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末,第六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圆满落幕,向公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教学盛宴。摘要:上周末,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内教学高手云集,三尺讲台变身竞赛擂台。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市范围内的270余名青年教师精英同场竞技,参加第六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围绕如何“上好一门课”,这些杏坛新生力量通过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设计和展示,传递知识的力
上周末,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内教学高手云集,三尺讲台变身竞赛擂台。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市范围内的270余名青年教师精英同场竞技,参加第六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围绕如何“上好一门课”,这些杏坛新生力量通过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设计和展示,传递知识的力量,播下希望的种子。而资深专家评委们的提问互动,字字珠玑,以深厚积累点拨启发着“青椒”们的教学智慧。赛事也通过公开直播的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向公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教学盛宴。历经十载打磨,本赛事已逐渐成为全市品牌赛事、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摇篮。
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无悔青春“拼”出精彩
进入决赛先要准备10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10个教学展示节段PPT;决赛现场的教学展示环节采取“随机抽签”,之后进行20分钟“无生教学”、10分钟“说课”、接受5分钟评委提问……少则数月、多则半年的高强度备赛,让很多“青椒”直呼这比赛太磨人了、太挑战了,但又非常值得,收获满满。
义务教育新课标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刚刚课改就要比赛,“高强度”的同时,也在给不少选手“上难度”。“老教材有很多很好的现成资源,而我们选择花更多心思去吃透新教材,利用这样一个宝贵平台和机会促进教研。”汇师小学的科技教师叶菲赛后说道:“作为青年教师,这样的参赛机会可能人生只有一次,我非常珍惜,想好好地拼一把。”
工商外国语学校的参赛教师曹志军,现场抽到“后旋踢组合”教学,身为体育教师的她,身着跆拳道服,一番行云流水的教学展示,十分亮眼。“我每周上20节课,同时担任教研室组长,非常忙。对于有些耐不住性子的我而言,备赛特别考验人。”她坦言,这次比赛让她成熟了很多,对于专业理解更深刻了,帮助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跆拳道是学校新开的课,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有些对抗性的课程。”经过此次磨课,她更有信心了,希望以后能更广泛地开课。
“就是在崩溃和重振中反复横跳啊,几次想放弃,但还是在正能量支撑下坚持下来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教师倪倩云,决赛抽到的题目是对“劲”的认知和运用。“劲”分为柔劲和刚劲,她文武动静切换的课堂展示很有艺术范。舞蹈专业的比赛通常是表演形式,平时教学也是给学生抠动作比较多。“备战青教赛要准备大量材料和笔记,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家里三岁多的女儿比较粘人,经常是哄睡之后,自己躲在被子里偷偷写教案。”她觉得,备赛虽然苦却十分有帮助,促使她从感性兼顾理性思维,思维上更开阔。
团队协作共促成长
专业点拨令人受益
“你的课上难道没有同学会犯错吗?你怎么应对?”“如何在教学中启发科技思维?”“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评委抛出的一个个提问掷地有声,不为刁难,却发人深思。
“我发现参赛选手普遍更年轻化了,更凸显对现代教学方法和跨学理念的渗透。但是我也提醒他们立足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不能把自己的学科跨没了。”中学教育综合组的一位评委评价,参赛选手们在教学设计方面越来越精致,更重视团队参与性,集各方之力托举选手,也带动了团队共同成长。
东华大学实验学校参赛英语教师蔡凤婷说,备赛强度大,不过人生有幸参加这类“天花板”级别的赛事,很享受也很珍惜,特别是几位业内专业大咖坐镇评委席,是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们学校有四位老师参加此次决赛,占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名额,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把备赛过程作为宝贵的教研资源去推广,提升这四门学科的建设。”
“抽到了‘直角三角形性质’这一课,我是从数学史的角度来进行切入的。”徐汇中学参赛选手朱元苑说,先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再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从特殊到一般来理解数学论证方法,更容易帮助发现规律。她也提到,专家提问环节对她很有启发。“今后我要更深入了解数学史相关内容,带学生感受数学家走过的路,提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教师们现场若有自己发挥的成分,就会更放松。”赛后几位评委总结,比赛不是要让老师们背书,希望他们把知识点、难点、重点、疑点讲出来,让学生掌握这一堂课所学的知识。“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其实就像和往常讲课一样,要放松不做作。”
赛事影响逐年扩大
服务保障不断升级
“上一届静安区组织初赛时,各基层学校推荐了160多名教师选手。本届竞赛一启动,这些学校就推荐来四五百人,发动面积很广,号召力、影响力更大了。第一轮初选近90位选手,此后组织全区竞赛选拔出14名市赛选手和10名后补选手。”静安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9、10月份组织全区选拔赛,年后1、2月份公布市赛名单,这样一来,把暑假、寒假留给老师们备赛,准备时间更充裕。“教师们经过密集的训练,短时间内他们心理抗压能力、整体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区教育工会也会聘请专家辅导,帮助选手更有针对性地磨课。”
市教育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全国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海市的竞赛实现了全学段、全覆盖,将暂未纳入国赛的项目幼儿园及中等职业教育类也涵盖赛项中,参赛人数稳中有升。“能感受到教师们的用心,教具越来越丰富和精巧,运输都要以吨来计数了;中职组的参赛教师职业特点突出,从咖啡师到护理师,甚至还有的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带来活体幼犬教具,丰富了展示形式;也有很多教师深度结合了当下热门的AI技术,引发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赛场内热火朝天,赛场外秩序井然。一群身着橙色上衣的精干志愿者团队,根据岗位要求细分为多组,专业细致地默默守护比赛。“30多名学生志愿者主要来自学校教育学院,他们服务的也许是自己未来的领导、老师、同事,也希望通过服务青教赛,帮助学生们树立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远大目标。”上海师范大学赛事相关负责领导介绍,从2014年开始,上海师大作为连续多年支持举办上海市青教赛的“东道主”,几位校领导全程指挥、各部门通力配合办赛,已经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传统和氛围。保卫处负责行车路线、维护秩序和教具运送等,资产处去年专门采购了一批新电脑机箱作为硬件保障,网络信息办提前检测好网络信号,外宾楼和后勤两部门协力保障餐饮品质,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及时调整课程安排,方便赛事期间封楼管理。“上海师大争取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工作,带给参赛教师和评委暖心的守护和支持。”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