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时节,绿春县大水沟乡的千亩姜田迎来旺盛生长期。连片的姜苗长势旺盛,姜农们正抢抓农时进行培土管护,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以生姜产业为引领,大水沟乡正以产业振兴答好“五问促增收”的乡村振兴考卷。
初秋时节,绿春县大水沟乡的千亩姜田迎来旺盛生长期。连片的姜苗长势旺盛,姜农们正抢抓农时进行培土管护,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以生姜产业为引领,大水沟乡正以产业振兴答好“五问促增收”的乡村振兴考卷。
走进大水沟乡生姜种植基地,绿浪般的姜田一望无际,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姜叶清香。株株姜苗挺拔茁壮,高度已齐膝,叶片厚实油亮。拔开浓密的姜叶,可见初具雏形的姜块饱满壮实,嫩黄鲜亮,展现出勃勃生机。
绿春县大水沟乡富康社区种植户 李光才
今年我家种了12亩生姜,像现在的长势还是可以的,有的姜秆比我手指还粗,预计今年可以有13万元左右的收入。
生姜种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播种、除草到后期的培土、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投入。眼下正值生姜生长关键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忙碌阶段。在姜田里,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弯腰除草,或手持锄头为生姜培土,或提打药,动作娴熟又认真。
基地的规模化发展显著带动了参与农户的经济增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业机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标,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种姜投工量还是比较大的,到目前已经投入了60个工,收姜的时候还需要50个左右,总共要110个工,每天100元工钱,需要支付1万多元务工费。
近年来,绿春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开垦低效坡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既避免了毁林开荒,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大水沟乡作为全县生姜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6990亩,占全县生姜总面积的73.7%。预计今年该乡生姜产值可达4200万元,小小生姜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姜”山如画,“姜"来可期。大水沟乡以生姜产业为突破口,答好了乡村振兴的“产业之问”和“增收之问”。一片片姜田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绿色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刀谚晴 施卓慧 通讯员:胡芳芳
责编:李猛
校对:李泽森
总编:邱自松
来源:绿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