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藜是个挺有意思的人物。二十多岁就在李幼斌主演的剧里当女主,后来又连着接了几部央视大剧,搭档都是王丽云、刘佩琦这些老戏骨。按理说这么好的资源,肯定得有后台吧?可查了她背景才知道,她家里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连个圈内亲戚都没有。
马藜是个挺有意思的人物。二十多岁就在李幼斌主演的剧里当女主,后来又连着接了几部央视大剧,搭档都是王丽云、刘佩琦这些老戏骨。按理说这么好的资源,肯定得有后台吧?可查了她背景才知道,她家里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连个圈内亲戚都没有。
她刚开始演戏的时候差点走舞蹈路线。小时候练舞特别拼,父母也支持,结果一次训练受伤,膝盖落下了毛病。后来转行演戏纯属偶然,因为跳舞功底好,在试戏时被导演看中。那时候她连台词都说不顺,但愣是靠着形体优势进了组。
现在想想,她运气真不错。20岁刚出道就能跟李幼斌合作,这机会对新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但那时候她也吃了亏——观众骂她演技生硬,说她靠着资源撑场面。比如《远方的山楂树》播出时,虽然她演女主角,但大家记的都是剧情,没人夸她演得好。
后来她接戏特别实在。央视拍农村剧多,她就接农村剧,演过倔强的二姐、憨厚的农家女,甚至一些没人关注的小角色。有次看采访她说:“能演戏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好角色?”这话听着土,但可能就是这种态度让她熬过了没人看的冷板凳。
网友争议挺大的。有人说她是“烂片专业户”,她演的剧收视率一般,豆瓣评分也不高;也有人夸她踏实,不炒作、不争不抢。有意思的是,她长着大眼睛高鼻梁,但总演年代剧,观众总说她“长相普通”,估计是戏里造型太朴素了。
关键人物是导演孟亮。他说过喜欢用新人,觉得马藜“不浮躁”。这话听着像客套,但细想有道理——新人没包袱,能按导演要求改剧本。马藜演《故乡的泥土》时,刘佩琦都夸她“台词记得牢,NG次数比谁都少”。
其实她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央视不太追流量明星,反而爱用实力派新人。像2024年广电出台的政策,明确说要减少明星片酬,多拍现实题材。马藜的路子正好符合,农村剧、年代剧都是她的舒适区。
这些年她也有隐忧。快四十了,演少女角色吃力,但转型都市剧又没试过。观众开始觉得她戏路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她接了《陌上花开》——这部剧里她演老师,造型换了现代装,算是尝试新方向。
有意思的是,她从没解释过资源问题,倒是采访里总提“机会都是攒出来的”。她早年拍戏时,有同事挑剧本,她却把每个小角色都当主角演。比如演群众演员,她也会研究角色背景,连场工都说她“轴”。
现在回头看,她的成功可能就两个字:坚持。没背景、不炒作,光靠踏实演戏在娱乐圈混出来,这在现在确实少见。当然了,央视政策偏向也是因素,但没她的基本功,再好的机会也抓不住。
她最近又在拍农村剧,估计观众还是老样子。但我觉得她可能不在乎,毕竟从20岁演到四十,她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要是非要总结,大概就是:没背景的人想出头,就得比别人多下功夫,这在哪儿都适用。
来源:暖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