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状元榜」功高震主的状元——郭子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6 09:31 2

摘要: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前 言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用于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延续至清朝末年,历时约1300年。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说起科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文采飞扬,锦绣华章,根本不会想到武艺上去,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历史上基本上都是文状元在青史上留名,流传千年,很多武状元则默默无闻,没什么知名度,这与很多朝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

在唐朝却有位武状元无论成就还是功劳,无论治国,还是齐家,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位状元就是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公元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因出身将门世家,自幼习武,胸怀大志。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武举状元,由此,便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辉煌人生。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相继被叛军占领,唐玄宗也跑到了成都。唐王朝碰了自立国以来的最严重的叛乱,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时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挺身而出,率领着他的军队,与叛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激战。他纵横沙场,指挥若定,以少胜多,屡建奇功。收复两京,平定叛乱,郭子仪的名字成为了唐王朝的希望之光。

平定安史之乱后,他又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在郭子仪的军事生涯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唐王朝的中流砥柱。

然而,功高震主,自古以来便是臣子的大忌。许多功臣名将在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往往会因为君主的猜忌而不得善终。

郭子仪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也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谨小慎微,处处小心。他主动向皇帝交出兵权,以示自己毫无二心;每当皇帝对他有所赏赐,他总是推辞不受,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同时,郭子仪还善于处理与朝中权贵的关系。他为人宽厚,从不与人结怨;即使面对他人的嫉妒和排挤,他也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宽容大度,为他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誉,也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懿安皇后剧照

郭子仪的传奇人生,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耀,也为他的家族带来了无尽的荣光。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四女升平公主,而他们的女儿(史称懿安皇后)则嫁给广陵王李纯,一生历经唐朝七代皇帝,五朝居于太后之尊,所谓“七朝五尊”,其传奇人生,亦成为唐朝历史中璀璨而独特的篇章。

他的忠诚和智慧,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依赖,也为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他历仕四朝,每一位皇帝都对他敬重有加。

建中二年六月(781年),郭子仪病逝,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撷生活点滴 汇世间精华

玄子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百度

来源:边边看篮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