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周末和一个做珠宝的老同学聊天,他吐槽说:“以前在朋友圈发九宫格促销图,三天就能出单;现在天天发新品,客户连个赞都不点。”
这话像一记警钟——当私域从“增量游戏”变成“存量战争”,高客单价产品的运营逻辑早不是“加好友、发广告、促成交”三板斧能搞定的。
过去我们总说“私域是复购的池塘”,但高客单价产品的用户,哪是池塘里的小鱼?
他们更像深海的鲸,决策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对“被推销”极度敏感。
你若还拿卖白牌产品的套路去撩拨他们,只会把潜在客户推得更远。
01
从“种草”到“养鱼塘”:信任构建的底层逻辑
高客单价的私域运营,本质是“信任资产”的积累赛。
用户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怕花错钱。
这时候,你需要把自己从“销售员”变成“顾问”,从“卖货”变成“帮用户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卖高端护肤品的团队,现在不再疯狂发产品功效图,而是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不同肤质的护理方案”,甚至直播教用户看成分表。
用户觉得“这个品牌懂我”,自然愿意为专业买单。
这里面的关键动作,就是把“产品卖点”转化为“用户场景”。
比如卖钢琴的,别只说“德国进口音板”,要说“孩子每天练琴半小时,三年后能在学校晚会独奏”;卖课程的,别只说“名师授课”,要说“宝妈边带娃边学习,三个月后靠副业月入过万”。
02
服务即运营:高客单价用户的“隐性需求”
高客单价的用户,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被重视的感觉”。
他们可能不会主动提需求,但心里早有一杆秤:你的响应速度、售后态度、甚至朋友圈的互动频率,都在影响他们的决策。
有个做高端定制的团队,给每个客户配了“三对一服务群”——设计师、客服、售后专员同时在群,客户发消息5分钟内必回复。
看似成本高,但他们的复购率提升了40%。
为什么?因为用户觉得“我花的钱值,他们把我当VIP”。
所以,给大家分享个小技巧,那就是定期做“用户需求摸底”。
这不是说去发问卷,而是直接私聊:“您最近用我们的产品,有没有哪里觉得不够顺手?”
哪怕用户只说一句“包装盒太硬”,你也能顺势推出“定制礼盒服务”,既解决问题,又创造新需求。
03
从“交易场”到“社交场”:场景化运营的破局点
高客单价的私域,不能只做“交易闭环”,更要做“社交闭环”。
用户需要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归属感”——他们愿意为“和同类人在一起”买单。
比如,某高端茶具品牌建了“茶友会”社群,定期组织线上茶会,请茶艺师分享“如何用他们的茶具泡出最佳口感”。
用户不仅买了茶具,还成了品牌的“自来水”,主动在朋友圈晒图。
当然,最好的玩法就是打造“用户IP”。
我们要学会鼓励高价值用户分享自己的使用故事,比如“我用这款茶具招待了重要客户,对方当场签了百万订单”。
这种内容比广告更有说服力,还能让用户产生“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的向往。
04
长期主义:私域的终极战场是“人心”
很多人做私域,总盯着“转化率”“GMV”,但高客单价的用户,最讨厌“急功近利”。
你越想快速收割,他们越会远离你。
真正的高手,早把私域当“用户终身价值”的培育田。
他们愿意花半年时间陪用户聊生活,甚至帮用户解决和产品无关的问题——比如帮客户的孩子找钢琴老师,给客户的宠物推荐医院。
这些动作看似“不务正业”,却能在用户心里种下“这个品牌靠谱”的种子。
总之,私域没有“一招制敌”的秘籍,但有“以心换心”的真理。
高客单价产品的打法变了,变的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从“短期收割”到“长期陪伴”。
当你能把用户当朋友,而不是“待割的韭菜”,私域自然会成为你最有价值的资产。
作者简介: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来源:阿尘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