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的耕地资源哪家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0:32 1

摘要:由于长期从事东盟地区的粮食安全研究,那么今天就根据粮农发布的最新数据,和大家来分析一析东盟地区的耕地和草牧场资源情况,也让大家对这一地区有更多的了解和比较。

由于长期从事东盟地区的粮食安全研究,那么今天就根据粮农发布的最新数据,和大家来分析一析东盟地区的耕地和草牧场资源情况,也让大家对这一地区有更多的了解和比较。

我们将东盟地区定位为这样一个泛义的界限。因为我们一般说到东盟地区,更多的是拉上东盟10+3机制,即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三国,在国际上一般称之为APT国家,即ASEAN Plus Three。由于东帝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加入东盟,所以我们把它也加入,就变成了14个国家。

首先我们来看各国的耕地资源。见下图。单位为千公顷。

中国作为面积和人口大国,总耕地面积在这片区域中是最大的,同样的人口大国印尼,耕地资源也不少。其余的像泰国,耕地资源总量也较多。而菲律宾、越南、缅甸,耕地资源差不多。文莱和新加坡作为小小国,耕地资源极其有限。

但光看耕地资源,看不出这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承载能力,更多要看这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再上一张图。单位为人均耕地公顷数。

从这张图上看出,在这一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有优势的是泰国和柬埔寨。分别达到了0.32和0.28,折合成我们中国常用的单位就是4.8亩和4.2亩。而我们中国多少呢?才1.35亩。

当然比我们少的还有文莱,不过人家有的是钱,就这么点人口,再贵也买得起。

同样还有新加坡,几乎为零,但也是小小国,没多少人,有钱不说,装一下可怜,随便找个农业大国脚趾缝里抠点,就够他们吃的了。

而日本和韩国,其实是有很强危机感的。人均仅比文莱稍微高点,主要是地形和气候不适宜发展大规模农业。现在跟着美国等西方国家跑,不太担心受到农业方面大的制裁。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界局势变化很快,以后的事不晓得。

日韩在东盟事务中比较积极,在我所参与的AFSIS(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机制)和APTERR(东盟10+3稻米应急储备机制)两个APT国家的机制中,最先倡导的,都是日本,而韩国也是紧紧跟随。为何?他们是要把东盟作为他们粮食安全的大后方,粮仓和菜果园。别的美国、美洲、欧洲,离得远呀,紧急时,远水解不了近饿。

我们再来看,总的来说,菲律宾、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越南、东帝汶,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尚可。但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

菲律宾和越南,其实粮食安全形势是比较紧迫的。甚至包括印尼。别看他们的人均耕地面积比我们高一点,但有两个方面,他们无法和我们比。

其一,我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是空前的,应该说一年比一年更重视!有重视就有补贴,就有政策,就有压力,所以我们就能保障稳定的种主粮的面积。但这些国家呢,甚至包括马来西亚,这些年在稳定种粮面积上,压力很大,原因很简单,对于农民来说,什么赚钱种什么!所以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把原来的稻田开始改种油棕,种水果,为的是出口给中国。耕地和人均耕地是在那儿摆着,但产的粮食呢?

其二,我们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大修水利等工程,这些年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面积受灾越来越少,但这些国家呢,这些年是越来越频繁,受灾越来越严重。所以还是那句话,耕地摆在那,能不能种好,很多时候老天说了算。我的很多柬埔寨官方朋友和我说,感谢中国这些年对柬埔寨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帮助建设,现在洞里萨地区的灾害越来越少了。农田工程对丰收非常关键!

在东盟国家中,老挝和缅甸,尤其缅甸,有着大量的未被开发的耕地资源。但要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农业,不是外部投资者的一腔热血,需要许多条件的满足,潜在耕地摆着那,有可能十年后,二十年后,仍只是潜在耕地摆着那。这个问题,以后另说。

在我们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光强调主要口粮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0.12公顷,由于技术和设施不行,粮食产量比我们低很多,但为啥人家粮食还要大量出口呢?这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人家肉吃得少,但人家奶制品吃得多,比如奶酪、黄油,都是高热量的食物。

所以既要衡量粮食安全,也要衡量食物安全,既要衡量吃的米面,也要衡量摄入的能量。基于这个,我们来看一下东盟地区各国草场和牧场的面积。见下图,单位也是千公顷。

中国的面积和其他国家实在是太悬殊了,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先把中国的数据拿掉。再来看下图。

除中国之外,印尼是一支独秀,主要是国土面积摆在那呢。其余的,菲律宾和柬埔寨的草牧场面积较大,可以自由地发展畜牧业。但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就情况不一样了。其中老挝、缅甸和泰国,面临着需要进口饲料的压力,越南的情况尚不了解。

我们再回来看中国,表面上看上去,我们的草场和牧场在该地区是巨无霸的存在,但在满足国人大量吃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形势下,牛羊光吃那点草是不行的,也不够的,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他们的饲料。这里说的只是红肉,即哺乳动物的肉,还有禽呢,鱼虾蟹呢?它们同样要吃粮!这就是我们当前粮食安全形势的根本,又要肉又要粮,动物和人争吃粮!

平衡是个技巧,平衡更是背后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政策考量!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和评论!

编者注:杨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中组部第21批援疆博士团专家成员。江苏省委组织部第13批科技镇长团专家成员。亚洲开发银行(ADB)、湄公学院(MI)、东亚智库网络NEAT、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粮食安全专家、减贫专家、生态农业专家、营养导向农业专家、农民合作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农业农村产业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农度众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