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大疆强制员工下班,背后是和欧洲老爷们博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20:06 1

摘要:目前流传的主流说法是,欧洲的老爷们发了善心,拿订单逼着中国老板们关灯锁门,这当中的企业还包括美的和大疆。

关于强制下班,还没看到有人真正说到点上,包括一些正统媒体。

目前流传的主流说法是,欧洲的老爷们发了善心,拿订单逼着中国老板们关灯锁门,这当中的企业还包括美的和大疆。

不管怎么样,打工人先拍手称快了,好像听到了自由的号角。

总有人相信童话。用脚趾头想想,这说法都很可笑。

看看历史书就知道,欧洲是靠资源掠夺起家的,他们的经济和文明正是建立在资源掠夺之上。

法国人把非洲铀矿挖得比巴黎地铁还深,英国人在印度开的纺织厂,现在还能榨出咖喱味的血汗。

所以你说,这些穿着高定西装的绅士,突然的大发善心,关心起中国打工人的加班问题?

背后没有利益牵扯,才怪。

他们自己的祖辈靠黑奴贸易完成原始积累,如今突然举着《禁止强迫劳动法案》闯进来,像抢劫犯教育别人要遵纪守法。

欧洲的老爷们当然不是菩萨心肠,以他们那种老资本家的自私劲儿,也不可能纯粹想着解放我们。

中国制造从稀缺品变成日用品,他们作为买家,自然要摆出甲方的架子。

二十年前我们靠流水线征服世界,现在学着用芯片和专利说话了,好像干得还不错。关键是,我们有吃苦耐劳的加班精神。

整日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的欧洲人,多少有点心慌。

2.

说白了,欧洲人的这个策略,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

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价格战打得火热,有时比斗地主还刺激,你出十个集装箱,他甩二十个货柜,先卷起来。

欧洲采购经理端着咖啡,看着报价单上的数字像跳楼机往下冲,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越卷,他们越能压低价格。

从我方考虑,这时候关生产线就像踩刹车。不是车坏了,是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结果还卖不上价格。

强制下班不过是把油门松了松,免得把车开进死胡同。

欧洲从自身考虑,中国的低价竞争,会扰乱他们的市场。

近些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迅速扩张,占据主导地位,对欧盟本土产业构成威胁。

欧盟认为,这是通过“低价竞争+技术迭代”模式,利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获取市场优势。

因此,通过该条例限制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策略,保护他们的本土产业。

当然,不排除地缘政治的博弈。

特朗普上台后,中欧关系发生了变化,双方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相互调整。欧盟通过出台该条例,对中国企业施加压力,试图在贸易和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而且,打着为我们打工人争取权益的名义,还能提高他们的国际形象。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避免因违反条例而引发贸易摩擦,产品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企业不得不提前采取措施,强制员工准时下班,以确保生产环节符合欧盟的要求。

3.

中国的企业必须听话,可以不听美国的话,欧洲的话不能不听。

真相就藏在海关数据里。大疆无人机在欧洲卖的堪比啤酒节香肠,美的空调在阿尔卑斯山脚下,装得比滑雪板还密。

数据显示,大疆80%的营收靠海外(80%的芯片也来自海外),美的每年从欧洲赚走十五个点的利润。欧洲的金主实在得罪不起。

当欧盟把周工时超四十小时定义为"强迫劳动",这些企业立刻学会了准时关灯断电。所谓强制下班,不过是生意人对着金主改的营业时间。

打工人别轻易相信什么人文关怀,这不是人文关怀,是定价权争夺战。

国际生意场上有条铁律:谁掏钱,谁定规矩。当年沃尔玛能让中国工厂连夜改包装,现在欧盟自然能让车间提前熄灯。

这个法案生效日期,是2027年。

三年缓冲期,足够跨国资本调整产业链,比如,把低端制造搬去越南,把高端组装留在波兰。所以这哪里是欧洲人做慈善,是精准的产业围剿。

中国工厂要么花钱升级自动化,要么放弃欧洲市场。

放弃显然不可能,强制下班是眼下最容易做的事,美的、大疆拿这事出去宣传,还能提升企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才。

4.

打工人得认清一个事实。

这次轰你下班的不是老板,是藏国际贸易背后的市场规律。就像台风天便利店提早打烊,不是老板心疼员工,是算准了没客人上门。

我们的企业也不是完全听人命令,看似顺势而为,其实也是因为产能过剩。

生产的东西卖都卖不完,哪里还用得着加班。

我有个朋友在光伏企业做会计,去年公司亏了二十亿,流水线上还在三班倒。

老板的原话是:"机器折旧比停产更贵,工人闲着会闹事。"我们造出的太阳能板能铺满撒哈拉沙漠,但欧洲仓库可能早已堆到天花板。

以前咱们车间二十四小时冒烟,流水线比春运火车站还忙,不是我们爱加班,是全世界的订单,像暴雨天的外卖单往中国砸了。

那时候多生产一台微波炉,就能多换回一桶原油。

如今一些生产线时常静悄悄,不是机器坏了,是全世界的客厅早就塞满了中国制造。这时候还玩命生产,就像往饱和的海绵里倒水。

再说了,今年人功智能大热,写字楼里的生产力正在巨变。

以前凌晨两点还有人对着Excel表较劲,现在AI三分钟就能干完八小时的活,还加班干什么。

我们花二十年练就的职场生存技能,一夜之间,被算法碾得粉碎。资本家心里门儿清,与其付加班费养闲人,不如省下电费买服务器。

所以现在公司到点关灯,可不是温情,是算明白了合规成本比电费便宜。

5.

不管你们怎么想,我现在多少有点被AI迫害妄想症。无论什么事,我都觉得跟AI脱不了干系。

这场变革最吊诡之处在于,我们终于不用内卷了,原因不是有人大发善心,而是赛道正在消失。

就像马车夫突然获得八小时工作制,不是因为资本家仁慈,是汽车厂已经造出流水线。

如今我们庆祝强制下班时,也该看清背后的产业地震,当AI能完成80%的重复劳动,我们似乎有了喘息的时间。

终于能在晚高峰挤地铁赶上孩子的家长会,下班路上欣赏小区桃花三月开,周末开车到郊区两日游。但谁能保证这份清闲没有代价呢。

现在让你准时下班,可能只是为将来“永久休假”做演练。

失业从来不会敲锣打鼓,它像褪去的潮水,先让你在沙滩上舒服地晒太阳,等发现时已经离深海太远。

打工人不能指望谁能当我们的救世主。欧洲人不会施舍,老板不会慈悲,AI更不会留情。

我的感觉是,强制下班,有种时代换挡的顿挫感。有人觉得推背感消失,是车坏了,其实司机正在切手动模式。

系好安全带比拍手称快重要,练好技术比抱怨靠谱。同时,也要做好随时跳车的准备。

在这个转型期,最好的生存策略可能是,到点下班,但别真把工作群屏蔽。毕竟,能准时走是福气,明天还能来上班是运气。

写到这里,我又开始悲观了。

三十年前的下岗潮,国企职工拿着买断费茫然失措。这一次,很可能是白领抱着笔记本在家待业,在直播间里讲述自己的失业遭遇。

进步的地方在于,这次我们提前练习了准点下班。

来源:八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