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子台球运动员王思诺被人利用AI技术伪造了大量不雅视频,并在网络广泛传播。由于她外貌出众,这类虚假内容极具误导性和伤害性,迅速引发舆论哗然。
近日,台球圈传来一则令人愤慨的消息:女子台球运动员王思诺被人利用AI技术伪造了大量不雅视频,并在网络广泛传播。由于她外貌出众,这类虚假内容极具误导性和伤害性,迅速引发舆论哗然。
更令人注意的是,知名台球裁判王钟瑶也公开发声为她鸣不平,直指此类行为“无耻至极”,并呼吁公众辨别真伪、尊重选手隐私与人格。两位台球界女性代表的遭遇与互助,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越来越普遍而严峻的问题:当AI技术沦为作恶工具,我们该如何保护那些被“数字造黄”的受害者?
一、事件本质不是“八卦”,而是犯罪
这不是娱乐吃瓜,而是严重的违法侵权行为。
伪造淫秽视频并传播,不仅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更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我国《民法典》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肖像权侵害,而利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传播虚假淫秽内容,更是从2023年起被纳入《网络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严打范围。
正如王钟瑶所言,这种行为“既坏又蠢”——既心术不正,又低估了法律追责的力度。
二、为什么漂亮的女运动员,更容易成为靶子?
这并不是偶然。
从体育圈到娱乐圈,从网红到普通素人,只要女性外貌出众,似乎就更容易成为AI换脸、恶意P图的对象。而这背后反映的,正是一种畸形且带有性别暴力色彩的网络文化:
被凝视的美貌:公众注意力容易集中在女性外表,却忽略其专业成就;
污名化与羞辱:通过制造并传播虚假不雅内容,试图“摧毁”她的公众形象;
流量黑产驱动:不法分子利用她的知名度制造噱头内容,牟取灰色收益。
王思诺作为一名台球运动员,实力与颜值并存本应是体坛佳话,却不料成为被恶意攻击的“原罪”。是时候打破这种扭曲的逻辑了。
三、AI合成犯罪泛滥,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项技术本身无罪,但使用它的人心叵测。
从伪造明星脸不雅视频,到模拟公众人物发表不当言论,再到电信诈骗中模仿亲人声音——AI深度合成技术正在成为新型网络犯罪的“帮凶”。仅2023年,国内就处理了数十起此类案件,包括多名网红和普通女性受害。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
法律与技术的双重反击:坚决支持受害者报警追责,同时平台应加强AI识别与过滤机制;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不点击、不传播、不信谣,内容越是“惊人”越需谨慎判断;
打破受害者有罪论:不再评论“谁让她这么漂亮/穿成这样/这么招摇”,而是直视作恶者之恶。
四、不是每个女性都有一位“王钟瑶”,但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的援声
王钟瑶的发言之所以被广泛称赞,不只是因为她与王思诺同属台球圈,更因为她代表了一种难得的女性互助意识和公众人物的责任感。
现实中,多数受害者不敢说、不愿说、说了反而被二次嘲讽。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个受害的不是自己身边的人、不是自己喜爱的公众人物,甚至不是自己,那就应当:
支持受害者依法维权;
拒绝消费和传播这类虚假视频;
在舆论场中坚定站在她这一边。
美貌从来不是原罪,技术也不应是枷锁。真正需要被审判的,是那些躲在屏幕后面伪造、传播并幸灾乐祸的人。
希望王思诺事件不仅能以法律正义收场,更能推动AI使用的伦理共识与社会防护机制的进步。别让科技进步,反而成了文明与道德的倒退。
“如果我们今天默许他人被伪造,明天就可能无人为我们发声。”
如果你也认同不应纵容此类行为,请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清真相、支持正义。
来源:娱情说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