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评分暴跌真相:编剧用3个漏洞,把独立女性拍成笑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22:35 1

摘要:《三十而已》刚开播时,评分一度冲到8.2,全网都在喊“国产女性剧天花板”。可大结局后评分断崖跌到6.8,连编剧自己都发微博说“接受批评”。

《三十而已》刚开播时,评分一度冲到8.2,全网都在喊“国产女性剧天花板”。可大结局后评分断崖跌到6.8,连编剧自己都发微博说“接受批评”。

重刷这部剧才发现,所谓的“独立女性觉醒”,不过是编剧用三个漏洞织成的皇帝新衣——她们举着女权大旗,脚上却拴着男权社会的锁链。

第一个漏洞:王漫妮的“独立人设”,全靠男人救场。

王漫妮在邮轮上怒甩梁正贤时多飒啊,弹幕齐刷刷刷“姐姐好刚”。可仔细看她的“逆袭”轨迹:

- 被同事陷害差点失业,靠前男友(姜辰)的咖啡店洗白履历

- 被梁正贤分手后回老家,靠镇长儿子(张志)安排工作

- 决定出国留学,靠前前男友(前前男友:??)凑的十万块救命。

最讽刺的是她去爱丁堡留学,编剧安排个香港贵妇随手把她塞进商学院。

这哪是独立女性?分明是“男性资源集邮者”。

现实中普通女孩要是学她,早被房东赶出合租房八回了。

第二个漏洞:顾佳的“全能主妇”,本质是男权社会的帮凶。

顾佳混太太圈拉订单、查账目平危机、撕小三保家庭,观众夸她是“完美女性模版”。

但细想:

- 她逼许幻山换公司名字,因为“佳”是“家”的谐音 。

- 她替许幻山拒绝蓝色烟花订单,因为“太危险”

- 她连老公穿什么袜子都要管,因为“搭配体现品味”

这哪是独立女性?分明是男权社会捧出的“高级保姆”。

编剧让她用母职绑架自己,用妻职规训丈夫,最后还要用“为家庭牺牲”的苦情戏码赚眼泪。

真正的独立女性不该是丈夫的人生规划师,而是自己的CEO。

第三个漏洞:钟晓芹的“成长觉醒”,写成复婚洗白手册。

钟晓芹离婚时多酷啊,卖版权赚了156万,全网喊“富婆饿饿”。可编剧偏要让她和陈屿复婚,还美其名曰“破镜重圆”。

- 陈屿装个小夜灯就被夸“好男人” 。

- 陈屿量个鱼缸尺寸就被封“细节控” 。

- 陈屿说句“我错了”就能抹平冷暴力三年。

更可笑的是钟晓芹的作家梦——靠写和老公的婚姻日记爆红,转头把版权费拿去给婆婆买房。

这哪是女性觉醒?根本是“娇妻文学”借尸还魂。

编剧最阴险的一招,是给每个女性角色套上“独立”外壳,内里却灌满毒鸡汤:

- 王漫妮教你要拒绝有钱人,但落魄时记得找前男友

- 顾佳教你要事业家庭两手抓,但老公出轨记得反省“是不是太强势”

- 钟晓芹教你要活出自我,但最好把人生写成甜宠小说。

《三十而已》评分暴跌的真正原因,是观众终于看穿了这套“独立女性”魔术——

- 撕开顾佳的Birkin,里面塞满丈夫的脏袜子 。

- 扒下王漫妮的Jimmy Choo,脚底贴着前男友的汇款单。

- 拆穿钟晓芹的作家光环,文档里全是婚姻劝和指南。

当我们在豆瓣打下差评时,其实是在抵抗一种更隐蔽的价值观:**它一边鼓励女性“向前冲”,一边把她们推回“贤妻良母”的流水线;一边喊着“打破偏见”,一边用玛丽苏剧情给性别歧视打柔光。

三年后再看这部剧,最细思极恐的是编剧的“职场戏”。

- 顾佳开茶厂靠的是太太圈情报网(贵妇社交也算事业?)

现实中普通打工人要是学她们,别说升职加薪,试用期都过不了。

《三十而已》从神坛跌落的教训,给所有创作者泼了盆冷水:真正的女性主义剧,不该让角色踩着高跟鞋爬男权天梯, 而是该砸碎玻璃天花板,告诉观众—— 独立不是人设,是敢于直面真实人生的勇气。

来源:伊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