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到可怕的佛教预言,14个中已实现12个!《黄檗禅师诗》中的奥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7:35 1

摘要:这如同科幻电影般的末日预言出自日本漫画家竜樹諒2021年再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这则预言的火爆程度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也都听腻了。

「2025年7月5日凌晨4点18分,日本外海巨浪滔天,百米海啸将吞噬日本三分之一的国土。」

这如同科幻电影般的末日预言出自日本漫画家竜樹諒2021年再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这则预言的火爆程度不用我多说,相信大家也都听腻了。

前几个月,受7月5日末日预言的影响,香港赴日本东京的机票预定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 大量台湾游客也取消了赴日行程。

有专家估算,7月5日末日预言给日本造成了至少5600亿日元的经济损失。

5月,日本气象厅长官甚至不得不亲自下场辟谣,表示以目前的科学知识,人类是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的。

而到了7月5日这一天,25万人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熬夜关注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油管直播。不少人一直坚守到天亮,看什么都没发生,才松了口气,洗洗睡觉。

预言中的大地震并没有如期而至,很多人都说7月5日预言就像「千禧年末日论」、2012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今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2025年的危机并没有解除,下半年才是人类真正的考验。

《推背图》、赤马红羊劫、曾仕强预言,还有《黄檗禅师预言诗》都提到了2025这个特殊的年份。

其中《推背图》、赤马红羊劫、曾仕强预言,我们之前都做过视频详细聊过了,今天来深扒一下号称比推背图还准的《黄檗禅师诗》。

这本禅师诗究竟有多准,恐怕很多人心里还没有一个概念,我们就这么说吧,作者在诗中不仅成功预测了清朝各皇帝的命运,甚至连袁世凯称帝、国共内战也全都算无遗策。

黄檗禅师究竟是谁?为什么唐宣宗挨了他的巴掌却不敢还手?他在生前所留下的十四首预言诗里究竟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刚到金蛇运已终」这七个字又该如何解读?人类末日究竟是2025年还是2061年?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窥诗中的奥秘。

提到黄檗禅师的大名,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个人是谁。

但我相信,不少观众在读书的时候,一定都用过他写下的一句诗当过自己的座右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便出自黄檗禅师所作的《上堂开示颂》。

黄檗禅师,别名黄檗希运,是唐朝的一位大乘佛教高僧,具体生年不详。

由于他自幼便到黄檗山出家为僧,世人都尊称他为黄檗禅师。

俗话说奇人必有奇相,黄檗禅师的相貌自然也是非同寻常,他脸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额间隆起法的一个大肉球,宛如缀了一颗硕大的佛珠。

黄檗禅师的生平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有一次,他游天台山,偶遇一个和尚,两人谈笑风生,一见如故。

同行路上,恰好赶上溪水暴涨,黄檗禅师见状就此止步,可没想到那个僧人走在水上却仿佛如履平地,只需数步便渡到了山涧对面。

他一边走,还不忘一边回头,招呼黄檗禅师一起过河。黄檗禅师见状,当场怒骂:「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知道你有如此神通,早就把你的小腿砍断了。」

那个僧人听后,羞愧难当,直叹道:「你真是位大乘高僧,我不如你!」说完,便消失不见了。

关于这则故事,网上流传着两种相对主流的解读方式,第一种是说,佛教里有大乘、小乘的说法,小乘重自度,大乘则重度他。

故事里的这个僧人就是一个小乘圣者,见到山水高涨,自己独自渡河而去,只想到了渡己,没有想到渡人。

第二种说法就比较偏向民间神话了,这种说法认为,与黄檗禅师同行的这个僧人,其实是个水鬼,打算趁着涨水的时候,把黄檗禅师抓进水里,没想到自己的诡计被人当场识破了,只得落荒而逃。

不管是哪种解读方式,从这则故事里,我们都可以看出黄檗禅师身上的三个特征:

