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越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功臣山下,是吴越国国史专题博物馆。建筑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设计,采用南宋画家半边山水结构,与周边山水相融,表达了“吴越国于乱世中守住东南一方乐土”的意境。
吴越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功臣山下,是吴越国国史专题博物馆。建筑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设计,采用南宋画家半边山水结构,与周边山水相融,表达了“吴越国于乱世中守住东南一方乐土”的意境。
展览定位:传播吴越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杭州临安,自古为吴越腹地。唐末五代,临安人钱镠(liú)受封吴越王,至其孙钱俶(chù)纳土归宋,吴越国七十余年繁华,尽付山河一统。吴越国是承唐启宋的文化过渡,善事中国的政治自觉,通和问远的文化交融。
吴越国虽不足百年,但其吴越文化却影响深远。临安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又是吴越国“一军十三州”中衣锦军所在地。临安馆藏秘色瓷、“官”款白瓷、金银玉器等晚唐五代时期文物,是当时最高科技与工艺水平的代表。
吴越文化博物馆,依托临安丰富的吴越文化遗存而建。展览经专家多次论证,兼顾学术准确与政治正确,以“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为主题,系统展示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发展成就,让人们得以跨越历史,聆听那个时代的回响。
展示结构:两大版块 六个单元
展陈面积6500平方米,三层空间划分两大内容版块,一层从吴越国历史文化看其价值影响,二层和三层从吴越国文物珍品看文明延续。两大版块、六个单元的结构安排,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既有全景,又有特写。
第一版块: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通过保境安民、纳土归宋、泽被后世三个单元,全景式呈现吴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从衣锦城,到杭州城,到十四州,通过平叛,筑城,治水等保境安民举措,串起吴越国发展历程。再从善事中国,到纳贡受赏,到纳土归宋,乱世中的和平一统是吴越国最大功绩。最后从经济、文化两个维度,体现吴越国价值影响,吴越文化泽被后世,利在千秋。
第二版块: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划分金昭玉粹、风物竞秀、翠色千峰三个单元,以精品文物的组合展示、分类解读和重点呈现,挖掘内涵,阐述价值,凝练式诠释吴越国的独特贡献。
金昭玉粹,看唐宋之间风格过渡;风物竞秀,看吴越国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翠色千峰,秘色瓷专题,赏艺术之美,叹工艺之精。这些文物,综合反映了吴越国发达的经济、精湛的工艺和独到的审美,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繁荣,以及千年文脉的绵延不息。
二层镇馆之宝展厅
三层展厅
三层图书、文创展示区
展陈形式:张弛有度 手法多元
形式服务内容,色调统一舒适
一层以浅棕为主,体现宏大历史叙事,三块单元图版则以暗红穿插,作为空间切分,结构清晰明了,加深观展印象。
二层深蓝色调,凸显金银器、白瓷、玉器等文物特色。
三层暗红主色,营造窑火印象,衬托秘色之美。
空间张弛有度,展项疏密有致
一层以点串线,中岛突出衣锦城、杭州城、纳土归宋等重点展项,沿墙展开政治、经济、文化不同维度故事线,体现吴越国发展历程与价值影响。
二层分区组团,东段最高空间特设国宝厅,彰显镇馆之宝恢宏气质;中段狭长紧凑,几组中柜穿插,调节观展节奏;西段半围合区,为小巧玉器特辟静赏空间。
三层点线结合,独立柜重点文物,通柜成组文物,层高最佳位置打造厅中厅,以秘色瓷兽头足熏炉和盒式熏炉,营造悠远意境。熏炉氤氲,引入高山流水的知音冥想,带入旷达澄澈的诗意远方。
展示手法多元,加强传播力度
展览以文物为主,辅以文物复制品、3D打印、创作画、场景、雕塑、模型、景箱、流媒体、裸眼3D、魔屏、飞屏等多元方式,将厚重历史融入有趣互动,使吴越国历史文化得到全方位展示。
微缩景箱,小中见大。“广治不填湖”“舍别归总”“举力造船”等故事情景,生动再现吴越国以民为本、发展生产等政治、经济政策。
裸眼3D,在钱王剑静态展示的基础上,放大欣赏剑的动态特效与纹样解读。
3D打印,将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展厅。慈云岭资延院地藏龛,飞来峰青林洞水月观音龛,吴越国西湖石造像的代表,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临安海会寺经幢,缩小版打印模型可见其昔日完整面貌。
吴越文化包含甚广,魔屏结合飞屏构建大数据平台,扩大展览外延,定期更新吴越文化研究成果,加大吴越文化可持续传播力度。
展台照明设计,提升观展效果
照明设计,布点合理,明暗有度,智能可控。根据不同材质文物特性,选择适配灯光。特别针对秘色瓷,设计定制发光积木台,均衡光照中凸显秘色瓷莹润质感。透光率超97%的低反射玻璃,结合专业灯光调试,营造最佳观赏效果。
一层展厅
二层白瓷
三层秘色瓷
特色文物:珍品汇集 秘色盛宴
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350件(套),一级文物150件(套),珍贵文物占比80%,大量文物精品为首次亮相。其中143件秘色瓷集中呈现,打造秘色盛宴。
三大镇馆之宝
吴越文化博物馆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三件于二楼特设厅中厅展示。这三件文物分别是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和秘色瓷褐彩云纹油灯,均出土于吴越国王钱镠生母水丘氏墓,是晚唐秘色彩绘瓷的典范之作。全浙江省目前共有18件,这里就占了3件,熏炉还是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出的195件文物之一,极其珍贵。
秘色瓷兽头足熏炉
其他秘色珍品
