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提及魏桥创业集团,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对于魏桥创业集团名称中的“魏桥”,不少人或许并不清楚其背后的含义。实际上,“魏桥”指的是邹平市的魏桥镇,这里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发源地,是其梦想启航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提及魏桥创业集团,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对于魏桥创业集团名称中的“魏桥”,不少人或许并不清楚其背后的含义。实际上,“魏桥”指的是邹平市的魏桥镇,这里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发源地,是其梦想启航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初,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从魏桥镇踏上征程,组建了纺织集团,就此拉开了邹平“工业立县”的大幕。正如邹平市委书记张谦所说:没有魏桥镇昨日的冲锋,就没有邹平今天的辉煌,邹平产业的“根”在魏桥镇。
2024年2月25日,邹平市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振兴魏桥”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凝聚邹平全市力量,为魏桥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提到“振兴”,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它的反义词“衰退”“衰落”,那么,魏桥镇曾经有着怎样的辉煌过往?如今的它又面临着什么状况?邹平市为何如此重视“振兴魏桥”呢?
往昔辉煌:
“北京上海大魏桥”的传奇岁月
对于许多邹平人,尤其是对那些30年前在魏桥创业集团工作过的人来说,魏桥镇昔日的辉煌场景依旧历历在目。曾经,这里的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魏桥镇常住人口最多时达到12万人,是如今的2倍之多;工业产值也曾高达650亿元,是当下的3倍有余。早在2000年代初的时候,车间工人的工资就能轻松过万。送货的车辆络绎不绝,从魏桥镇驻地一直排到九户镇,当时甚至流传着“鸡窝棚盖个顶就能租出去”的说法。
多年前就在魏桥镇经营复印社的唐丽云回忆:“全靠创业集团发展得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会。那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店铺生意好得不得了,大家都自豪地说‘北京上海大魏桥!’我这家丽云复印社,生意最好的时候,早上8点刚开门就有人在等着,有打印标书的、有复印证件的,我们基本上是一开门就忙一整天,店里的几台机器一直处于运转状态。那个时候,我还雇了两个员工,忙起来,我们3个人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有时晚上11点了还有人求着加急打印。”
30年前,在魏桥创业集团老董事长张士平的带领下,魏桥镇勇立潮头,成为邹平率先发展工业的先锋镇街。接连建成的3个大型工业园区,吸引了近10万产业工人纷至沓来。在那段蓬勃发展的时期,魏桥镇的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0年前后,其GDP达到29亿元,占据当时邹平全县GDP的48.3%,地方财政收入更是连续10年在各镇街中独占鳌头。在这里,创造了“小乡镇走出世界500强”的发展奇迹,魏桥镇也因此声名远扬。
一直以来,魏桥镇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张士平老一代企业家的激励下,魏桥镇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都怀揣着一股“争第一、创唯一”的拼搏精神。2024年,魏桥镇在经济发展上成绩亮眼,完成招商引资12亿元,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50%。奥力普特种线缆、高纯石英等一批高端项目加速落地建设,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52.5%、34.4%,在邹平全市遥遥领先。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魏桥镇位列第289位,相比2023年的第319位有了明显进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30年前的辉煌影响力以及对邹平的强大拉动力相比,如今的魏桥镇风采已有所逊色。要知道,它曾经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中,连续几年稳居百强。
今昔反差:
魏桥创业集团总部搬迁的影响
1997年,中专毕业的杜立如愿进入当时的魏桥油棉厂工作,他亲身经历了魏桥创业在魏桥镇的大发展阶段:“1998年开始,魏桥纺织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短短几年从一个生产区发展到三个生产区,魏桥镇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勤奋好学的杜立在那一年的月薪达到1000元,已经超过了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1999年因为工作突出,他被公司安排去杭州、黄山等地旅游。杜立回忆那段非常荣耀的青春岁月:“由于工作出色,2002年我被提拔为带班班长,也为以后找对象打好了基础。”
