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在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加拿大鹅计划被控股股东贝恩资本出售,出售的原因也很简单明了,这只鹅已经不再下金蛋了。不过作为知名品牌,虽然其业绩不在,但是仍然引起了不少私募股权机构的目光。
曾经在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加拿大鹅计划被控股股东贝恩资本出售,出售的原因也很简单明了,这只鹅已经不再下金蛋了。不过作为知名品牌,虽然其业绩不在,但是仍然引起了不少私募股权机构的目光。
加拿大鹅作为一个1957年就诞生的品牌,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都只是一个小众品牌,直到2013年被知名投资机构贝恩资本收购后,进行资本和商业运作后才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羽绒服一哥”。
其单价过万的售价,也迅速的火到了追求时尚和消费欲望强盛的中国中产以上阶层中,不过这种时尚品牌的周期也通常比较快,近几年来业绩下跌迅速。
二战后,波兰犹太人Sam Tick来到加拿大在布料行业工作,在1957年后开始了自己的工厂Metro Sportswear,1970年其女婿接盘后更名为Snow Goose,专注极地保暖工作服饰。2001年后,家族第三代接班后,更名为Canada Goose,并计划转型为时尚消费品,开发女装,赞助电影和影视作品如电影《后天》和《国家宝藏》等,还赞助柏林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等,并在2013年取得1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品牌的崛起吸引到了私募股权巨头贝恩资本的关注,在2013年其以2.5亿美元的价格控股加拿大鹅,之后开始迅速扩张。加拿大鹅的服装款式从20种扩展至200种,并逐步在本地、美国、欧洲及亚洲推出电商平台,同时开设线下旗舰店。2017年,加拿大鹅成功登陆纽约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其巅峰市值一度超过78亿美元。
上市后,加拿大鹅迅速加快了扩张步伐,并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国市场。2018年12月31日,加拿大鹅在北京三里屯正式开设了其在中国的首家门店。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加拿大鹅的最大市场。全球范围内共有74家门店,其中近半数位于大中华地区——在18个城市(包括港澳台地区)设立了30家门店。其最贵羽绒服售价近19000元一件。加拿大鹅不仅成为时尚和成功人士的标志,更成为消费文化在中国的代言人。
但是好景不长,加拿大鹅在盛极一时之后迅速进入增速放缓通道,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经济下滑,中产收入减少,全球贸易战关税提高(加拿大鹅只在加拿大本土生产),奢侈品税率提高等因素都冲击了加拿大鹅的收入增长速度。
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2023财年和2024财年,加拿大鹅的整体销售额增速逐年放缓,分别增长了21.54%、10.84%和9.6%。到2025财年,这一数据骤降至1.1%。虽然其销售仍然缓慢增长,但是对于股价已经起不到支撑作用,其前期的高股价和市值是被其增长预期所支撑,一旦增速放缓不如预期则股价快速下跌。
与此同时,加拿大鹅的股价也持续下跌。截至7月底,其最新市值为10.6亿美元,较巅峰时期的78亿美元大幅缩水,蒸发超过66亿美元(约合475亿元人民币)。而在25年4月份更是创下了6.73美元的历史最低。
加拿大鹅曾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21年,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先是因虚假广告宣传被罚款45万元,随后又因双重标准退货政策陷入舆论风波,导致国内消费者对其好感度大幅下滑,品牌增速下滑十分明显。加上国产品牌波司登高端产品系列的快速崛起和国产收购高端品牌始祖鸟的走红,加拿大鹅遇到了强劲的竞争。
财报显示,在2025财年,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了4.27亿加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但按固定汇率计算则下滑了1.7%,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已经实质性停滞。业绩面临压力,加拿大鹅频繁调整中国区高管。25年6月,加拿大鹅任命谢霖(Celine Xie)为中国区总裁,这是自2022年以来加拿大鹅第三次更换中国区总裁,其焦虑显而易见。
在目睹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贝恩资本萌生了退出的念头。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加拿大鹅的控股方贝恩资本正与财务顾问协作,探讨出售其持有的加拿大鹅部分或全部股份的可能性。监管文件显示,截至25年3月底,贝恩资本持有加拿大鹅60.5%的同股不同权股份——该股份的投票权为公司公开交易股票的10倍,从而使贝恩资本掌握了公司55.5%的投票权。为金钱而生的资本开始落袋为安。
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偏稳健的下游资产往往受益匪浅,尤其是位于奢侈品和必需品两端的资产,因其抗风险能力更强而更受青睐。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那样,近两年消费领域的并购整合交易迅猛增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参与尤为积极。
境内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近期的私募股权机构开始竞争星巴克中国,其在中国有7700多家门店,近几年来在瑞幸等品牌的竞争下,其决定出售,引来高瓴、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PE机构的兴趣,甚至有瑞幸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在参与竞购的消息传出。
来源:陆超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