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倡议书,能否终结煤炭市场亏损“噩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09:07 2

摘要:正处于阵阵寒意之中的煤炭行业近期终于迎来了一丝温暖。近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煤炭企业要有序推动煤炭产量控制,维护生产供需平衡,防止出现严重的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

◎ 王琼杰

正处于阵阵寒意之中的煤炭行业近期终于迎来了一丝温暖。近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煤炭企业要有序推动煤炭产量控制,维护生产供需平衡,防止出现严重的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

图片来源:网络

“去年以来,由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凸显,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效益下滑严重,现在国内有一半的煤炭企业亏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强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专访时对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也表示出了担忧,建议要科学合理布局煤炭产能,优化煤炭供给结构,完善煤炭市场价格体系,以防止煤炭市场的“大起大落”。

01

供大于求矛盾愈益加剧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炭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势头似乎仍在继续恶化蔓延之中,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煤炭库存量居高不下且仍在继续攀升,煤炭价格一路下行且依然不知何时探底。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CCTD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参考价为762元/吨,比1月20日下跌0.4%,2月21日价格再度降至729元/吨;截至1月21日,CCTD山西焦肥精煤价格为1385元/吨,2月19日价格跌至1320元/吨。但远不止于此,进入2月下旬以来,煤炭价格仍在持续下行,2月28日,北方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的动力煤指数价格低至700元/吨;秦港5500K动力末煤平仓价周环比下降29元至690元/吨,产地价格同步大跌,山西省的6000卡动力煤坑口中标价含税价已直接跌破300元/吨。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说,今年2月份,对国内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个惨淡经营、苦不堪言的日子。相关数据显示,2月国内煤价继续承压下行,动力煤价格跌至近4年来最低点,煤矿亏损面有所增加,市场寒意愈发袭人。

与价格一路下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炭行业的库存处于高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重点监测煤炭企业库存2563万吨,比1月20日增长7.7%,同比增长27.3%;重点监测30家焦煤企业库存346万吨,比1月20日下降0.3%,同比增长142%。近入2月份以后,随着国内企业相继复工生产,煤炭库存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持续加大。相关数据显示,2月份动力煤主流港口库存约7499万吨,电厂库存约1.06亿吨,均处于近3年高位。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月28日,国内主要煤炭产地晋陕蒙三省煤矿开工率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82.4%,煤炭供给端恢复速度明显加快。而需求端方面,电厂日耗仅小幅回升,非电行业复产节奏不及预期,煤炭库存降低有限,煤价短期内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位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图片来源:网络

02

西部煤炭产能快速释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煤炭产能过剩的苗头早在2024年初就已开始显现。2024年初,我国煤炭2023年数据发布,国内煤炭产量47.1亿吨,进口煤炭数量4.74亿吨,合计达到51.84亿吨,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矿业报记者于是对国内各产煤省的主要煤炭产量、增长速度以及未来的煤炭发展目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中东部和东北地区这些传统产煤省份的煤炭产量主要以稳为主,与前几年相比仅略微下降或小幅上升。而西部产煤省份等煤炭产量却大幅增加,尤其是新疆、贵州煤炭产量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

进入2024年之后,这种“东稳西升”的势头更加明显。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进口煤炭5.4亿吨,合计53亿吨,总体比2023年高出近亿吨,在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基础上,西部地区煤炭产能增加的势头更为迅猛,尤其是新疆煤炭产量高达5.41亿吨,首次突破5亿吨,同比增长17.5%,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份首位。而宁夏2024年也是一路高歌,2024年年煤炭产量1.04亿吨,首次跻身亿吨俱乐部,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增速3.8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中东部地区传统的主要产煤省份在努力保产稳产,煤炭产量总体上起伏不大;西部地区传统的主要产煤省份是稳中有升,煤炭产量呈现增长态势;而西部新崛起的主要产煤省份则是大肆扩能增产,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加,年增长速度一骑绝尘,令中东部地区汗颜。作为中部产煤地区的代表,河南省是一个传统的煤炭主产区,过去很多年,河南省的煤炭产量一直稳定在亿吨以上,不仅满足本省需要,还支持了周边的安徽、湖北等省份,但近年来随着“去产能”的有序推进,河南省的煤炭产量有所下降,前几年曾一度跌至亿吨以下。近两年来,在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河南省煤炭企业为了保障煤炭供应,加大生产力度,煤炭产量才勉强重新回归亿吨以上,但只能满足本省需要。反观西部的产煤主要省份,以新疆为例,这几年煤炭产能快速释放,2004年煤炭产能更是奇迹般突破5亿吨大关,其中出疆外销的煤炭达亿吨。显而易见,西部煤炭主产区的这几年的煤炭增量远远高于中东部煤炭主产区的衰减量,在这简单的“中东部小降、西部大升”博弈中国内煤炭产量逐渐增加,并最终导致国内煤炭产能总体过剩,煤炭企业效益整体下滑,部分煤炭企业甚至出现了近几年来罕见的亏损。

针对这种状况,早在去年12月初,矿业界就以《煤炭行业警报拉响,打造周期性“魔咒”迫在眉睫》(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为题,对未来国内煤炭市场走势提出了预警。今年新春刚过,面对愈来愈恶化的煤炭市场供求形势,矿业界再次以《一年跌价55%!这个行业该如何破冰前行》(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警示,呼吁我国煤炭行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控制产能,避免无序发展造成的“大起大落”,在国内煤炭行业引起了较大反响。