一是拥有大智慧;二是有菩萨心肠;三是他的脾气很差,无论是小有神通的僧人,还是居心叵测的水鬼,哪怕有条狗在他身边路过,都得挨上几句骂。

而且黄檗禅师不仅喜欢骂人,还喜欢打人,而他打的也不是一般人,而是不久后即将执掌江山的一国之君。

有史料记载,公元九世纪,唐宣宗李忱在未登基之前,为了躲避唐武宗的迫害,不得已出家为僧。

根据禅宗史书《五灯会元》的内容,隐世避祸期间,李忱曾师从黄檗禅师习禅,在这位坏脾气的高僧面前,李忱可以说是吃足了苦头。

一天,李忱见黄檗禅师正在礼佛,他总觉得一般人礼拜总得求点什么吧,信口便问:「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长老礼拜个什么?」

黄檗禅师回答:「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不过就是要经常礼拜。」黄檗禅师的意思是说,礼拜就是礼拜,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并不一定非得心有所求。

李忱当时还没开悟,继续追问:「那你礼拜是为了什么呢?」这次禅师不答话了,直接一巴掌打了过来。

李忱当然不服气,忍不住骂道:「你这个和尚真是粗鲁!」黄檗禅师听后,更为不悦,呵斥一声说:「这是什么地方,容你说粗说细?」话音未落,李忱便又吃了一记耳光。

不过黄檗禅师也并不总是用拳脚说话的,到了该用言语点拨弟子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独到方法。

一天,两人同观瀑布,面对壮丽山色,禅师动了诗兴,不禁吟了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李忱听后,略加思索,接下了后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果不其然,不久后,李忱便如其所言,仿佛蛟龙归海,登基为帝,是为唐宣宗。

时以至今,这些故事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黄檗禅师虽然早已圆寂,但他在生前留下的诸多诗作却影响了无数后人,尤其是那十四首料尽了古今之事的预言诗。

明清先知

由于黄檗禅师在诗中常用天干地支来代表年份,为了方便各位观众理解,我们先来讲解一下天干地支究竟是什么。

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而干和支就相当于大树的树干和枝叶。

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对于古人而言,看天干地支就如同我们现代人看阿拉伯数字一样常见。

天干有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甲子、乙丑、丙寅这样的顺序搭配起来,12地支配10天干,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又称六十甲子。

所以按照干支纪年,六十年就是一个周期。

中国民间又常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对应关系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再把天干加进去,就得到了2024年是甲辰龙年,2025年是乙巳蛇年。

地支可以与生肖相配,而天干则通常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即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我们还是以2025年为例,今年是乙巳蛇年,乙属木,所以今年也叫木蛇年。

通过五行,又能延伸出五色,木对青、火对赤、金对白、水对黑、土对黄,因而木蛇年,又可以称之为青蛇年。

稍微有些复杂哈,大家可以回看一下这一段消化一下了,因为知晓了这些常识,我们才能看出古人关于年份的隐晦表达。

接下来我们来看《黄檗禅师诗》的第一首:首句「日月落时江海闭」。日月为「明」,代指明朝,「日月落」就是明朝灭亡之后的意思。

「江海闭」则指的是明朝之后的清朝,为防止反清势力与外部势力勾结,同时也为了防止外来文化渗透、以及控制贸易,而实施的「海禁」国策。

而纵观中国历史,海禁横跨了元、明、清三代,但清朝施行海禁政策的力度,为有史以来最强。

第二句「青猿相遇判兴亡」预言的是清朝入关,顺治帝登基。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覆灭。

随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

同年,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在多尔衮的拥立下登基,是为顺治帝,清朝也正式迁都北京,开启了对中原的统治。

1644年这一年是甲申猴年,甲属木,木又对应青,诗中的「青猿」二字指的正是这一年份。

接下来一句「八牛运向滇黔尽」,「八牛」合在一起是「朱」,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最终在1662年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后葬于贵州,所以说朱明王朝的气运尽于云贵两地,也就是诗中的「滇黔」。

