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HIV病毒成功分离,为检测奠定基础。1985年:第一代ELISA抗体检测试剂问世,窗口期长约3个月。阳性样本需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证,该方法是当时的“金标准”,通过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来确诊。1990年代初:第二代检测(
艾滋病检测史是一部不断缩短检测“窗口期”、提升便捷性的发展史。
1984年:HIV病毒成功分离,为检测奠定基础。1985年:第一代ELISA抗体检测试剂问世,窗口期长约3个月。阳性样本需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进行确证,该方法是当时的“金标准”,通过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来确诊。1990年代初:第二代检测(可测IgM/IgG抗体)将窗口期缩至约6周。1990年代中期:第三代检测(双抗原夹心法)显著提升灵敏度,窗口期缩至3-4周。同年,快速检测技术诞生。1996年:病毒核酸检测(NAT) 投入应用,直接检测病毒RNA,窗口期大幅缩短至10-14天,主要用于血液筛查。2004年:第四代检测成为主流,可同时检测HIV抗体和p24抗原,窗口期降至2-3周。随着其可靠性提升,诊断策略得以简化,减少了对Western Blot的依赖。2012年至今:家庭自测试剂盒获批,检测更加私密便捷。如今,第四代检测和NAT是实验室诊断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使检测更快、更准、更易获得,是实现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
来源:红叶纷飞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