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Lu泌话》第一期 | “魔法核弹”直击肿瘤:RLT开启肿瘤精准治疗新纪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23:22 2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尽管诊疗方案不断创新与优化,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仍面临着治疗选择有限、疗效不佳、生存质量下降等严峻挑战,大量患者的治疗需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一临床困境下,以Lu-177为代表的放射配体疗法(RLT)作为一种突破

导读

近十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尽管诊疗方案不断创新与优化,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仍面临着治疗选择有限、疗效不佳、生存质量下降等严峻挑战,大量患者的治疗需求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一临床困境下,以Lu-177为代表的放射配体疗法(RLT)作为一种突破性治疗手段,正为那些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为推动这一创新疗法在泌尿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围Lu泌话》栏目应运而生,旨在为泌尿领域专家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LuPSMA放射配体疗法的临床价值,携手走入这一革命性治疗的新世界。

栏目第一期有幸邀请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 担任主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董强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朱绍兴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南教授 共同参与探讨前列腺癌诊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本期栏目重点分享了PSMA靶点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以Lu-PSMA-617为代表的放射配体疗法(RLT)的作用机制与治疗优势。专家们一致认为PSMA是前列腺癌诊疗的“天选靶点”,PSMA RLT的出现为mCRPC患者提供了新的精准治疗选择,同时也推动了放射配体疗法(RLT)从“亲器官”向“亲肿瘤”的精准靶向时代转变,展现了PSMA靶点与RLT在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中的重要价值,期待177Lu-PSMA-617为患者带来的新希望。

让我们跟随本期视频,一起走进专家的深入对话。

【核动力之城】

泌尿肿瘤领域权威共议前列腺癌诊疗前沿

曾浩教授:本期栏目相聚在成都,成都作为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城市,不仅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猫、青城山和峨眉山等文化名片。近年来在核技术应用方面也有所发展,国家核工业集团的三大研究所之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也扎根于此。随着核素逐渐从工业应用向医疗领域拓展,核素治疗在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期待这一创新疗法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Q1

对于PSMA这个靶点,它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应用经历了哪些阶段?对前列腺癌的诊疗有什么样的意义?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董强教授: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自1987年发现后,直到2011年 68 Ga-PSMA-11问世,才在前列腺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PSMA-PET/CT已成为优化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2014年,科学家开发出放射配体疗法177 Lu-PSMA-617,将PSMA靶点从诊断拓展至治疗领域 [1] 。十年后的今天,随着该疗法即将在中国获批,将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诊疗一体化】

PSMA PET/CT:前列腺癌精准诊断与治疗的“全程管家”

朱绍兴教授:PSMA靶点实现了真正的'诊疗一体化'(theranostics),即同一靶点既可用于诊断( 68 Ga-PSMA PET/CT),又可用于治疗( 177 Lu-PSMA-617)。在检测方面,该技术能检测传统影像学无法发现的病灶,揭示许多被误认为无转移的患者实际已发生转移,显著提高临床分期精准度。在治疗方面,以 177 Lu-PSMA-617为代表的PSMA RLT通过靶向配体、连接子和核素载荷结构,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PSMA PET/CT也在深度参与PSMA RLT的全程治疗,在治疗前的患者筛选、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形成诊断-治疗-评估的完整闭环,为前列腺癌提供全程一体化管理。

【高表达、广覆盖】

PSMA RLT:从“少数人的靶向”到“多数人的福音”

刘南教授:PSMA是前列腺癌细胞上的跨膜蛋白,就像一把锁,而放射配体疗法就是能够打开表达PSMA癌细胞的钥匙。PSM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的100-1000倍 [2] ,约80%的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SMA靶点 [3] ,mCRPC阶段更高达90%以上 [4] 。这使基于PSMA的放射配体疗法(RLT)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优于仅适用于少数BRCA突变人群的PARPi。PSMA表达量高的患者预后较差,但对以 177 Lu-PSMA-617为代表的PSMA RLT反应良好。我所在医院自2019年开始进行PSMA检测,随后逐步将PSMA RLT应用于治疗领域。PSMA RLT已从后线逐渐推至前线,甚至在mHSPC阶段也显示疗效,并可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

【临床应用前景】

从理论到实践:PSMA靶点治疗走向临床

曾浩教授:通过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PSMA靶点的发现历程、诊断价值和广泛的表达特性。正是基于这些优势特点,以PSMA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要充分发挥这种“定点爆破的核弹”的临床价值,医患双方对其作用机制与原理的理解至关重要。那么,这种创新疗法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Q2