最后一句「二九丹成金谷藏」,二九一十八,顺治在位的时间正好是18年。

「金谷」是荣华富贵的意思,这句代指的是顺治帝在位18年后,舍弃江山与人间荣华富贵,出家为僧的民间奇谈。

《禅师诗》第二首,则预言的是康熙之治。康熙于1661年登基,第二年1662年正式改年号为「康熙」,这一年(1662)是壬寅虎年,壬属水,水为黑,所以诗中说「黑虎当头运际康」。

诗的第三句「唐虞以后无斯盛」预言了在康熙治理下的中国,迎来了自尧舜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

「五五还兼六六长」则正好对应了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合在一起是六十一。

第三首诗则预言的是雍正在位时所发生的事。

(有一真人出雍州,鶺鴒原上使人愁。须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岁一周)。

第一句「有一真人出雍州」,简单明了地指出,雍正将接班康熙的班成为真命天子。

「鶺鴒原上使人愁」这句中的鶺鴒二字出自成语鶺鴒在原,意指兄弟友爱之情。

但接着,黄檗禅师又说「使人愁」,这三个字使句意反转,暗指康熙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惜骨肉相残,最终演变成了「九子夺嫡」。

「须知深刻非常法」则指的是雍正时期的法治以严苛著称。

第四首诗预言的是乾隆盛世。

(乾卦占来景运隆,一般六甲祖孙同。外攘初度筹边策,内禅无惭太古风。)

第一句「乾卦占来景运隆」直接点题。第二句中的「六甲」指的是六十年一个甲子,乾隆在位60年,而他的祖父康熙在位61年,正好祖孙同。

第三句预言的是,乾隆执政期间,清朝将发动的多次战果斐然的对外战争,平缅甸,定越南,史称「十全武功」。

最后一句「内禅无惭太古风」预言的是乾隆晚年因为不想自己在位的年头超过爷爷康熙,选择禅位,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永琰。

第五首诗预言的是嘉庆在位时期发生的事。

(赤龙受庆事堪嘉,那怕莲池开白花。二十五弦弹亦尽,龙来龙去不逢蛇)。

第一句揭示了嘉庆即位的年份---1796年,这一年是丙辰龙年,丙属火,火为赤,所以是赤龙。

第二句指的是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爆发,这场起义虽然一度使得清廷元气大伤,不过并没有动摇大清帝国的统治根基,所以是「哪怕莲池开白花」。第三句「二十五弦弹易尽」指的是嘉庆在位时间一共25年。

最后一句「龙来龙去不逢蛇」:嘉庆病逝于1820年,这一年是庚辰龙年,也就是说,嘉庆即位是在龙年,驾崩也是在龙年,龙年之后是蛇年,但嘉庆的寿命却没有撑到那一刻。

第六首诗则预言的是道光在位时期的事。

(白蛇当道漫腾光,宵旰勤劳一世忙。不幸英雄来海上,望洋从此叹茫茫。)

道光是在1821年辛巳蛇年即位的。辛属金,金为白,是为白蛇,所以是「白蛇当道漫腾光」。

接下来一句指的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王朝的国运由盛转衰,纵使道光皇帝宵衣旰食辛劳一世,也终究无法止住王朝衰败的颓势。

「不幸英雄来海上」这句指的是,漂洋过海的西方列强,通过长枪短炮打通了进逼华夏神州的门路。海防大事从此便成了满清王朝望洋兴叹的心腹大患,也就是「望洋从此叹茫茫」。

第七首诗则预言的是道光之后,咸丰在位时发生的事。

(亥豕无讹二卦开,三三两两总堪哀。东南万里红巾扰,西北千群白帽来。)

在易经64卦中,有「咸」卦和「丰」卦这两个卦象,所以开篇的「二卦」两个字就点题说明是要讲咸丰了。

那么前面的「亥豕无讹」是什么意思呢?有个成语叫「魯魚亥豕」,意思是人们错将「魯」字写成「魚」字,「亥」误写成「豕」,泛指文字讹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错别字。

