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科学家们指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适中水平,到2200年地球温度仍可能升高7摄氏度(12.6华氏度)。这一升温幅度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预测,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一项最新的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使我们设法控制碳排放,未来几代人仍将面临严峻的气候挑战。
一项研究警告称,到 2200 年,地球温度可能上升 7°C,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适中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科学家们指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适中水平,到2200年地球温度仍可能升高7摄氏度(12.6华氏度)。这一升温幅度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预测,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首先,气候过于炎热将导致常见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全球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饥荒。与此同时,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迫使沿海城市的人们因洪水而流离失所。
在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干旱、热浪、野火、热带风暴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将成为常态。特别是在夏季,气温可能飙升至危险的高温,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构成致命威胁。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克里斯汀·考夫霍尔德是这项研究的首席作者。她强调,研究结果凸显了“迫切需要加快碳减排和碳去除力度”。她指出:“我们发现,在低至中等排放情景下,峰值变暖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要高得多。”这一发现令人不安,因为它意味着即使我们采取了部分减排措施,地球的气候系统仍然可能面临失控的风险。
导致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₂)和甲烷,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例如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然而,温室气体排放也来自自然过程,例如火山爆发、植物呼吸和动物呼吸。这些自然排放过程的存在,使得碳减排的必要性更加迫切。科学家们呼吁,必须通过碳减排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增多,在野火季节(通常在 6 月至 10 月之间)来临前的几个月里,易燃草类的生长量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使用了他们新开发的计算机模型CLIMBER-X来模拟未来的全球变暖情景。该模型整合了关键的物理、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包括涉及甲烷的大气和海洋条件。
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其来源包括垃圾填埋场废物的分解和湿地的自然排放。研究团队考虑了三种情景,称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基于预计本世纪剩余时间内的低、中、高全球排放水平。
然而,专家指出,迄今为止大多数气候研究仅预测到2300年的未来,这可能并不代表“气候变暖峰值”。研究结果显示,即使现在立即停止排放,到2200年地球仍将有10%的可能性升温3摄氏度(5.4华氏度)。这一结果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即使采取了极端措施,气候变化的惯性仍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天气太热,普通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全和饥荒
研究团队还指出,由于“碳循环反馈回路”这一被忽视的现象,本世纪全球变暖程度可能超过之前的估计。例如,雨天会促进某些易燃草类的生长,这些草类干枯后会引发野火,而野火的蔓延又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另一个例子是,溶解在雨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分解岩石,从而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些反馈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而未来的减排措施可能无法完全限制这些过程,因为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会继续对全球气温产生持久影响。
此外,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摄氏度(3.6华氏度)以下的目标,只有在极低排放情景下才有可能。《巴黎协定》是2015年签署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条约,旨在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7华氏度(1.5摄氏度)以下。然而,研究小组警告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科学家马泰奥·威利特表示:“碳减排必须比之前预想的更快,才能实现巴黎目标。”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上,强调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干旱、野火、热带风暴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也会发生
研究报告作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指出:“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今天的行动将决定未来几个世纪地球上生命的未来。”他警告称,地球系统正在失去弹性,这可能会引发增加气候敏感性、加速变暖和增加与预测趋势的偏差的反馈。
为了确保一个宜居的未来,我们必须紧急加大减排力度。《巴黎协定》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目标,更是一个根本的物理限制。
科学家们呼吁,全球各国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强碳去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未来。
来源:稚初科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