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9岁,人没了,走得突然。不是高血压暴发,不是心梗急救无效,是肠癌晚期,恶化到连抢救的机会都没给。医生看着病例,心里不是滋味:这不是没得治,这是犯了太多低级错误,尤其是饮食观念上的问题,错得离谱。
69岁,人没了,走得突然。不是高血压暴发,不是心梗急救无效,是肠癌晚期,恶化到连抢救的机会都没给。医生看着病例,心里不是滋味:这不是没得治,这是犯了太多低级错误,尤其是饮食观念上的问题,错得离谱。
他吃得不差,生活也不拮据,可偏偏主食吃得少,肉蛋奶不少,蔬菜也有,就是不爱吃饭。他觉得米面是“升糖毒药”,是“发胖元凶”,甚至有人告诉他,主食吃多了会“养癌”。他说:“我身体有基础病,不能吃主食。”可身体不是听话的机器,不是你说控制血糖它就听你话的。
到底是谁告诉我们,主食是负担?又是谁在传播那些看起来“科学”,实际却让人越活越虚的饮食理念?
主食不是罪魁祸首,错误的吃法才是。
不是主食害人,是我们对主食的误解太深。尤其是这五个常见到让人想翻白眼的低级错误,很多人年年犯,身体年年垮。
营养不是看热闹,健康也不是靠运气。
长期不吃主食的人,身体会慢慢进入一种“慢性饥饿”状态。你以为你在控糖,其实你在透支。你以为你在减肥,其实你在拆家。大脑、红细胞、神经系统,统统需要葡萄糖,不吃主食,等于不给它们供电。你想想,一个机器没电了还能运转?
我见过太多“自己把自己吃进去”的病人。不是缺资源,不是缺药,是缺科学的常识。真正杀人的,是错误的健康认知。
第一个错误,是“主食吃得越少越健康”。
很多人一上年纪,就开始“戒碳水”,一碗米饭都不敢吃,甚至三餐只吃菜和蛋白质,说是“低碳饮食”。长期低碳的人,常常出现情绪低落、代谢迟缓、记忆力下降,有些人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和肾损伤。
主食不是毒药,而是燃料。你天天只靠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就像用柴油硬怼汽油车,迟早爆缸。
第二个错误,是只吃精白米面,不吃粗粮杂粮。
有人说:我也吃主食啊,每顿都有米饭。可你细看看——那是精白米精白面,几乎没什么膳食纤维,血糖升得飞快。真正有益健康的主食,是“全谷物+杂粮”组合,比如燕麦、红薯、玉米、小米、荞麦这些,才是真正能“扛饿、稳糖、养肠道”的食物。
尤其是肠癌这类病,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着密切关系。肠道需要粗粮来“刷墙”,你天天只吃细粮,它拿什么清垃圾?
第三个错误,是用水果、奶制品代替主食。
很多人为了“养生”,早餐只吃水果配酸奶,或者一杯牛奶加点坚果。听起来很“轻盈”,但其实根本不够。这些食物里糖分高、蛋白高,唯独缺乏足够的碳水,吃完一小时血糖飙升,两小时后血糖又暴跌,情绪波动、饥饿感、暴饮暴食,全都跟着来了。
这不是养生,是折腾自己。主食是能量的“稳定器”,你得给身体稳定供应才行。
第四个错误,是饭量不减,运动不动。
有些人说自己吃主食也不少,可体重还是飙。问题在于——你根本不动。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被肌肉消耗掉,就会转成脂肪囤积。这不是主食的锅,这是久坐少动、肌肉流失的锅。
尤其是中老年人,肌肉量每年都在下滑,你不练,它就掉。你的身体变成了“糖的仓库”,而不是“糖的工厂”。
第五个错误,是把主食当点心,随便吃,凑合吃。
很多人对主食的态度是:能吃就行,吃啥无所谓。结果就是——吃得单调、吃得快、吃得不讲究搭配。一顿饭,馒头就着咸菜,或者一碗面条不放菜,结果就是营养结构失衡,血糖波动剧烈,肠道菌群也不乐意。
主食要吃得讲究。粗细搭配,冷热适中,注意咀嚼速度,控制量。它不是“负担”,是主角。你对它敷衍,它就对你反噬。
很多人以为癌症是运气,但从营养科角度看,是长期生活方式的总账单。肠癌,尤其是结直肠癌,和膳食结构、运动习惯、肠道健康息息相关。不是说你今天吃顿火锅明天就得癌,而是日拱一卒的积累,最后让你的肠道“失控”。
主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最容易做错的部分。
人生后半场,拼的不是谁吃得清淡,而是谁吃得科学、吃得平衡。不吃主食,不等于你赢了健康;你可能正在把身体推向代谢崩坏的边缘。
日本一项关于中老年膳食结构的研究发现,长期低碳水、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心血管事件和癌症风险反而更高。吃饭不是数学题,不是“少吃=健康”。关键在于你怎么吃、吃什么、吃得是否科学。
我见过太多病人,晚年身体一塌糊涂,却还坚信自己“吃得很健康”。他们把“控糖”理解成“断碳”;把“减脂”理解成“只吃蛋白”;把“养生”理解成“饿着自己”。这不是健康,是认知泡沫。
真正的健康,是建立在理解身体代谢逻辑之上的饮食模式,而不是一味模仿网络热词。身体不是听风就是雨的机器,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代谢生态系统”。
你要给它均衡的营养、稳定的能量、适度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它才会给你一副撑得住的骨架和一副不掉链子的内脏。
主食,不是你健康路上的绊脚石,它是基石。别再踩着它往前冲,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早就偏了方向。
身体的账本从不骗人,吃进去的、动出来的、熬过的、缺失的,都会写得明明白白。主食,是你和身体之间最基础的“对话”,你听得懂,它就配合得好;你乱来,它就给你颜色看。
别再把主食妖魔化,它不是敌人。
它是你身体的底线,也是你健康的底牌。
如果你看到这儿,心里也有点动摇,就从下一顿饭开始吧。别再追那些什么“0碳水减脂法”,别再让自己在饭桌上像个犯错的小孩。
吃饭,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来源:草本健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