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外界的印象里, 互联网 大厂人一直属于北漂生活方式的第一梯队 :“赚得多,懂生活。白天咖啡不离手,在5A写字楼里concall,下班撸铁攀岩,再回到自己整租的ins风loft。”

在外界的印象里, 互联网 大厂人一直属于北漂生活方式的第一梯队 :“赚得多,懂生活。白天咖啡不离手,在5A写字楼里concall,下班撸铁攀岩,再回到自己整租的ins风loft。”
但最近,随着大厂向五环外搬迁,一些随公司而居的大厂人,到公司所在的善各庄、崔各庄附近一看,开始慌了:“ 大厂的 写字楼附近,前面是村,后面也是村 ,住过来基本等于被精致白领图鉴除名了。”
不想长距离通勤,又不甘于牺牲太多生活品质,一些不服输的大厂人开始深入城中村寻找一片宜居地, “没想到却碰上了一片未被挖掘的租房富矿。”
第一名宏昌竣公寓和第三名善各庄周转房都在城中村/图源:新产业研究计划 “2000块租金在附近的小区很难租到次卧, 却能在善各庄城中村租到采光不错的独卫一居室。 上下班步行就能到阿里园区,出门10分钟就是地铁去哪都很方便。”
城中村2000块的整租树景房 “在市里花4000块不一定能租到合租独卫,但在奶东村,4000块钱可以租下一个大平层。有露台可以搭葡萄架, 甚至还能在花园里养鱼种菜,提前在北京体验退休生活 。”
在北漂的租房史里,城中村三个字一直是大家的知识盲区。“在租房软件上,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城中村的房子。 由于产权问题,这些房子很难挂到网上 ,要想租的话,只能靠中介之间的口口相传,或者亲自去村里看租赁信息栏。”

一些大厂人初去城中村看房还觉得很没面子,“感觉又回到了北漂的新手村”。结果看到城中村的物价,才明白自己以前在城里为了面子,多花了多少钱。
“ 这里2块钱一个小蛋糕,10元一份快餐米饭无限续。洗剪吹统一30块钱 ,再也不用因为剪不起头,在理发店门口翻半天平台团购券了。”

曾经人们默认城中村是生活方式洼地,但住在草场地艺术村的大厂员工李庆说:“相传许多明星、艺术家前几年在草场地都有自己的工作室, 晚上在这边吃饭遛弯,甚至还能偶遇窦唯、王大治 。”
实际上,在北京的城中村里,聚集了越来越多高薪北漂,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啥赚这么多钱,还在这没苦硬吃。对此李庆回答是: “月入过万的时候,你只想着在北京吃饱穿暖,活得体面。”

“ 而月入两三万的时候,你会解锁打工的游戏副本: A,住进每月六七千的精装整租,穿始祖鸟、吃wagas、定期出国游,一旦失业就如大梦初醒。B,猛猛搞钱,猛猛存钱,提早结束打工生活。 游戏还是那个游戏,只是有人选择了新的玩法。 ”