亥豕无讹的意思,就是说这句话里没有错误,因为咸丰元年是1851年,这一年是辛亥猪年,而「豕」就是「猪」的意思,所以这一年既包含了亥,也含有了豕,因此黄檗禅师说「亥豕无讹」。

第二句「三三两两」加起来等于十,十这个数与咸丰在位的十一年非常接近,而在他临朝期间,国事不顺,叛乱不断,所以是「总堪哀」。

「东南万里红巾扰」指的是咸丰年间此起彼伏的起义事件。

咸丰四年,天地会领导人陈开在佛山起义,不久后,李文茂、陈显良等在广州郊区率领数万人遥相呼应,起义军蓄发易服,头戴红巾,史称「红巾军」。

最后一句「西北千群白帽来」预言的是,陕甘回民事变的爆发。回族聚居地区的男子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所以这里的白帽,代指西北的回民。

接下来第八首诗轮到同治年间的事了。第一句「同心佐治」就点名了年号。同治在位期间,清朝国运稍有好转,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所以是「同心佐治运中兴」。

同治在位十三年,刚好超出一轮生肖一个零头,所以是「一纪刚周阳一复」。

最后一句「寒冰空自惕兢兢」指的是同治在位时期,两宫皇太后的幕后指挥让他一直战战兢兢,同治最终死于1875年1月12日,当时正值深冬,恰巧也印证了诗中所提到的「寒冰」二字。

第九首预言诗就轮到光绪了。

(光芒闪闪见灾星,统绪旁延信有凭。秦晋一家仍鼎足,黄猿运兀力难胜。)

在光绪统治期间,大清被迫屡次向西方列强割地赔款,这就是第一句「光芒闪闪见灾星」。

第二句「统绪旁延信有凭」中的 「统」指的是宣统(也就是溥仪),绪说的是光绪,因为宣统光绪都是亲王过继来的,所以说是旁延。

第三句「秦晋一家仍鼎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种是满清政府依傍汉人袁世凯,双方呈鼎足之势。

另一种观点是,1912年民国元年,北洋军阀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结为秦晋之好,双方鼎足而立。而最后一句「黄猿运兀力难胜」则预言,待到溥仪登基时,大清国运已尽。

溥仪是在1908年戊申猴年登基的,戊属土,土对黄,所以是黄猿。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书之首的《推背图》,也曾精准地预测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经过。

《推背图》第三十七象写下的四句是:「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

第一句是说,清朝终有终结之日,第二句预测到了满清败亡的主要原因和时间节点,「倒戈」说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临阵倒戈,「逢八月」说的是武昌起义的时间,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换算成阳历的话,就是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1911年10月10日。

第三句就更神奇了,「海内竟无王」暗示了,随着中华民国成立,封建帝制彻底废除,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有皇帝这个称呼。

最后一句「半凶还半吉」,说的是即便民国建立,但军阀之间仍在互相征伐,干戈不止,所以书中写的是吉凶难料。

《禅师诗》的最后两首,包含了很多尚未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算得上是实打实的预言,我们来看看诗中说了什么。

灭世前兆

第13首诗的第一句「赤鼠时同运不同」中的赤鼠二字可以理解为火鼠年。

丙为火,火对赤,丙子鼠年六十年出现一次,离我们最近的赤鼠年分别是:1936年、1996年和2056年。1936年,正值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而在此前数十年间,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百姓历经连年战乱,苦不堪言。

到了1996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善,吃饱穿暖已不成问题,所以说是「时同运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间来到下一个赤鼠年,也就是2056年的时候,时运会不会再度出现反转呢?

如果结合第13首诗的最后一句,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56年开始,时运反转,等到下一个金蛇年,人类的好运将就此耗光。

而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金蛇年是2061年,辛巳蛇年,辛属金。

再结合第三句「西方再见南军至」,这里的见应该是现的意思,很多人认为,黄檗禅师是在预言,到了2061年,西方列强会再度图谋中国。

不过考虑到黄檗禅师是唐朝人,如果此书真的落笔于唐代,那么唐朝人心中的西方可跟我们现代理解的西方不是一个意思,唐朝的西方对应的应该是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或者中亚,那么他们之后会图谋中国吗?