以PSMA为靶点的放射配体疗法(RLT)的具体机制是什么?这种机制对前列腺癌治疗的意义是怎样的?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三部曲组合】

177 Lu-PSMA-617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首先是靶向配体PSMA-617,其次是β射线核素 177 Lu,第三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连接子。它通过靶向配体精准导航至表达PSMA的肿瘤细胞,进入细胞后, 177 Lu释放β射线杀死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式作用迅速,且由于射线范围适中,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有限。可以将其比喻为一种“精准的魔法核弹”,通过高效导航系统精确定位并杀死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健康组织,从而有效治疗前列腺癌 [5-8] 朱绍兴教授:RLT与ADC结构相似,但作用机制不同。ADC需解离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发挥化学杀伤作用 [9] ;而RLT无需解离,直接通过内吞进入癌细胞,持续释放射线实现物理性杀伤 [1] 。放射配体疗法(RLT)具有无需水解、更稳定、不易脱靶三大优势,不仅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具突破性意义,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也展现广阔前景。

【RLT新篇章】

从“亲器官”到“亲肿瘤”:放射配体疗法(RLT)的里程碑式跨越

董强教授:前列腺癌治疗历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LT正是这“又一村”。传统治疗各有局限: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存在交叉耐药;化疗缺乏靶向性;PARP抑制剂仅适用于少数特定基因突变人群。早期核素治疗如镭-223是“亲器官”治疗,仅针对骨转移病灶 [10] 。而 177 Lu-PSMA-617以PSMA为靶点,标志着核素治疗向“亲肿瘤”时代转变,能精准消灭骨骼、淋巴结及内脏器官的病灶,为前列腺癌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总结】

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即将开启

曾浩教授:三位专家的深入探讨为我们揭示了PSMA靶点与RLT的前沿价值。 177 Lu-PSMA-617疗法早在2022年已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获得FDA及EMA批准,成为晚期转移性CRPC阶段后线治疗的标准用药。这种“定点爆破的核弹”对表达PSMA的肿瘤病灶可实现多点精准打击。随着新药上市,病人选择、管理和预后预测等关键议题仍需深入研究。《围Lu泌话》栏目将在第二期继续带来重磅对话,深入探索放射配体疗法的临床奥秘。

敬请持续关注,一同见证前列腺癌精准诊疗的学术盛宴。

专家简介

曾浩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泌尿外科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前列腺癌/CSCO尿路上皮癌/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泌尿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四川省肿瘤(精准治疗)学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董强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兼前列腺疾病研究室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外科曹光彪客座教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泌尿质控中心主任

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负责人

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获得者

“天府青城计划”医药卫生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前列腺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前列腺健康咨询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男性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泌尿男科医学技术与装备创新联盟委员

亚洲男科学会常委

亚洲男科学会疾病指南编写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男科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与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微创泌尿外科专业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日间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绍兴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主任(原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

中国抗癌协会男生殖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初保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泌尿系统肿瘤专委会名誉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肿瘤微创外科联盟泌尿系肿瘤专委会前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肿瘤外科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治疗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肿瘤学组组长

《肿瘤学杂志》、《JCO中文版_泌尿系统肿瘤》、《现代泌尿生殖系肿瘤杂志》等杂志编委

刘南 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德国图宾根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协作组(UCOG)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膀胱癌学组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前列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院管理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Rien Ritawidya, et al. Adv Pharm Bull 2023 Nov;13(4):701-711.

2. Maria C Tsourlakis, et al. 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 2015 Jul;23(6):449-55.

3. Maurer T, et al. Pharmaceutics. 2019;11(11)560.

4. Abdel Maguid Mse, et al.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23 May 1;24(5):1797-1808

5. Cornelia Nitipi, et al. ONCOLOGY LETTERS 2017; 14:7011-7015.

6. Banerjee S, et al. Chem Rev. 2015 Apr 22;115(8):2934-74

7. Nuclear National Data Center (Upton N.Y.) NuDat 3.0. http://www.nndc.bnl.gov/nudat2/.

8. George SC, et al. Front Chem. 2023 Jul 31;11:1218670.

9. Nguyen TD, et al. Cancers (Basel). 2023 Jan 24;15(3):713.

10. 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本期内容由诺华支持,首发于肿瘤资讯

审批码RLT0042740-93419,有效期为2025-03-24至2026-03-2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来源:医脉通

相关推荐