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城市英雄 208期│在深圳,架起一座文化、创业与爱的桥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10:30 1

摘要:2014年的某个夏夜,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士拖着行李箱,穿过深圳宝安机场国际到达厅时,被一条巨幅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禁不住停下脚步凝视良久。彼时的她,内心对这句话半信半疑。十年后,她却成了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她叫王艳平,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血脉,在创业浪

2014年的某个夏夜,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士拖着行李箱,穿过深圳宝安机场国际到达厅时,被一条巨幅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禁不住停下脚步凝视良久。彼时的她,内心对这句话半信半疑。十年后,她却成了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她叫王艳平,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血脉,在创业浪潮中寻找答案、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深圳人。

留在深圳,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

2004年,略带稚气的西安女孩王艳平,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求学之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年。完成本科学业后,王艳平选择定居温哥华。在这里,她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2014年,因为丈夫工作调动,王艳平举家搬来深圳,结束了10年的海外生活。

初到深圳,王艳平就对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很好的印象:“这里的街道很干净,绿化也很好,大家都说普通话,没有排外的感觉。”

生活按部就班地进行,直到2016年,她与老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当时,周围所有的人都劝我回加拿大。”王艳平说,大家让她回加拿大的理由无非就是加拿大幼儿教育好,有英语环境,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尽管已经取得加拿大的永居身份,但王艳平没有理会周围人的说法,坚定地选择留在深圳生活。“《论语》里说‘孝悌忠信’,是中国人丢不得的根。留在深圳,意味着我的孩子可以从小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王艳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孩子上小学起,她就引导孩子用中文写日记,背诵古诗,并和自己留学温哥华时的闺蜜一起报名陪孩子上国学少年班。

如今,8岁的儿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道德经》《三字经》等著作都有了解。此外,孩子对中国的一些历史人物非常崇拜且充满兴趣。

摒弃安逸,被深圳创业基因同化

在温哥华时,王艳平过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用她的话说,温哥华是一个特别安逸的城市。所以在那边待久的人,无论性格还是生活追求,都比较慢节奏与安于现状。初到深圳,王艳平坦言自己有些不适应:“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生活工作节奏很快。”然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王艳平开始喜欢上了这种高强度的生活,她觉得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

创新创业是深圳这座城市刻在骨子里的DNA,它深刻影响着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在加拿大的时候,我就知道深圳是创业之城。回来以后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创业之城。”王艳平举了个例子,生了孩子后,她经常会参加一些妈妈圈的聚会,聚会上全职妈妈们聊天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怎么搞钱展开。“我觉得我可能是被这种不安分的因子同化了。从前我觉得老公有份事业,我自己上个班,就很好了。可干着干着我就想,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王艳平说。于是在2022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创业。

出来创业,做什么?这是个问题。在王艳平看来,创业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我当时给自己选择创业的前提只有一个:不影响我对孩子与家庭照顾的同时,可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赚一点自己认知以内的小钱。” 其实,要达到这点特别难。不只是王艳平,身边和她一样的妈妈们,都不想自己人生的主场仅限于家庭,不想因为工作而耽误影响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

创办旅游公司,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王艳平看来,读万卷书,是一件家校结合的事,而行万里路与阅人无数,是一个家庭可以努力为孩子去创造的成长旅程。经过多方面的思考与调研,王艳平决定投身旅游业,自己工作的同时带孩子一起看世界,与孩子一起行万里路,见不同的人,听有趣的故事。

随着旅游公司的成立,王艳平也正式开启自己的创业路。“深圳这座城市一直讲求创新,所以我旅游公司的产品也要创新。”基于自己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所积攒下的人脉和阅历,王艳平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每年组织华裔家庭来到中国,让从小生长在国外的华裔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找寻自己的根。在王艳平看来:“若是我们都不去大力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如何让世界听懂中国话?”

为了让产品更有特色,她的旅游公司同时推出中外家庭文化交流游、“我们的故事录制游”等一系列与普通市场不同的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很好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得到了海外华人响应与参与。

做公益8年,乐在其中

在王艳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照片:这是8年前,她第一次前往龙岗区儿童福利中心做公益时与孩子们拍的合影。之所以会去做公益,还要从一位医生的故事说起。“8年前,我的好朋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的桑葵医生去儿童福利中心做义诊。去了后,她就跟我们这些妈妈商量,看看能不能再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满满的爱心,桑葵医生、王艳平及她们身边的妈妈们,在儿童节这天带着绘本、零食等物资前往儿童福利中心,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一天。


▲王艳平在儿童福利中心做公益。

这一坚持就是整整8年。在这8年里,王艳平说自己每次去儿童福利中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儿童福利中心的窗户从昏暗变得明亮,厨房里飘出的饭菜味更香了,孩子们活动玩耍的空间更大了,可以玩耍的项目也更多了。正是这一点点的变化,让王艳平更加觉得自己当初留在深圳的决定是正确的:“一直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当被问及这个公益项目还会坚持多久时,王艳平说:“只要还有需要被温暖的眼睛,我们就是递火柴的人。”

如今的王艳平,每日奔波穿梭在深圳的高楼与市井间。她依旧忙得脚不着地,但乐在其中。有人问她是否留恋温哥华的安逸,她望向深圳湾的灯火:“这里的人信‘敢闯’,信‘根不能丢’,信‘来了就是深圳人’——你说,我怎能不爱它?”

王艳平

深圳市亚联网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成员。

来源│晶报APP

记者:白帆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慧芳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