接下来我们着重讲一下这首诗里的最后一句,「刚到金蛇运已终」。

如果黄檗禅师所说的这个金蛇年确实是2061年,那么他的这个观点与《圣经》预言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

《圣经新约-启示录》第8章10节里,记载了关于「地球末日」的说法,原文是:「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

在英国,有不少牧师认为,烧着的大星说的就是哈雷彗星,启示录里所预测的末日,很可能就是下一次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的时候。

而有研究小组经过测算,得出结论:下次哈雷彗星与地球相撞的时间是在2061年5月10日或者7月29日,但无论是5月还是7月,反正都是2061年没跑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这种论调的影响,将2061年设定为世界末日的文艺作品,近几年来也是层出不穷。

曾获2022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的《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在书中也同样提到,2061年,彗星来袭,地球末日即将到来。

而说到2061年,这个年份与牛顿预测的世界末日节点2060年也非常相近。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黄檗禅师预言的金蛇年,不是2061年,而是今年2025年。说到这儿,或许会有不少网友急着反驳,说2025年乙巳蛇年是木蛇年,怎么可能说是金蛇年呢?

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黄檗禅师在预测年份的时候,非常喜欢用颜色加生肖的方式进行暗示。

按照作者的用词习惯,如果人们将在2061年遭逢大劫,那么本句应该用「白蛇」来代指辛巳蛇年,因为辛属金,金对白,就像他之前在诗中所写的那句「白蛇当道漫腾光」一样。

另外,曾成功预言了安倍遇刺的日本「怪谈和尚」三木大云,也同样认为2025年的下半年不会太平。

他曾公开向世人发出预警,今年的7月至9月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窗口期,若年内无灾难发生,他愿辞去住持,当场还俗。

无独有偶,我们曾经聊过的国学大师、台湾学者曾仕强,也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人类遇到大灾的时间节点,极有可能就是从2025年开始。

如果说「劫难从2025年开始」的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2026年和2027年又与「赤马红羊劫」预言对上了。

2026年是丙午马年,丙属火,火对赤,是为赤马年。2027年是丁未羊年,丁也属火,火对赤,即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羊年。

「赤马红羊劫」的预言,我们之前也详细聊过,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每遇「赤马红羊年」,大多都会发生与国家社稷安危有关的重大灾祸,故也有「丙午丁未之厄」的说法。

南宋时期,曾有人专门将历史上在丙午赤马年、丁未红羊年发生的大事件盘点成册,此书名叫《丙丁龟鉴》。

南宋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或许过于久远了,我们就拿上一个甲子的赤马红羊年举例,当时是1966年和1967年,天怒人怨的文化大革命于此爆发。

再往前推一个甲子,是1906年和1907年,在这一轮的赤马红羊劫刚刚过后的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病逝,不久后,统治了中国长达276年的满清王朝正式宣告覆灭。

说完了《丙丁龟鉴》里的「赤马红羊劫」,我们再来看看《推背图》中关于「黑兔入青龙」的预言。

《推背图》第43象写下了这么一句,叫「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如果2025年真的如大家所料,是一个「欲尽不尽不可说」的年份。

那么这里的黑兔,很可能指的就是2023年癸卯兔年,癸属水,水对黑,青龙指的就是2024年甲辰龙年,甲属木,木对青。

顺带一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命理学先驱者之一的刘伯温,也曾在其所著的《救劫碑文》中向世人示警:「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

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每一轮的龙蛇年都会格外难过,而2024和2025正是龙年和蛇年。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各地地缘冲突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想起了佛教高僧莲花生大士的一则预言。

相传在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士在《五百浊世来临时》这部经里,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话:当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心越来越严重,当世界动荡不安,当国与国之间的战乱不断的时候,浊世就会来临。

浊世本是佛教用语,意指尘世,但在现代语境下,浊世更多时候指的是黑暗混乱的时世。

在回答弟子提出的问题:「末法恶世具体是什么时候来临」时,莲花生大士的回答就更加让人细思极恐了。

他说在铁鸟升空,铁马在大地奔驰的时候。铁鸟说的不就是今天的飞机吗?铁马对应的不就是现代的汽车吗?难道说飞机满天飞、汽车满街跑的当下,就是莲花生大士口中的末法恶世?

