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日,国内某生活服务平台巨头正式发布首款开源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并在Github、Hugging Face同步开源。这款5600亿参数混合专家(MoE)架构模型,凭借两大核心技术颠覆行业:
它是谁?评论区见
一、突发利好:开源大模型碾压国际巨头,技术实力颠覆认知
2025年9月1日,国内某生活服务平台巨头正式发布首款开源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并在Github、Hugging Face同步开源。这款5600亿参数混合专家(MoE)架构模型,凭借两大核心技术颠覆行业:
"零计算专家"机制:动态跳过简单token的计算(恒等映射输出),仅激活18.6B-31.3B参数(仅为同类模型的1/20),推理速度超100 tokens/s,生成百万token成本仅5元(行业均价15-20元);
快捷连接MoE架构:跨层通信与计算并行,解决传统MoE的"通信瓶颈",在智能体工具调用(τ2-Bench得分超部分万亿参数模型)、复杂场景交互(VitaBench排名第一)等关键指标上,性能比肩DeepSeek-V3.1、甚至超越闭源的Claude4 Sonnet。
更令市场震惊的是,该模型在编程能力(TerminalBench与"编程之王"Claude4 Sonnet持平)、指令遵循等通用任务中表现突出,而其总参数量(560B)和激活参数(27B均值)却远小于竞品(如DeepSeek-V3.1的671B/37B)。技术报告显示,其通过"动态路由+PID控制器"智能分配专家资源,推理吞吐效率提升300%以上。
二、超跌反弹信号明确:估值触底+技术面反转
1. 行情数据:极端低估后的修复动能
短期暴跌后企稳:受二季度外卖行业"价格战"影响(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51.8%,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该股8月28日单日跌幅达12.55%,9月1日港股开盘再跌近4%至98.95港元(盘中最低98.5港元),较年内高点(约120港元)回撤超17%,估值已跌至2023年以来最低区间(当前港股科技板块PE约20倍,处于历史底部)。
资金面回暖:尽管短期承压,但机构持仓并未大规模撤离——参考同类科技龙头(如8月29日某家电龙头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16亿元,超大单占比41%),市场对其长期AI战略的认可度仍在。
2. 技术分析:多重底部信号显现
关键支撑位确认:从日线级别看,该股近期在98-100港元区间形成"三重底"(8月28日、9月1日两次下探均未破98港元),与2025年5月低点(约95港元)共同构成强支撑带;
超卖指标修复:RSI(14日)已降至32(接近超卖阈值30),MACD绿柱连续3日收窄,KDJ的J值触底反弹至25(即将进入超卖区反弹区间);
港股科技板块共振: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超4%(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科技权重股领涨(涨幅均超6%),该股作为港股科技龙头之一,有望跟随板块估值修复。
三、AI战略变现提速: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引擎"
此次开源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Building LLM"战略的关键落地:
应用层已验证:此前推出的AI编程工具"NoCode"、AI经营决策助手"袋鼠参谋"等产品,已通过内部模型实现效率提升(如商家运营成本下降20%);
生态升维逻辑:开源模型将吸引开发者基于LongCat-Flash-Chat构建本地生活场景应用(如智能客服、供应链优化),形成"模型-应用-数据"飞轮,进一步加固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壁垒;
市场预期拐点:机构预测2025年下半年将进入AI投入回报期——参考同类公司(如某家电龙头通过AI赋能Q2净利润率提升至10%),其AI能力有望推动运营效率提升(骑手调度、库存管理优化),带动利润率结构性修复。
四、机构观点:估值修复+成长性双击
综合多家券商分析,该股当前具备三大反弹催化剂:
★极端低估: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PE不足15倍(低于行业平均20倍),而其本地生活业务(外卖+到店酒旅)仍保持7.7%的收入增长(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营收653亿元),基本面韧性未被充分定价;
★AI弹性:开源模型若成功商业化(如通过API调用收费或赋能第三方服务商),有望贡献额外利润增量,参考海外大模型公司(如OpenAI估值已超千亿美元),其技术储备价值未被市场认知;
★资金回流:随着港股整体流动性改善(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9000亿港元),科技板块成为资金配置首选——9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创年内新高,该股作为"AI+本地生活"稀缺标的,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入场。
【结语:明天,轮到它了?】
从技术面的超跌反弹信号,到基本面AI战略的实质性突破,再到港股科技板块的整体回暖,这家曾因短期利润波动被错杀的巨头,正站在估值重估的起点。当开源大模型成为全球焦点,其"技术普惠+生态赋能"的路径,或许正是市场等待的"暴涨催化剂"。
来源:许大福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