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锋镌刻古人云丨孙家潭篆刻艺术赏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06:04 1

摘要:孙家潭,别署大风堂、真水园主人、庆堂。1948年生,津门沽上土城人氏。古代玺印、古砚收藏者。西泠印社第八、九、十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1996年组建天津印社并任社长。

孙家潭,别署大风堂、真水园主人、庆堂。1948年生,津门沽上土城人氏。古代玺印、古砚收藏者。西泠印社第八、九、十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1996年组建天津印社并任社长。

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泠印社等机构收藏。

艺术动态

(图)绝版15年后再版,为古印爱好者带来帮助

2009年12月,西泠印社出版了《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这本书在绝版15年后终于再版,新增了部分近年新收精品古印,书名也变更为《庆堂印话: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序言仍由原故宫博物院古玺印专家叶其峰先生撰写。这本书有以下两个亮点:

第一,收录丰富。本书收录了四百余方古玺印,包括战国楚系二合式官玺、“逃人與粟”、双觿钮“王生”、西汉“夏騎”烙马巨印、王懿荣先生旧藏新莽官印“执法护共(供)印”、东汉时期巨型驼钮官印“汉匈奴破虏将军司马”等,还有唐宋时期极为珍贵的纸币用官印“壹钱合同”等。

第二,新增古玺印。新增多个重要古玺印,如战国时期官玺“石沱麓”、楚系三合式官玺、东汉时期“汉归义氐佰长”、西晋驼钮金印“晋蛮夷归义侯”、北宋“蕃落第五十八指挥第三都朱记”,以及首次发现宋朝超大逾制“萧伟谨封”穿带印。先秦稀少姓氏印“率加估”、“狼苏”、“訇賀”等也十分珍贵。附录收辽金时期“三件套”组合式青铜押印范、金朝“都监之印”、元朝“扬州路提调官”印,及作者早年藏多方八思巴文字官印等,这些新发现与实物照片均为首次披露。

作者孙家潭是古玺印收藏家、鉴赏家,更是一位书法篆刻家,其自身造诣颇高。

他取法封泥,崇尚简便却妙在自然,转折血脉且一气相贯,肥不壅肿,瘦勿枯槁,有庄重之态,无怪癖之形,得古朴浑厚之意趣。刀法沉静,更显书写意味。以切刀表达笔意,静穆祥和、古拙庄重;以冲刀畅其笔姿,跌宕顿挫、一波三折。冲切并施,而隐其刀法。常以钝刀硬入,承吴昌硕衣钵,老辣纵横,巧似流云,拙如断崖,渐入化境。更像斫轮老手,下刀准、入印深。疾刀求其爽,涩刀求其朴。

印文内容多取自《诗经》《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及唐诗宋词、砖瓦镜文祝词,或自励、或共勉、或教化。他借鉴秦、汉砖瓦,镜铭,诏版等文字入印,布局匠心独运、奇思妙想。其章法尊崇自然,随字布势。依笔画繁简安排,繁尽其繁,简尽其简。其印善用界格,秩序井然。印面以界格布局,源自汉砖之形制。文字竖排,布局活泼。错落、揖让,聚散随心,得自然天成之趣。朱文须当白文刻,白文更当朱文刻。

孙家潭的审美指向是拙、重、大。所谓拙,即古拙、率真,拙中藏巧,如印印泥,有生涩感;所谓重,即厚实、刚健,如屋漏痕,有金石气;所谓大,即舒朗、宽博,如高堂阔宇,有大格局。追求浪漫、重视装饰。动中寓静,动静结合。一味地静则无生气可言,唯有动才表明生命的存在。

▲《吉羊 鱼形印》1.3x2.5x3.5cm

篆刻 雅安绿石

▲《上善》1.1x1.8x5.7cm

篆刻 寿山芙蓉石

▲《王道》1.6x1.7x6.5cm

篆刻 寿山汶洋石

▲《厚德载物》2.5x2.5x6cm

篆刻 伊利石

▲《传祚无穷》2.5x2.5x5.5cm

篆刻 伊利石

▲《上善若水》2x2x2cm

篆刻 老挝石

篆刻 巴林鸡血石

▲《福寿》1.4x3.2x4.1cm

篆刻 天青石

▲《双鱼 大吉大利》4.7x4.7x5cm

篆刻 陶

▲《吾日三省吾身》4x4x4cm

篆刻 陶

▲《永隆》

34x34cm 篆书

▲《日有喜月有富乐无事宜酒食》

35x35cm 篆书

▲《祚无穷》

34x35cm 篆书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34x35cm 篆书

▲《王之涣诗》

34x35cm 篆书

来源:艺术绘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