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生回县城考编:我奋斗18年,终于活成了父母的骄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00:13 2

摘要:2023年,某县城事业单位的录用公示栏上,北京大学硕士张薇(化名)考入县文旅局的消息引发热议。照片中,她胸前熠熠生辉的校徽,与身后略显斑驳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这并非个例。某三线城市2024年公务员招录数据显示,985院校考生占比达3

2023年,某县城事业单位的录用公示栏上,北京大学硕士张薇(化名)考入县文旅局的消息引发热议。照片中,她胸前熠熠生辉的校徽,与身后略显斑驳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这并非个例。某三线城市2024年公务员招录数据显示,985院校考生占比达37%,和五年前相比,暴涨了400%。

如今,“县城编制”已然成为新中产眼中的香饽饽。在江苏某县,清北毕业生入职就能享受副科级待遇;中西部县城中学招聘教师,985院校生源占比超半数;甚至在某四线城市的政务大厅窗口,7个工作人员中有5人拥有硕士学历。此外,县城体制内有着诱人的隐性福利。公务员的公积金足以覆盖房价,夫妻双方都是科员的话,公积金贷款额度能达到120万。子女还能直接入读重点中小学,省下购买学区房的一大笔开销,医疗资源也能优先调配。不少985毕业生感慨,在大城市自己只是底层,回了老家却能过上体面生活。

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背后离不开60后父母们的精心谋划。许多父母花重金培养孩子,最终却让他们选择考编。北京某重点中学教师透露,自己教出的20个清北学生里,有18个都被父母要求考编。还有家庭卖掉一线城市的老破小,在县城全款买下3套房,还为孩子谋得一个编制岗位。社会学教授分析,这是中产阶层面对经济下行时,出于安全需求的无奈之举。

然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不少问题。一方面,部分年轻人陷入“新型啃老”的争议。白天在单位写材料,晚上靠父母购置的公寓做直播,还需要父母补贴生活费。另一方面,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并没有为县城带来实质性的贡献。有的毕业生在档案局工作,主要任务竟是给领导孩子辅导奥数。

当媒体聚焦“学霸考编”时,普通毕业生的处境却愈发艰难。二本毕业生小吴无奈地说:“他们不仅抢了一线岗位,现在连县城的机会都不放过。”县城里的本地青年小林也表示:“我们根本考不过他们。”数据显示,在同一县城,985考生的录取率高达72%,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录取率仅为9% 。

这些回县城考编的毕业生,档案袋里装的不仅是个人简历,更是一个阶层的避险说明书。到底是年轻人变得保守,还是这个时代让冒险变得愈发艰难,值得我们深思。#985毕业生涌入县城 被质疑抢饭碗##985、211毕业生真的好就业吗#

来源:规划头条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