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电子羽绒服”,是一种网络用语,指的是那些一到冬天就会被翻出来重温、总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陪伴的影像作品。
虽然才12月初,但很多人已经感受到冬天啦,无论南北都在降温,你的家乡下雪了吗?
“冬天到了,该把我的电子羽绒服拿出来了”
“家人们,推几个电子羽绒服给我!”
这些“电子羽绒服”究竟是什么呢?
◎图源Pexels
所谓“电子羽绒服”,是一种网络用语,指的是那些一到冬天就会被翻出来重温、总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陪伴的影像作品。
想象一下,冬天窝在自己温暖的被窝里,桌子上摆放着自己最喜欢的电视剧,该多么舒适啊。
为什么“电子羽绒服”能带给我们温暖,是因为它“好看”吗?
这么浅层简单的回答根本不足以解答本题,毕竟优秀的作品千千万,手上可供消遣的时间有限,“再次消费”其实是个有门槛的行为,除了作品独有的吸引力,还得从人类本身的心理诉求当中去找答案。
所以⼏个世纪以来,哲学家、⼈类学家、经济学家和⼼理学家都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
国际上很多脑神经科学研究都表明——“怀旧情绪”关联着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每当重温熟悉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当它们以音频、画面、视频形式刺激我们的感官时,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刺激心跳、使体表血管收缩,而这就直接导致了体温升高。
心理学家丹雅•布朗斯坦(Danya Braunstein)也曾研究发现,积极的(而非消极沉溺的)怀旧情绪还能起到“镇定剂”作用,让大脑释放血清素,减轻焦虑不安的感觉。
这样看,很多影视作品被冠以“电子羽绒服”的称赞,果然名副其实。
◎图源Pexels
“电子羽绒服”的兴起,其实也离不开独居的时代趋势。在这个高度连接但也充满孤独感的时代,“电子羽绒服”成为了陪伴独自一人的年轻人的良药。
当代年轻人为了追逐梦想,往往独自一人来到大城市打拼,时常要面对一人生活的寂寞和孤独。
当繁忙的工作后,回到寂静的家中,披上“电子羽绒服”,剧中的人物就好像是身边真实存在的朋友,和自己有着一样的烦恼、迷茫和欢笑。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观影过程,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支柱。
◎图源Pexels
其实,反复重温一部作品,能帮助我们重塑“自我认知”。在心理咨询中,这个技术叫电影疗法(cinema-therapy)。
台湾导演李安说:“电影是最虚幻的东西,但它也是最真实的东西。”
如电影《小城之春》中,黯哑的城墙,乍暖还寒的季节,一夫、一妻、一妹、一客、再加上个仆人和几只待客的鸡,烘托出一名女性寂寞伤感的心情;另一部影片《城南旧事》中,颓败的北京旧城墙,风中摇曳的姜草,暗示了一种怀旧的气氛。
在电影所营造的气氛的烘托下,有着相同心境的来访者很容易与电影中的人物取得共鸣,进入到治疗状态中。
这正是电影疗法带来的心理效用,一方面它比文字、书稿提供了更沉浸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我们常常通过他者的故事,觉察和体会自己的内心。这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我的整合。
这也是为什么“电子羽绒服”能给你带来温暖和安全感的深层原因。
就像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对“重复看”这件事给出的看法——重看的时候,你以为自己看的是“旧的东西”,事实上,你正在赋予新的意义。
小周最近颇为烦闷,上周因工作里一个小事情在公司闹情绪,一赌气离开呆了4年的单位,没想到现在就业市场不好,求职屡屡碰壁。
“回想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情绪上头根本控制不住,还有很多过激行为。第二天冷静下来,懊悔不已,但人都得罪光了,我也只好离职。”
对我们来说,生活时时充满挑战,压力山大、情绪上头,怎样有效排解呢?上面提到的电影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图源Pexels
即便不是影迷剧粉,依然有相当比例的人重复听一些音乐、重读一本书。
某些轻柔舒缓的钢琴曲,把你从自家房间里拽进一个绝对安全的精神空间,在这里躲着一个小小的“我”,正在自我疗愈。
一项研究表明,“⾳乐引发的怀念情绪可带来身体温暖程度的增加”。
英国作家兼记者凯特琳·莫兰(Caitlin Moran)说:“当人类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每隔三五年的时候,可以重读一下《BJ单身日记》。”
而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力量源泉。
谁会不喜欢 Colin Firth 扮演的达西先生?
那么,让你反复重温的一部电视剧/电影/动漫/音乐/书籍是什么?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来源:心泉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