杜立也目睹了魏桥创业集团搬迁后带给魏桥镇的变化。“2003年以后,随着企业总部迁至邹平,在魏桥镇基地的生产规模逐年缩小,常住人口也随之大幅减少,镇上的许多商铺纷纷关门歇业。”作为一名老魏桥人,杜立表示,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4年12月18日,魏桥创业集团总部各职能部室陆续迁入邹平经济开发区新落成的办公大楼,就此告别了“魏桥镇齐东路34号”的奋斗岁月,开启了“邹平经济开发区魏纺路1号”的全新征程。这一搬迁举动,在魏桥创业集团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企业的持续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魏桥镇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魏桥创业集团历经53年的风雨洗礼,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自1981年张士平担任厂长后,企业积极转型,走出了单一油棉加工的模式,逐步涉足油料加工、毛巾、棉纺、织造、染整、热电、铝业、服装、家纺等多个领域。企业发展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尤其是1999年后,随着魏桥工业园第二生产区工业大厦的建成,企业更是驶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魏桥、滨州、邹平、威海四个生产基地的9个工业园相继崛起,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增长。到总部搬迁时,企业已从1951年建厂时仅有70万元资产、80余名职工,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21亿元、员工13万名的世界最大棉纺织企业。在此过程中,企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魏桥镇的区域经济增长,使其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城镇。
然而,总部搬迁后,对于魏桥创业集团而言,交通更加便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企业的高效运作和长远发展,也为邹平经济开发区的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对于魏桥镇来说,一家特大型
企业总部的离开,意味着大量人流、物流以及丰富资源的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差距日益凸显,
魏桥镇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
唐丽云对昔日繁荣景象的怀念,是魏桥镇人的一个缩影。“创业集团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少了,慢慢的镇上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我的复印社也变得冷清起来,老顾客都去了外地,新客人也没几个。有时候从窗户往外看,感觉整条街道都有些空荡荡的,都觉得有些不真实,总觉得还能听到以前热闹的声音。”
振兴目标:
5年迈入全国千强镇前100名
今年,邹平市将“振兴魏桥”视为“关键任务”,并着重强调“必须提高认识”。
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核心”在魏桥镇。邹平西北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突出。“魏码台九孙”5个镇,面积占邹平全市的43%,户籍人口占全市的34%。但在2024年,该区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仅占全市的15.63%、4.23%、5.1%,发展潜力巨大。魏桥镇作为这一区域的核心,在邹平“成势2025”的发展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振兴魏桥”迫在眉睫。
从产业根基考量,“产业之根”在魏桥镇。邹平的产业因魏桥创业集团而兴旺发达,魏桥创业集团从魏桥镇起步发展壮大。邹平市委书记张谦强调,魏桥镇是邹平产业的根基所在,加快“振兴魏桥”,就是守护邹平产业发展的根基,稳固发展的源头。
从发展情怀而言,“发展情怀”在魏桥镇。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总经理张红霞始终心系家乡魏桥镇的发展,多次公开表示“魏桥是创业集团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并提出“支持魏桥镇重返全国前100强”。邹平市领导也积极回应,承诺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的发展谋划能够落地见效,让企业家的情怀在家乡深深扎根。
在邹平市“振兴魏桥”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振兴魏桥”的宏伟目标:要让魏桥镇的综合实力达到滨州领先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重返全国千强镇第一方阵,实现全面振兴、重塑辉煌。这一目标将分“两个阶段”稳步推进:市镇协同发力,5年后,即到2030年,工业产值等主要指标保持年均高速增长,成功迈入全国千强镇前100名;10年后,也就是到2035年,在全国千强镇的排名中挺进前50名。
振兴优势:
厚积薄发,未来可期
“振兴魏桥”绝非空中楼阁,而是邹平市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后,基于魏桥镇自身的诸多优势所制定的科学规划。
魏桥镇强镇印记深厚。30年前,在张士平老董事长的引领下,魏桥镇率先在邹平发展工业,地方财政收入连续10年位居各镇街榜首。这段辉煌的发展历史,不仅是魏桥镇的宝贵财富,更是魏桥人心中的骄傲。这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镇印记,为“振兴魏桥”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其战略区位也十分突出。魏桥镇西与济南接壤,北临黄河,交通优势显著。济高高速的开通、小清河港口的加速建设,使其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此外,距离济南遥墙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让魏桥镇成为邹平对外连接的重要枢纽。在邹平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都市圈等战略进程中,魏桥镇作为“桥头堡”,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魏桥镇的基础载体雄厚。魏桥创业集团多年来在魏桥镇深耕细作,留下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资源。