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通辽铁路运输法院通过协同执行成功执结一件跨越26年的执行案件,凭借着“啃硬骨头”的韧劲与担当,最终圆满完成执行任务,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近日,通辽铁路运输法院通过协同执行成功执结一件跨越26年的执行案件,凭借着“啃硬骨头”的韧劲与担当,最终圆满完成执行任务,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事情要从1998年开始说起,被告荆某与关某先后三次共同在原告付某处购买面粉951袋,合计货款5万余元。被告荆某与关某在购买面粉时,向原告出具了欠据并载明还款期限,但两被告未按时还款,原告诉至通辽铁路运输法院。但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1999年12月前付清。但被告荆某与关某未按期履行,原告付某向通辽铁路运输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发现被执行人荆某与关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最终裁定终结本次执行。
2025年3月,60多岁的申请执行人付某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称通过亲属已经了解到被执行人荆某的踪迹,其人就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居住。执行干警也深刻感受到申请执行人付某一路走来的辛酸和苦楚,同时表明了法院将重新启动这起案件的决心和力度。
本案恢复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依法对被执行人荆某、关某的财产状况进行了查询,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为查明情况,执行干警遂前往被执行人荆某所在地走访。经其村委会证实,荆某因身体健康原因,确无履行能力。
其后,干警又赴被执行人关某户籍地调查。因关某离村长达二十余年,现任村委会人员无法提供其具体情况。执行干警通过咨询村内年长者,得知关某已于二十多年前迁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务工。依据该线索,执行干警已与关某取得联系。
执行干警与被执行人关某沟通发现,关某有意愿履行义务,但近几年收入减少,无法一次性履行完毕。后经执行干警释法明理,被执行人关某同意分期履行并与申请人付某达成和解协议。由于被执行人关某居住地离市区较远,手机信号较弱,加上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在线上签署和解协议。为节省司法资源,通辽铁路运输法院经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批准,决定将该案与包头铁路运输法院进行协同执行,最终,该案顺利签署长期履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关某于当天将第一期的款项打入法院执行款专户。
执行工作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哪怕案件再复杂、时间再久远,也要守住司法为民的初心,用细致和耐心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该案的顺利执结,不仅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通辽铁路运输法院近年来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措施办理案件的一个缩影。下一步,通辽铁路运输法院将扎实开展“协同交叉执行”“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倾尽各种执行措施,继续在为民解忧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李思琦)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