养猫狗的人多了,有些人会让宠物上床,宠物虽然定期驱虫,但床虱可不是寄生在宠物身上,而是靠它们“带货”上床的。

我们不禁要问:床虱真的消失过吗

其实,床虱从来就没有真正灭绝过。它只是因为卫生条件的改善、杀虫剂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暂时退出了“舞台中心”。但现在,它又悄悄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为什么?

一方面,现在人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很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清洗床品,也不愿意动辄拆床打扫;另一方面,一些杀虫剂长期使用导致了床虱产生抗药性,就像人类对抗生素产生耐药一样,杀虫剂越来越难“杀得死”它们了。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适合它们生存。空调房、地毯、软包床头……这些过去不常见的设施,如今成了床虱安家的“五星酒店”。

再加上现在出行频繁,住酒店、坐火车、出差旅游,都是床虱传播的“高速公路”。一个人在某地被咬了,很可能就把虫子带回家,从此开启一场“家庭战争”。

张姐后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翻床垫时,在角落的缝隙里发现了几只褐色的小虫子,形状和视频里说的床虱一模一样。她当时吓得差点把床垫扔出门。

她赶紧去网上查资料,买了几瓶号称“特效”的杀虫剂,又请了保洁师傅上门做深度清洁。从那以后,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身上有没有新疹子。

她说:“以前觉得虱子那是小时候的事儿,现在居然被它给‘复刻’了,真是防不胜防。”

她还感叹:“现在的孩子娇气,被咬一口就挠得满脸血痕。我们小时候顶多是头上长虱子,顶多喷点药,包个油纸袋就能解决。现在这床虱,比头虱还难缠。”

床虱的“复活”,不只是一个虫害问题,更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以及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一次考验。它提醒我们,科技进步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干净,永远是最好的“特效药”

来源:伊伊设计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