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来临,建筑工地施工面临着高温和防汛等诸多难题。高温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而防汛工作同样不容忽视,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对施工现场的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做好夏季施工的安全防范和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夏季来临,建筑工地施工面临着高温和防汛等诸多难题。高温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而防汛工作同样不容忽视,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会对施工现场的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做好夏季施工的安全防范和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责任主体需深刻理解夏季施工安全的多重挑战 —— 高温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风险,同时强对流天气增加了基坑坍塌、设备漏电等隐患。监理单位应牵头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制定《夏季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明确项目经理为防暑第一责任人,安全员负责现场巡查,监理员每日记录「高温作业日志」,通过责任清单化确保防护措施落地。监理需监督各责任主体对夏季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各方切实履行职责。
施工企业应开展「防暑安全月」专项活动,通过「班前 10 分钟」微培训、VR 模拟中暑急救演练、发放《高温作业防护手册》等方式,重点普及「三知道」知识:知道高温预警信号含义(如橙色预警 37℃、红色预警 40℃)、知道「口渴即脱水」的身体信号、知道「十滴水 + 湿毛巾」的应急处置方法。监理需核查培训签到记录和考核通过率,确保一线工人防护意识达标。
施工单位应构建「硬件 + 制度」双保障体系:硬件方面,除配备风扇、空调外,需在作业区 50 米内设置「移动清凉站」(配备遮阳棚、自动饮水装置、冰袋),重点区域安装喷雾降尘系统(可降温 5 - 8℃);制度方面,科学制定作业时间表,避开每日 10:00 - 16:00 的高温峰值时段(极端高温日缩短至 8:00 - 11:30、15:30 - 18:00),单次连续作业不超过 2 小时,监理需通过巡更系统核查打卡记录。入暑前需完成「三高」人员专项体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肺功能检测,对收缩压>140mmHg 或心电图异常者,调整至阴凉区域从事轻体力劳动(如材料整理、台账登记)。同时需加强食堂卫生监管,每日检测饭菜中心温度(≥60℃),禁止供应凉拌菜,预防肠道传染病。监理需重点检查清凉站物资配备(冰水储量≥2L / 人 / 天)和作业时段执行情况。
施工单位需建立「日监测 + 周体检」机制:每日上岗前由安全员使用电子体温计检测工人腋下温度(>37.5℃禁止作业),记录「体温 - 作业时长」对照表;每周由定点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重点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监理需抽查体温台账,对连续 3 日体温偏高人员(>36.8℃)督促施工方调整岗位。同时开展「急救员认证」培训,每 50 人配备 1 名持证急救员(需掌握中暑「五步法」:移至阴凉、脱去外衣、湿毛巾擦拭、口服淡盐水、严重者送医)。
监理单位需制定「高温安全检查清单」,每周开展 2 次专项巡查,重点核查:①降温设备运行(风扇转速≥1200 转 / 分钟、空调出风口温度≤26℃);②作业时段执行(是否存在 11:30 - 15:30 违规作业);③防护物资储备(藿香正气水≥0.5 瓶 / 人 / 天、冰袋≥2 个 / 班组);④防汛设施联动(排水泵是否与高温预警系统联动)。对发现的问题建立「监理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项目经理)、技术措施(如增设遮阳网)、完成时限(一般问题 24 小时内,重大问题 48 小时内),并通过「整改前后对比照片」闭环管理。监理要监督台账的建立和更新,确保整改责任人按时完成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和确认。
以常州金坛储能项目为例,针对初期「高温强制作业」问题,监理方要求施工单位优化方案:①设置 6 个空调休息间(每间≥20㎡,温度≤28℃),配备智能手环监测工人心率(>120 次 / 分钟自动报警);②实行「错峰 + 轮岗」制度(35℃以上 3 小时换班,37℃以上 2 小时换班);③建立「防暑积分制」(按时休息奖励 1 分,举报违规作业奖励 2 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实施后中暑事件下降 80%,该方案已被纳入当地《夏季施工安全示范标准》,其他项目可结合自身规模(如 2 万㎡以下工地至少设置 2 个休息间)和作业类型(如混凝土浇筑可增加夜间施工比例)调整优化。#施工过程中监理要注意哪些事项#
来源:枫叶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