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现外国国王墓志,由朱棣撰文,郑和书写而成,书艺绝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7:25 1

摘要: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大中外交流的黄金时期,一是唐朝,二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尤其是后者,堪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组建使团和航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开启了第一次远航之旅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大中外交流的黄金时期,一是唐朝,二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尤其是后者,堪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组建使团和航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开启了第一次远航之旅。

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船队一共出航7次,时间跨度超过20年,先后抵达3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暹罗等地,最远甚至到达东非。世界航海史将“郑和下西洋”称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欧洲地理大发现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

郑和将大明的富庶繁华和武德充沛宣扬周边,使得很多国家的君臣向往不已,尤其是苏禄古国。该国位于今天的菲律宾境内,实行三王共治制度,由东王、西王、峒王共同统治,东王地位最为尊贵,权力也最大。

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葛、西王麻哈剌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340余人组成的使团来华,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款待。他们在中国停留数月,没想到归国途经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因病逝世。他在临终前嘱咐随从将自己安葬在大明国土上,明朝则以王礼将他安葬。

这便是德州苏禄王墓的来历,它也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国王的陵墓之一,另一座是南京古浡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墓葬。得知苏禄国王去世,朱棣非常悲痛,他亲自撰写墓志铭,并由三宝太监郑和写碑,完成了《御制苏禄国东王碑》。

此碑如今存于德州苏禄文化博物馆,保存较为完好,立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此碑高约2.47米,宽约1.07米,碑额为篆书,碑文则以楷书写成,总计677个字,内容包含苏禄王访华、受到的礼遇以及病逝的全过程,朱棣盛赞他“光荣被其家国,庆则留于后人,名声昭于史册,永世而不磨!”

此墓志字迹精秀雅逸,明显取法于欧阳询、赵孟頫诸家,笔画棱角分明,挺拔瘦健,骨肉匀称,板正大气而又不失灵动。提按有致,收笔从容。结字舒朗开张,略带几分高低变化和欹侧,显得有动势。纵览全碑,用笔精谨细致,庄严华贵,历史、书法价值双绝。

苏禄东王死后,他的回国继承王位,王妃、次子、三子及侍从十余人则留在德州守墓,直到去世。这块碑见证了明朝曾经的强盛,有种穿越历史的沧桑感。

来源:五体八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