纺织、造纸、装备制造、铝深加工等产业一应俱全,电厂、煤场等设施完备,煤、电、水、气等供应充足。同时,魏桥镇还收储了2900余亩闲置土地和近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拥有邹平市唯一设在镇驻地的县级医院、电影院等基础设施,为“振兴魏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这里在外能人荟萃。魏桥镇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出1.8万余人,在外发展的能人众多,人脉资源广泛。从人才结构来看,20岁-40岁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约35%,青壮年人才优势明显,为魏桥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
干部群众干劲十足。魏桥镇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这种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精气神,成为“振兴魏桥”的强大内生动力。
多方助力:
统筹邹平全市力量,共促“魏桥振兴”
“魏桥振兴”的消息迅速传遍街头巷尾,老百姓们互相传递这一佳音,对新的好日子都有了盼头:“咱邹平市委、市政府和创业集团都很关心咱们魏桥镇,说要重新振兴魏桥,特别是创业集团还要大力支持。”唐丽云期待着:“用不了多久,我们又能像以前那样连夜赶标书,给新来的厂子印安全手册了。到那时候,我觉得店里不仅要重新开图文设计业务,还要添点新机器!”
邹平市明确提出,“振兴魏桥”是全市共同的责任,需要统筹全市力量,聚焦人、钱、地3个关键要素,全力支持魏桥镇发展。为此,邹平市精心组建了“四大专班”,并制定了涵盖4大领域的15条支持政策。
魏桥创业集团对魏桥镇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去年,集团投资1.5亿元捐建了魏桥镇“两路一桥一管网”工程;今年,又再次投入4000万元用于中心医院的提升改造项目,充分彰显了企业对家乡的深厚情谊和大力支持。邹平市中心医院院委会成员、神经外科、骨科主任赵荣国高兴地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我由衷地感到兴奋,备受鼓舞,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齐心协力,不负众望,将我们的医院建设好,发展好,守护好这方群众健康,为‘振兴魏桥’、为邹平市卫生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邹平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立足魏桥镇的实际需求,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精准配置各类要素资源。
邹平市发展和改革局成立了“振兴魏桥”工作保障组,选派专人深入项目一线,加强服务与监督。在要素配置方面,积极推动魏桥镇土地纳入开发区优化整合范围,优先为魏桥镇的新备案项目和重点项目申报提供支持,全力解决土地需求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资金的关键作用,为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1亿元以上。
邹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力助推魏桥镇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技改全覆盖”行动。积极落实技改支持政策,为技改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密切关注规上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推动“四下”转“四上”,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邹平市教育和体育局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推进合班并校工作,致力于打造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标杆”。通过强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镇域教育发展的“新高地”。同时,积极服务民生,保障适龄儿童顺利入学,推动产教联合体建设,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振兴魏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邹平市卫生健康局则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市中心医院的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急救站点,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市中心医院的人才政策倾斜力度,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打造泌尿外科等重点专科,并指导卫生院发展中医特色专科,提升魏桥镇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魏桥镇的“当家人”,镇党委书记宋磊感慨万千:魏桥如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秉持夙夜在公、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2025年,魏桥镇将全力实施产业、服务、环境、作风四大突破提升行动,成立专班专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迅速开创发展新局面。
相信在邹平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魏桥镇必将重拾昔日辉煌,在新的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邹平市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