《推背图》、赤马红羊劫、《黄檗禅师诗》、莲花生大士,似乎都在告诉我们,2025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

不过各位也不要太过泄气,黄檗禅师留下的第十四首诗我们还没念呢:「日月推迁似轮转,嗟予出世更无因。老僧从此休饶舌,后事还须问后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跟天上的日月一样,是不断交替、循环不止的,就像《推背图》里所说的「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虽然黄檗禅师在诗中预言了很多东西,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世间万物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的。

所以在全诗的最后一句,他才要说以后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只有问了后人才能知晓;他的预言究竟会不会应验,既在天数,也在人为。

其实不光是黄檗禅师诗,很多预言诗或者预言书的最后一句,大多都蕴含了类似的含义,《推背图》的第六十象,也是最后一象,作者就用了这么一句异曲同工的话来作收尾:「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讲完了《黄檗禅师诗》的全文,大家有没有觉得,实在是准的可怕?正是因为它太准了,才引发了关于作者真实身份的争议。

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十四首预言诗都出自黄檗禅师一人之手,但也有一些声音称,此书可能是后人托黄檗禅师之名写的。

最明显的一个bug是,黄檗禅师是唐朝人,唐之后有五代十国、宋、元,之后才是明清,黄檗禅师为什么要把中间的朝代都隔过去,从明清开始预言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含黄蘖禅师诗的书籍原是清宫珍藏,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由英国人曼根所获,一个名叫李信卿的人在伦敦经商时从曼根的孙子手里得到,并将其带回国内。

于1915年5月出版的《中国预言》一书中,就包含了黄檗禅师诗的全部内容。

也就是说,《黄檗禅师诗》的创作时间应该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之前,至少也是在1915年之前。

退一万步说,就算它的创作时间真就在1915年,诗中所涉及到的关于1915年之后的预测,也是准得吓人的。

我们不往远了说,《中国预言》是在5月出版的,袁世凯于当年12月称帝、次年3月便宣告退位,各位还记得诗中有一句「黄猿运兀难胜」吗?

这句话也有后人解读为黄袍加身的袁世凯,无异于沐猴而冠,没什么真本事。这就正好呼应上了袁世凯称帝失败这一历史事件。

当然了,还有不少网友认为,黄檗禅师诗的作者确实就是禅师本人,诗集之所以从明清开始预测,只是因为前半部分都已失传而已。

在当今这个年代,可能有不少人都会下意识地觉得,古人依据天干地支预测福祸吉凶,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可言的,所以不足为信,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吉林文史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天干与地支》一书这样说:天干地支的真正作用是准确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

因此有理由推断,天干地支可能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秘密信息、气候变化的秘密程序、人类生命的神秘密码、事物发展的规律。

关于该如何看待末日预言,有一个禅学故事讲得很好。说有一个人正在被老虎追赶,他只能拼了命地往前跑,在逃命的过程中,不小心跌落悬崖,还好他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条,让自己的身体勉强悬于半空。

这个时候,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他,低头往下瞧,脚下是目不可测的深渊,往中间看,这个人只看到了藤条旁长着一颗熟透了的草莓,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助他逃生脱难的物件。

各位观众觉得这个人现在该怎么办?他的选择是,先把这颗草莓吃掉。这也正是我们之前跟大家聊过的《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活在当下」。

无论末日何时来临,最重要的还是过好当下的生活。

未来的世界会往何处发展,龙树谅的梦话说了不算,黄檗禅师的谶诗说了也不算,正所谓「后事还须问后人」,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也只有我们这些历史的亲历者们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

来源:脑洞乌托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