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大对中国生产限制后,三星和 SK 海力士股价大幅下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6:45 3

摘要:美国政府针对半导体领域的地缘战略布局再次升级,韩国芯片巨头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SK海力士(SK Hynix)正面临其中国业务的重大不确定性。三星、SK海力士失去向中国进口美国芯片设备的权利 SK海力士股价下跌4.8%,三星股价下

美国政府针对半导体领域的地缘战略布局再次升级,韩国芯片巨头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SK海力士(SK Hynix)正面临其中国业务的重大不确定性。三星、SK海力士失去向中国进口美国芯片设备的权利 SK海力士股价下跌4.8%,三星股价下跌3%

据证实,白宫决定不再延长一项关键豁免,该豁免此前允许这两家公司向其在中国的先进芯片制造工厂持续引入美国技术和设备。此举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又一次结构性震动,可能迫使这两家占全球内存芯片市场半壁江山的企业,重新评估其数十年来在中国建立的庞大生产基地。

自去年美国商务部颁布全面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以来,三星与SK海力士凭借为期一年的豁免权,得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其在中国的运营和技术迭代能力。然而,这项将于近期到期的授权被撤销,意味着它们将被禁止为中国工厂采购用于生产先进DRAM内存和NAND闪存芯片的美国设备。这一变化犹如釜底抽薪,直接打击了其在华工厂的长期竞争力与技术升级路线图。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在首尔证券交易所,SK海力士的股价应声下跌,三星电子股价也承受重压,反映出投资者对于两家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全球市场份额的深切忧虑。这两家企业不仅是韩国的经济支柱,更是全球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到大型数据中心等所有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如今,它们被推到了地缘政治博弈与商业利益冲突的最前沿。

对于SK海力士和三星而言,在中国的生产设施远非边缘业务,而是其全球制造网络的中枢环节。SK海力士在中国无锡的工厂承担了其接近一半的DRAM芯片产量,而其在大连收购自英特尔的工厂,则贡献了约20%的NAND闪存产能。同样,三星在西安的基地是其全球唯一的海外NAND闪存生产中心,产量占其总量的约三分之一。这些工厂不仅规模巨大,技术水平也相对先进,是两家公司过去十几年全球化战略的结晶。

失去美国设备的稳定供应,意味着这些工厂的技术升级路径将被“锁定”在当前水平。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迭代的产业,通常每隔12到18个月就需要引入新一代设备以维持“摩尔定律”的推进,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若无法升级,这些斥巨资建成的中国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落后于韩国本土及其他地区的生产线,其产出将在成本和性能上失去竞争力,最终可能沦为生产低端或过时产品的“遗产工厂”(Legacy Fab)。

面对美国的技术“铁幕”,三星与SK海力士正紧急评估各种预案以求破局。最直接的选项是将其在中国的先进产能逐步回迁至韩国,或转移到美国、欧洲等其他地缘政治风险较低的地区。事实上,两家公司近年来已响应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号召,宣布了在美国建立新工厂的宏大计划。三星已承诺在德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建设新厂,而SK海力士也在考虑其在美国的投资布局。这些举动被视为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部署。

然而,产能迁移并非易事。半导体工厂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且需要庞大的配套产业链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将已在中国稳定运行多年的成熟产线进行复制和转移,其复杂性和成本难以估量。此外,两家公司还面临着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如何处理现有的中国资产。是逐步缩减规模,还是寻求出售,抑或是与中国本土伙伴合作探索非美技术的替代方案?每一种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其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彻底退出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产损失,更将失去贴近客户的优势。因此,在遵守美国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在华运营,或许仍是它们不得不考虑的选项。这可能促使它们将中国工厂的业务重心转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成熟制程产品,但这又会使其陷入与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之中。

此轮政策调整的影响远不止于两家韩国公司。它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阵营化”和“区域化”趋势。一方面,美国及其盟友正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可信赖”技术供应链。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倾全国之力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力图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商,从苹果到戴尔,都将面临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应不稳定的风险。内存芯片作为通用型基础元件,其价格和供应的任何波动都将迅速传导至整个消费电子和IT行业。长期来看,一个分裂的、效率降低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可能最终导致技术创新放缓和消费者成本增加,这是整个行业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对于三星和SK海力士来说,未来的道路将充满挑战。它们必须在超级大国的科技角力中小心翼翼地航行,既要遵守美国的严苛规定,又要努力维护其在全球最大市场中的商业利益。它们做出的每一个战略决策,不仅将决定自身的命运,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未来十年全球科技产业的版图。旧的全球化生产模式正在瓦解,而新的规则仍在艰难的博弈中形成。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