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 新华网)
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 新华网)
当九月的钟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无数青春面孔,怀揣期待与梦想步入新学年,“开学第一课”以其特有的仪式感,为莘莘学子点亮前行的灯塔。今年,这道光芒应源自,那血与火的历史深处铸就的精神丰碑——伟大抗战精神。让其闪耀于“开学第一课”,不仅是铭记历史的必要,更是对国家精神的传承、对时代新人的塑造、对民族气节的弘扬。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浴血奋战中,淬炼出的宝贵财富,其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铮铮誓言,凝聚着无数先烈的热血与生命,映照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准备。
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开学第一课”,意味着引领青少年,在回望烽火岁月中感知“民族气节”。山河破碎之际,没有退路,只有前进。从将军士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死坚守,到普通百姓“母亲送儿打东洋”的无私奉献;从敌后战场的艰苦卓绝,到正面战场的壮烈殉国——这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是最生动、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材。它让抽象的民族大义变得可触可感,让爱国情怀化为具体可学的精神坐标。学子们于此感受到的,是超越课本的灵魂震撼,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奠基,这份信念将如明灯,照亮其未来人生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的道路。
让伟大抗战精神浸润“开学第一课”,意味着激励青少年,在体悟坚韧不拔中锻造“奋斗品格”。强敌压境,考验的不仅是军事实力,更是意志的长城。抗战先烈们用“持久战”的战略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最可贵的韧性品质,这正是青少年在面对学业挑战、人生困境时最需要的精神滋养。开学第一课讲述这些故事,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汲取力量。让孩子们明白,人生的征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就能如寒冬中的松柏,风雪愈猛,意志愈坚,并将每一次磨难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更意味着启迪青少年,在致敬先烈中认领“时代使命”。抗战岁月中,无数青年学子投笔从戎、奔赴国难,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担当不在将来,就在当下。这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提供了最为真切的人生楷模。开学第一课,应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历史与现实,让学子们从先辈的奋斗中看到自己的责任,从民族的需要中思考个人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准备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开学第一课”是序章,是奠基礼。让伟大抗战精神在其中闪耀,绝非短暂的情感触动,而应是一次深沉的精神播种。这光芒,应穿透课堂,照亮整个学期的求知路;应超越校园,烛照青少年未来的人生旅程。当伟大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气节、勇气与坚韧,内化为年轻一代的品格与信仰,我们便有充足理由相信,无论未来面临何种挑战,新一代都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让历史的火炬代代相传,愈燃愈旺,照亮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汪昌莲)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