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回来,人这一辈子,哪怕混得再风光,最后还是该落叶归根。但打仗,不一样。你以为转瞬之间就能定江山,却不知道多少人,连个名姓都没来得及留下,就埋在了乱世的土里。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的功名背后,藏着多少死去活来的故事?那些藏在沙尘下、无人问津的尸体,才是真正的主角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道尽了古代沙场征战的惨烈。每一次的诸侯争霸、皇朝更迭,都伴随着战争与死亡。
话说回来,人这一辈子,哪怕混得再风光,最后还是该落叶归根。但打仗,不一样。你以为转瞬之间就能定江山,却不知道多少人,连个名姓都没来得及留下,就埋在了乱世的土里。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的功名背后,藏着多少死去活来的故事?那些藏在沙尘下、无人问津的尸体,才是真正的主角。
战场上说白了就是肉搏拼杀,谁活下来就有机会继续,谁倒下了……大多数再也无人记得。有些人讲究的是死后的体面,说什么马革裹尸、立碑高葬——可这样的排场,说白了,只有家世显赫、名气足够大的人享有。大头兵?能有个大坑一起埋着就是福气。不怕你笑话,冷兵器时代的人命就是这么不值钱。
但尸体太多,摆在那里终究憋不住事。你见过没,乡下小河里搁几只死鸡都能闹瘟疫,何况是成千上万的战死者?古人其实也怕死——怕死人的气传染、怕鬼魂缠身、怕闹瘟疫。胜军头子不想摊上麻烦,有时也得花主意解决这些“后事”。最简单省事的,就是挖个大个的坑,堆进去,一把土盖上,大家喝口水,继续赶路。
当然,土葬是讲究“入土为安”,但你真信它能让亡者安息吗?据说有些将领还会立石头碑子,算是“仁至义尽”。你别跟电视剧较劲,什么马革裹尸的浪漫,其实只是给英雄们做的噱头。谁家真有亲人在战场丢了命,还能奢侈到“棺材送回家”?古时候的大兵,死了不仅连名字都没人记,连个坟包都不一定有。
偶尔也有火葬。其实我们中国人向来觉得烧尸是不吉利的事——总说“烧不净骨头,魂魄无归处”。但有些仗,死人太多,尸体放久了都臭成灾,没办法,只能堆在一起点火了事。要么是怕传染病扩散,要么就是没那么多力气挖坑。人一多,活人和死人都不讲究了,诗里写的“万里无人收白骨”,话粗理不粗——谁能收得过来?
至于西方那些鼓吹火葬净魂的说法,在我们这儿还真不时兴。那些把尸体烧成灰后埋在石墓里的做法,咱祖上可不认。要真碰上死人太多、传染病过于厉害的年头,火堆才偶尔出现。活人怕死,死人成堆,谁还顾得上思想呢?
哎,说到极端,还有比坑葬、火葬更让人掉鸡皮疙瘩的。就是那种大规模的“坑杀”。你要是真懂历史,就知道战国打仗不是开玩笑。白起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兵那回,听说至今还有遗骨没有收拾完。你可以去看陕西那块土地,土下冷冷的,不知道埋多少无名的冤魂。白起、项羽这些“万人敌”,他们的光环背后,其实都是血流成河。谁还记得那些被活埋的士兵到底叫什么名字?
有意思的是,这些杀神最后都落得不得善终。白起因为功高被皇帝猜疑,自己抹了脖子;项羽在乌江自刎,临死前未必不有悔。历史总有种轮回的味道,你杀了那么多人,自己也没逃得了宿命。
如果你觉得坑杀已经够狠了,那“京观”算是让人做噩梦了。想象一下,打完仗胜利者把敌人尸体堆成一座尸山,专门修成一座“坟观”。外面撒点石灰和泥,一座座尸山连绵不断,就是想让别人害怕。春秋时期楚国打败晋国就是这么干的,后来成了惯例。东汉的皇甫嵩更是狠人一名,平定黄巾起义后就筑了最大的一座京观,十多万尸体垒成,眼见都让人汗毛竖起来。
有时候京观修得好,敌人路过都不敢抬头看;修得不好,连同族人都唾弃。不信你看隋炀帝那三次征高句丽的倒霉事,士兵死得多如草,后面连尸体都被高句丽人筑成京观用来羞辱汉人。时间一晃,唐朝打破高句丽才把那些骸骨收了,算是给前人讨回了点面子。不过在天下大乱的时代,死者的体面算得了什么呢?活着的人赶路都来不及。
但说到真正让人发指的事情,还得说食人。你没听错,古时饥荒或者打仗太苦,没人管你什么道德,饿到极致就顾不上了。《魏晋世语》里就曾讲,曹操军中缺粮,把人肉掺进军食里,士兵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听着够恶心吧?但换做自己真在饿死的边缘,谁又真的能做到“宁死不食”?乱世里人心难测,求活的本能盖过了所有良知。
还有黄巢、张献忠这些人,说起来全是杀人魔王级的。每次打下城池,活人死尸都要吃掉,根本不顾生死。明末的朱粲据说还逼手下必须一起吃,吃得满嘴流油,说是“壮胆气”。这样的处世方法,绝对超出了人的底线。说起来像故事,可仔细想一想,乱世的日子离我们其实没那么远。
你要说古代人野蛮没道理,也不完全。我猜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换成我,真饿到分不清早晚,谁知道最后会做什么选择?就像那句老话,万里长征人未还,有几个人最后能见到家门口的老树?士兵征战,回不去,谁给他们办后事?连个尸首都见不着,更不用说马革裹尸归乡。
你看我们现在,什么退伍老兵、烈士姓名碑,多少人铭记历史,可过去那些无数亡魂,谁能记得全?和平年代,掰手指头都数不完当年哪些人替我们挡住了子弹。说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我们读书时总把历史当成故事,殊不知一句“功成万骨枯”背后的残酷,远比课本上那些数字,让人心里沉得慌。说到底,活着的人常常不能想象死亡的尺度,死去的人终究不会再说话。但有时候,安静地琢磨一下这些往事,也许能更懂得,什么该珍惜,什么没必要去争。战争到底留下了什么?至今还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来源:活泼风筝5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