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儿,男,8岁。2025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内收,行头部MRI提示:脑干腹侧可见片状明显强化影,考虑胶质瘤可能,并伴有颅内多发异常强化影,考虑肿瘤播散转移可能(图1)。2025年4月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脑干)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
一、病史描述
患儿,男,8岁。2025年3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内收,行头部MRI提示:脑干腹侧可见片状明显强化影,考虑胶质瘤可能,并伴有颅内多发异常强化影,考虑肿瘤播散转移可能(图1)。2025年4月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脑干)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CNS WHO 2级。基因检测结果:BRAF V600E突变(+),CDKN2A/B纯合缺失(+)。2025年5月行全脊髓MRI检查提示:颈、胸髓表面、S2骶管内强化影,考虑肿瘤种植转移。L2棘突强化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图1)。
图1:2025-4头颅核磁:脑干腹侧可见片状明显强化影,大小约20x22x27mm,考虑胶质瘤可能。桥前池、环池、双侧内听道、双小脑表面、纵裂池、双外侧裂、左侧脑室旁可见多发斑片状强化影,考虑肿瘤种植播散可能性大。2025-5全脊髓MRI检查提示:颈、胸髓表面、骶管内强化影,考虑肿瘤种植转移。L2棘突强化影,考虑转移可能性大。
二、靶向治疗
患儿基因检测提示存在BRAF V600E突变,2025年5月患儿于我科(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开始BRAF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靶向治疗。治疗前核磁见图1。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核磁提示颅内、脊髓肿瘤较前明显缩小(图2)。
图2:2025-8-14核磁,靶向治疗3个月后,颅内及椎管内肿瘤较前明显缩小。
患儿继续靶向治疗。治疗期间出现皮疹、甲沟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三、病例小结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占比<0.3%,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人中。特征性表现为BRAF V600E突变(60-80%)和CDKN2A和/或CDKN2B缺失,在大多数病例中为纯合性缺失。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化疗尚无共识。因2/3的患者携带BRAF基因突变,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同时使用BRAF抑制剂与MEK抑制剂可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本例患者肿瘤广泛播散,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考虑存在BRAF基因突变,予以靶向药物治疗。靶向治疗3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目前继续靶向治疗中。
本中心正在开展针对具有BRAF融合或突变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有意向入组的病友可联系我们。
来源:脑肿瘤化疗张俊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