图片来源:网络

市场调整和政府调控并非一日之功。煤炭行业这几年新增的煤炭产能一旦释放,煤炭市场随之打开下行通道后,就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扭转。尤其是在当前下游有效需求不足与全社会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下,煤炭行业要想在短期内改变供大于求矛盾、摆脱困境并非易事,至于在近期内回归至几年前的“高光”时刻更似乎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随着煤炭主产地生产大都步入正轨,煤炭产量快速增加,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主力电厂缓购压价意愿依然很强,环渤海港口市场煤滞销风险依然很大,外加上下游港口高库存带来的去库压力,以及电煤旺季渐近尾声,现货煤价亦尚在寻底过程中,三月上中旬的煤炭市场依然不乐观。”相关人士分析时认为。

图片来源:网络

03

保供与保稳必须多管齐下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兜底资源,其保障程度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与此同时,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特殊矿情,也直接决定了煤炭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不会动摇,这就意味着保证稳定充足的煤炭市场供应依然十分重要。

但是,保证煤炭稳定供应和有效供给必须要与保障煤炭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在首先保证煤炭市场供应、满足高质量发展基本需求下,根据国内煤炭市场动态,科学布局和规划大型煤炭基地,有序释放煤炭产能,保障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上,科学布局煤炭基地、合理投放煤炭矿业权和有序释放煤炭产能并不难。目前,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对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管理已十分完善到位,尤其是通过对煤矿产能的核定,已基本实现了对国内煤炭总产能、各产煤区煤炭产能的“心中有数”。只要稍加调控,从源头抓起,就能很好地实现煤炭总量“减增平衡”、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煤炭产能已经形成并开始释放,供大于求矛盾正在加剧,要想在短期内扭转煤炭总体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萎缩的局面并非易事,充分发挥相关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正常的煤炭市场秩序显得更为紧迫重要。

该出手时就出手。2月2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国内煤炭企业“有序推动煤炭产量控制,维护生产供需平衡”“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旨在通过行业自律缓解供强需弱的矛盾。

倡议书指出,自去年进入供暖季以来,煤炭企业严格落实电煤和居民取暖保供政策要求,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煤炭进口维持高位,市场供应整体充足,但下游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煤炭供强需弱压力不断加大,市场价格快速下滑,行业效益持续下降。

倡议书呼吁,有序推动煤炭产量控制,维护生产供需平衡。面对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全社会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态势,煤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主动调整生产节奏,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控制煤炭产量,防止出现严重的市场供大于求态势。

倡议书还指出,发挥好进口煤补充调节作用,有效控制劣质煤进口量。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国际进口煤市场形势分析,严格控制低卡劣质煤炭进口和使用,维护煤炭进口秩序,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有效控制国际煤炭市场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

倡议书最后呼吁,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煤炭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全面提高煤炭供给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思想,加强煤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努力创新煤炭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在此倡议书发布之前,有关媒体披露,针对国内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矛盾,国内少数煤电一体化的大型能源企业,已开始限制或禁止劣质煤炭的进口,以稳定国内的煤炭市场和自产煤炭价格。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报认为,从库存水平看,当前主流港口库存约7499万吨,电厂库存约1.06亿吨,均处于近三年高位。倡议书从国内供给角度提出控制产量、维护供需平衡,并通过再次强化安全生产优先原则,避免超负荷开采风险,煤炭供给有望有序控制,进而实现行业供需平衡,有望改善当前供强需弱格局。

图片来源:网络

“这份倡议书对煤炭行业当然是个利好。”某煤炭行业从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行业自律如执行到位,可以引导煤炭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节奏,稳定和控制煤炭产量,有助于市场的供需平衡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强院士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针对当前的煤炭市场供求形势,当务之急是要科学规划布局煤炭产能,在建立完善煤炭资源储备产能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煤炭供给结构,加大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力度,为煤炭先进产能的释放腾出空间。同时,要从煤矿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尽快构建完善煤炭开采全成本价格体系,以实现煤炭开采从安全高效率向安全高效益的根本性转变。

煤炭行业要改变当前的供求格局,控制产能、加强行业自律等“节流”措施固然重要,但诸如拓展煤炭应用领域、加大煤基产业发展这些“开源”举措也至关重要。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产煤省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付诸行动。近年来煤炭产能增加迅猛的新疆已明确,将推进准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哈密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与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准东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和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作为煤炭产量第一的内蒙古提出,2025年现代煤化工要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产品技术开发应用,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耦合发展,高水平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加快推进国能煤制油、宝丰煤制烯烃、久泰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煤化工产业链产值稳定在千亿元以上。贵州将加快建设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11个煤层气项目、5个页岩气项目建设。云南将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供应电煤3000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煤炭集团也把向煤基新材料发展作为转型升级、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方向。

淮北矿业集团生产装备分公司高级技师王忠才说,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依托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全球规模最大、年产60万吨的乙醇生产装置经过一次成功的开车,已全面进入生产运行阶段。

被誉为“中原煤仓”的河南平顶山,近年来也在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依靠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从“一块煤”到“万条丝”的根本性转变。近年来,当地的煤炭龙头企业——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上游原料优势,围绕煤基尼龙化工、煤基硅材料、煤基碳材料3条产业链和新能源、高效储能、硅碳材料三大领域延伸方向,不断攻克核心技术,布局打造出了负极材料、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一批优质项目。

“一块煤可以奔向它的星辰大海。传统产业要成为先进产业,趟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必须要锚定建设世界优秀功能材料领军企业这一目标,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依靠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逐步形成以煤为源头的多条特色产业链,以提升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性和整体竞争力。”平煤神马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表示。

来源:中国矿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