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峪口桃源,研学共融!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实践纪实2025年7—8月,由王晓彤老师指导、申东昊同学带队的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赴平谷区峪口镇峪口村,开展“青才汇平谷 一起高大尚”首都高校“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桃
峪口桃源,研学共融!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实践纪实2025年7—8月,由王晓彤老师指导、申东昊同学带队的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赴平谷区峪口镇峪口村,开展“青才汇平谷 一起高大尚”首都高校“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桃源研学实践团以“提升研学旅游品牌知名度”为课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深入调研峪口村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通过调研团队发现当地村民更青睐生态环保教育和农耕文化体验主题,偏好2天1晚的沉浸式研学行程。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创新设计了“红色文化+农业科技+美食产业”的特色研学路线,突出“咖啡+农业”跨界融合特色,采用“沉浸学习体验+实践探究+总结反思”教学模式,让参与者在乡土间走进红色历史、感知科技、品味文化。
图1 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负责人与村书记开展座谈活动,了解村情概况,对接实践需求
图2 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为平谷峪口村策划设计两天一晚研学旅游路线
在峪口镇京瓦中心·社区青年汇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结合峪口村二十四节气文化墙建设,精心策划了“大暑纳凉·农科知夏·竹韵传情”主题活动。活动不仅融入扇面编织等非遗体验,还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在高温种植中的应用,受到村民、实践学生广泛好评。
图3 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成员联合平谷共青团京瓦中心社区青年汇、峪口镇团委开展“大暑纳凉·农科知夏·竹韵传情”活动
实践团队联合北杨家桥村国际关系学院“峪见杨光”队、坨头寺村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林蹊青陶行”队学生代表及助农达人李德天直播间,共同开展了“桃醉平谷·直播助农”村播活动,并组建“知行合一”大学生助农实践团,在实践期间共开展4场直播活动,累计浏览、观看人数突破1万人,点赞量达到6万+。
图4-5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组建“知行合一”大学生助农实践团并开展“桃醉平谷·直播助农”村播活动
此外,实践团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精心制作了峪口村H5宣传册,该宣传册已成为峪口村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实践团成员姚涵蕊表示:“这次深入平谷区峪口镇的实践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在走访企业和农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更深刻体会到农户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后依然面临的销售压力。这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用专业知识破解发展难题。这段实践经历坚定了我服务乡村的信念,未来我将继续提升自身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连续两年参加“千人百村”实践的申东昊表示:“第二次参与‘千人百村’实践,我带着更深的思考重返平谷。我们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和节气活动策划,为峪口村量身打造了融合红色文化与生态体验的研学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产学研’协同带来的创新动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脚踏实地调研乡村需求,更要勇于创新解决方案。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持续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绘就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图景。”
图6北京农学院“桃源研学”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会全体成员合影
下一步,实践团队将深化“校地协同+村民参与”模式,积极推进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与峪口共建实践育人基地。通过培训村民成为研学导师,打造可持续、受欢迎的峪口研学品牌,让文化体验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阿又社农村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