除了三件国宝,吴越文化博物馆还展出许多器型少见的秘色瓷。型之韵、釉之美、技之巅,带您深度探寻秘色之境。
作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至北宋,专为官方烧制的瓷器,以其釉色纯正,工艺精湛而著称,多用于王室使用和纳贡。其温润平和,类冰类玉,表达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对后世的耀州窑、汝窑、宋代官窑、龙泉窑乃至高丽青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秘色瓷套盒,可单件使用,也可套叠组合,造型与供养于佛门的果食器波罗子相似,阵列式组合,蔚为大观。
秘色瓷套盒
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与海棠盘,如花绽放,组合罕见。
秘色瓷皮囊壶,仿游牧民族皮革水囊,体现南北文化交融。
秘色瓷夹耳带流盖罐、秘色瓷风字形砚、秘色瓷盒式熏炉等,均为鲜见器型,各具独特魅力。
釉凝千峰翠,器载春秋诗。陆龟蒙笔下“夺得千峰翠色来”,在此化作触手可及的风雅。一炉火红换秘色,美如湖山艳众生。秘色瓷代表了当时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其类冰似玉的审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余特色文物
除秘色瓷外,金银器、玉器、白瓷、水晶玻璃器等,同样展现了吴越国精湛技艺、审美情趣和文化交流。
鎏金银竹节式七星龙凤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五代时期龙泉宝剑。据X射线检测,剑身有错金镶嵌文字和凤纹、龙纹、执剑武士、星象等图饰。
瑞兽鎏金银饰木鞘铁剑,经X射线检测,上半部分为单刃刀形,下半部分为双刃剑形。
金花银器,文献记载中只对花纹部分鎏金,形成金黄、银白鲜明对照的一种器物。临安水丘氏墓出土金花银器,造型端庄优美,纹饰繁而不乱。
玲珑玉饰,题材丰富,技艺精湛,风格写实,晶莹剔透,观赏性极强。其中立体拼插式组合挂件与摆件,是吴越国琢玉艺术的一大特色,具有独特研究价值。
高士宴乐纹金银玉带板,由12方銙、1方䤩尾和一组带扣组成,带扣金质,錾刻龙纹和凤纹。玉面浮雕高士,抚琴、对弈、饮酒、交谈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官款白瓷,吴越国因恪守臣节受中原认可获得的赏赐,是吴越国善事中国的重要实证。“官”“新官”是一种标识,表明是宫廷或官府订烧的器物。
刻花玻璃盘,器型纹样皆有域外之风,与法门寺出土一批琉璃器相映照,可能从法门寺周转而来,亦可能直接来自西方。
狮形水晶摆件,小巧可爱,表情萌动,憨态可掬,深受观众喜爱。
展览外延:吴越文化 生生不息
吴越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代的财富。
文物活化 文创畅销
围绕“致敬传统,展望未来”的文创理念,以吴越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为设计灵感来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进吴越文化活化利用,打造吴越信物文创空间,推出秘之境、家和兴、狮如意、陌上花四大吴越文化系列文创产品,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一层吴越信物文创商店
学术研究 持续深入
推进吴越文化系统研究工程。临安推出系列吴越历史文化丛书,从文献集成、通识读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开展学术攻坚,目前已出版《吴越国瓷业研究》《吴越国通史》《吴越国政治研究》《王兮王兮归去来——吴越国的君主们》等一系列历史读物,通过吴越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计划”,奖励更多人才参与到吴越文化的研究中,以此打造吴越文化的“学术高地”。
钱氏家训 遗泽至今
文化的力量可以穿越千年。钱氏后人整理而成的《钱氏家训》,将修身、齐家、治国融合为一体,以地域及家庭为单元,构建涵盖大中华格局的家国情怀。《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齐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钱氏家族涌现了众多杰出人才,仅两宋时期钱氏一门就出了320位进士。在近现代,钱氏后裔更是名人辈出,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科技三强”以及钱穆、钱玄同、钱钟书等著名学者,成为《钱氏家训》的践行者,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内核。《钱氏家训》涵盖了从吴越国时期至民国的千年历史,其中多次修编、凝练都与时代同频,早已超出了一姓一朝的时代局限,至今仍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力量。
社会影响:引发热潮 好评不断
吴越文化博物馆自2024年10月11日正式开放,截至2025年2月28日,接待观众近二十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近千场,馆长接待日更是人气爆棚,社会各界好评不断。
吴越文化博物馆参观讲解
开馆以来累计举办吴越文化研学活动、“红领巾”校外争章及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39场,参与人数达1.11万人。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等媒体平台对吴越文化博物馆和吴越文化均有专题报道。
吴越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向世人展示了灿烂的吴越国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她是一个国史博物馆、是吴越国文化的基因库,是展示五代吴越国时期文化与文物丰富、全面、系统的窗口,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重要现实意义。
每一段历史皆是流动的画,每一件文物皆是凝固的诗。吴越国的故事,在此化作和平与融合的种子,深植中华文明的沃壤。
吴越文化博物馆,邀您共赏吴越千秋。
编辑:陈颖航
校对:陈尚宇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