互联网大厂人住进城中村其实并不稀奇,早在他们成为月入两三万的“城市新中产”以前, 这里就是不少大厂预备役打工人的落脚点 。
北漂小A在望京某游戏大厂实习时,一个月工资4000块,“在望京附近租3000块的次卧太过勉强。后沙峪倒是有很多便宜的单间,但通勤单程要1小时以上。”
在中介的推荐之下,他看了套马泉营城中村的整租一居室,“月租2000,房子很新,而且楼下就是地铁站。 以前感觉在北京漂都快漂不起了,没想到被城中村撑起了体面。”
图源:小A 一些靠城中村上岸的新手北漂,在升职加薪之后依旧选择驻扎在这里。在大厂工作了7年的北漂徐哥,见过2020年互联网股价的高点,也见过这两年的日益萧条。
他选择住城中村,是因为 这里普遍押一付 一。 “要是某天被裁了,月底就能直接跑路,加上大礼包和手里的存款,可以回合肥买套大平层提前退休了。”
图源:小李生长记 虽然大厂人住进了村里, 但为了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如何挑好房这件事上,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由于城中村里看房方式比较原始, 所以要想尽快找房,一般要从村头或者十字路口看起。
“这些地段是村里生意最景气的地方, 房东大多也是村里的人脉王 。如果自家房子租完了,可以迅速在村民群里吆喝一声'谁家还有1500左右的阳光房',不至于看房跑空。” “因为城中村大多是村民自建房,所以看房子也等于看房东。如果楼梯是铁皮的,屋里连窗户都没有,说明这套房子建的时候造价太低。 但如果楼梯是混凝土的,房间采光通透,说明房东应该很大方,建房子的时候舍得花钱 ,屋里也符合四梁八柱的建造要求,停电漏水不至于找不到人。”
图源:Jonah 看世界 刚来城中村驻扎的大厂人,会担心自己在这待久了就“变土了”,结果没想到 反而离 生活方式更近了。 住在马泉营城中村附近的大厂北漂, 已经把村后头的王府井奥莱逛成了公园 ,“周末没事去遛遛,偶尔捡漏几件一二百的大牌T恤,别人以为我消费升级了,其实只是住得近,吃到地理红利了。”
图源:momo 住在草场地的北漂晓晓, 步行就能看展,家附近还有不少咖啡厅,古着店 。“别人周末打车来city walk的地方,不过是我出租屋的后花园。” “ 而且草场地这边紧邻着黑桥公园,有北京市内最长的骑行绿道 ,住久了还养成了骑行的爱好。虽然自建房没有电梯,但家家户户都有门禁,自行车停在一楼比小区车棚还安心。”
不少大厂人住进城中村之后,甚至感觉自己 睡眠质量都变好了 ,“搬到董各庄这片之后,离树林和田地很近,晚上睡觉特别静。白天精神紧绷,晚上自然疗愈,每天早晨,还能被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晨间唤醒。”
图源:小李生长记
在城里工作久了的大厂人,原本已经习惯了写字楼附近28块钱一个面包,88元一份的轻食碗。 但住进城中村之后,生活才算落了地,“ 5毛钱的大馒头,4块钱的里脊肉饼, 鸡蛋灌饼只要5块钱。”
月入三万的北漂xixi告诉我: “在村里,钱不是故意存下来的,而是真的花不完。” “以前和朋友聚餐去商场,人均两百块都吃不到什么,但在村里烤鱼火锅,喝酒吃串,人均100顶天了。 在城里家里堵了漏了,找个上门维修张口就两三百,在村里去五金店找师傅问一句,几十块钱就给你修好了 。”
图源:尔羽小日记 村里 不仅 氛围让大厂人感到踏实,住这里的房子,也让打工人多了不少 自由度 。比如房东们对自家房子“基建”的粗糙心知肚明,所以每当有人问他们能不能改造一番,他们都会大手一挥: “行吧,你悠着点造吧。” 于是开局只有简陋床、桌、柜的大厂年轻人,开始发挥想象力进行DIY软装,“铺个地毯,挂个纱帘,再换上一套ins风四件套, 哪怕住在村里也能打造出宜居的氛围感。”
图源:小李生长记 比起城里有边界感的租房氛围,城中村有种熟悉的 社区感 ,“每栋自建房里有二三十户,像个大杂院。出门点个头大家都互相认识,之前还收到过隔壁阿姨卤的咸鸭蛋。” “这里的人形形色色,住在你旁边的有可能是公交司机、保洁阿姨,也可能是月入十几万的包工头大哥。以前以为在大城市会过日子,就是体验中产生活,每天喝咖啡、看展览、citywalk。 现在发现跟着这些叔叔阿姨学看电表水表,在柴米油盐里学会精打细算,才是真正的会生活 。”
对于刚上岸的新手北漂来说,住在城中村属实是无奈之举, 但对月入两三万的白领北漂来说,住在城中村是一个求仁得仁的决定。 “既改变不了通勤距离,也改变不了租金价格,不如住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安心攒钱,早日结束打工生活。”
善各庄某城中村公寓楼 有人觉得住在城中村最大的bug是房子太破,但在大厂工作的徐哥觉得:“ 对我这种本身出身农村的小镇做题家来说,住进村里和回老家没啥区别 。白天在高档写字楼总有种漂浮感,回到村里踩着坑坑洼洼的石板路,才感觉脚踏实地。” 对徐哥而言,城中村更大的问题其实是 快递不能送上门 ,“村里的门牌号和小区的不一样,很难定位,一般要自己到快递集散点去拿。有时候因为懒得去取快递,买的东西都变少了开始极简了。” 还有一些城中村,周边的配套并不那么理想,“ 马泉营这边外卖店家很少,而且经常要加配送费 ,自己做饭房间太小又很难散味,所以大多以蒸煮为主,一来二去变相减肥了。”
在城中村遥望望京写字楼 在生活更为落地的城中村里, 大厂黑话是行不通的。 “这里的生活更加原始, 你能得到邻里邻居极为淳朴的关照,也能感受到江湖的丛林法则 。租房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屋子有没有暗病,装的是不是二手水表,这些生存智慧都是在写字楼和课本里学不来的,只有体验生活过的人才懂。” 来源:老夏看商业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